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列子学射文言文翻译注释 列子学射文言文道理启示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28 20:56:48阅读:272

【文言文】

子列子常射中矣,请之于关尹子。关尹子曰:“子③知子之所以④中乎?”答⑤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⑥而习之三年,又请。关尹子问:“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子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国之存也,国之亡也,身之贤也,身之不肖也,亦皆有以。

【翻译】

列子学射箭,射中了(靶心),于是(列子)向关尹子请教(射箭)。关尹子问:“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吗?”列子回答说:“不知道。”关尹子说:“还不可以。”(列子)回去后再去练习,三年之后,又向关尹子请教。关尹子问:“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吗?”列子说:“知道了!”关尹子说:“可以了,(你)要牢记这个道理,不要轻易地丢弃。不仅学习射箭是这样,治理国家和修身做人也都应是这样。”

【注释】

①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子:写在姓氏后,对人的尊称,是老子和庄子之外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列子》又名《冲虚经》,是道家重要典籍

②请:请教。

③子:您。

④所以:……的原因。

⑤对:回答。

⑥退:回去。

⑦为国与身:治理国家和修养自身。

⑧顷岁:近年来。

⑨乘间:乘机,乘着间隙。

⑩工:精,妙。

⑪守而勿失:牢牢记住,不要忘掉。

【道理启示】

因为不知道射中的道理,所以关尹子认为他不能算是学会了射箭。是因为懂得了为什么能射中,也就是掌握了射箭的规律,这才算学会了。学射箭如此,做好一件事情也如此,应该知道它的规律。掌握了规律,再做,就能得心应手了。

《列子学射》这个故事让我们懂得了:办事情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掌握它的规律,明白了为什么能做到,以后才能做的更好。只有自觉地按规律办事,才能真正会做并明白它的道理,并做好一件事。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小石潭记》《愚溪诗序》阅读答案对比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目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

  • 《苏幕遮·碧云天》赏析

    此词以低徊婉转、沉雄青刚的笔触,抒写了羁旅相思的情怀。词的上片写秾丽阔远的秋景,暗透乡思;下片直抒思乡情怀。全词大笔振迅,意境深阔。上片起首两句点明节令,从高低两个角度描绘出廖廓苍茫、衰飒零落的秋景。

  • 赤子之心造句五则

    语义说明:比喻纯洁、善良的心地。 使用类别:用在「纯良心性」的表述上。 赤子之心造句:01为人能不失其赤子之心,才能活得快乐又逍遥。 02这篇文章充分表达了青年爱国的赤子之心,读者无不动容。 03他年

  • 白居易《忆江南》小学生必背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忆江南》小学生必背古诗词赏析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 越人造车文言文翻译及道理

    【文言文】越①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②朽而轮败③,輗折而辕毁,无所可用。然以其乡之未尝④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⑤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⑥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⑦。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

  • 南京是公认的千古帝王都,却又为何皆是短命王朝?

    南京,古称金陵,又名建业、建康,史家称其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南京所谓之六朝故都,是指三国吴,东晋,以及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共计六朝。除了以上六朝,后来又有五代

  • 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鸣机夜课图记 蒋士铨 吾母姓钟氏,幼与诸兄从先祖滋生公读书,十八归先府君。时府君乐施与,散数千金,囊箧萧然。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历困苦空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无愁

  • “丘福,安徽凤阳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丘福,安徽凤阳人。起卒伍,事成祖籓邸。积年劳,授燕山中护卫千户。燕师起,与朱能、张玉首夺九门。大战真定,突入子城。战白沟河,以劲卒捣中坚。夹河、沧州、灵璧诸大战,皆为军锋。盛

  •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虞美人·听雨》诗词原文赏析|名句解读

    虞美人·听雨 蒋捷 名句: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导读】 蒋捷,南宋词人,生卒年不详。字胜欲,阳羡(今江苏 "> 《郝经·落花》诗词选鉴赏

    春花很美,然而,它总要凋落。落花也很美,但它带给人们的,总不免是几份惋惜,几份惆怅。郝经是一位很有操守和豪情的诗人,他奉使入宋,被拘16年而不屈其志,元人曾将他比为杖节牧羊的汉代苏武。">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