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还宅文言文翻译|注释|赏析
文言文
建中靖国元年,东坡自儋北归①,卜居阳羡。阳羡士大夫犹畏而不敢与之⑧游。独士人邵民瞻,从学于坡。坡亦喜其人,时时相与杖策,过长桥,访山水为乐。
邵为坡买一宅,为缗②五百,坡倾囊仅能偿之。卜吉③入新⑤第,既得日矣。夜与邵步月,偶至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坡徙倚听之,曰:“异哉,何其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吾将问之。”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见坡,泣自若。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而吾子不肖,遂举以售诸人。吾今日迁④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所以泣也。”坡亦为之怆然。问其故居所在,则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坡⑦因再三慰抚,⑨徐谓之曰:“妪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呼其子,命翌日迎母还旧第,⑥竟不索其直。
坡自是遂回毗陵,不复买宅,而借顾塘桥孙氏居暂憩焉。
翻译
苏轼从儋州(今海南儋州)回来,居住在阳羡(今江苏宜兴).阳羡的官员因为害怕而不敢与东坡交往。只有士人邵民瞻(人名),从东坡那里学习。东坡也喜欢这个人,经常教他权策,过长桥。以游玩山水为乐
邵民瞻给他推荐了一套价值五百贯钱的房子,苏东坡用尽身上所有的钱刚能买下,后来他选择了个吉利的日子住入新家。他曾经与邵民瞻在月下散步,偶然到了一个村子,听到有个老妇人哭得很伤心,东坡靠近倾听,说:“奇怪了,这妇人为什么哭得那么悲伤呢?难道有甚么非常难以割舍的事令她这么伤心吗?我要问一问她。”便推开门进去,苏东坡看见老妇人仍然在自顾自地哭泣。苏东坡问她哭泣的原因,老妇人说:“我有一套房子,世世代代传了几百年,但是我的儿子不成材,卖给了别人,现在我搬到这儿来了,住了百年的旧房子永远没了,怎能不痛心?”于是苏东坡问她的那套房子在哪儿,正是苏东坡用五百贯钱所 买的房子。苏东坡多次安慰她说:“你的房子是我买的,不用太悲伤,现在我把屋子还给你。”苏东坡随即叫人拿来买房的凭据,当着老妇人面前烧了。第二天叫老妇人的儿子接他母亲回到原来的住所,最终竟然不索取所花之钱。
东坡从此就回到常州去了,不再购置宅院,而是借塘桥孙家的居所暂时做休憩之用。
注释
1、自儋北归:从儋州遇赦回来。东坡曾被贬为琼州别驾,治所在儋州。
2、缗:穿铜钱的绳子,此处指成串的铜钱。
3、卜吉:占卜、挑选吉日。
4、徙:走进
5、第:房子
6、竟:最终
7、因:于是
8、游:交往
9、徐:慢慢
10、既:选
11、异:奇怪
12、是:原因
赏析
东坡不但诗词文书画称雄于世,而且他的人格魅力也名扬天下。本文充分体现了苏东坡的处世豁达与豪爽的特点。面对可能是花尽毕生积蓄买来的房子,闻得心酸老妇的悲泣,不待思索举以与之,正如他所说的“物与我皆无尽也”,何必去在乎一时的得失呢,只要做到心里坦然就好,付出是快乐的。
-
经年流光,墨韵成香不大不小的世界里,你遇见了谁,而又错失了谁?多少人在你的身边来了又往,聚了又散?又有多少人与你一朝相遇,从此相知相惜,相守天涯?身边的朋友换了一拨又一拨,每天有新人来,也有旧人离开,
-
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并且文言文的教学效率也不高,而要a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突破教学难点,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
-
《鲁恭治中牟》文言文原文意思翻译 原文 鲁恭为中牟令,重德化,不任刑罚。袁安闻之,疑其不实,阴使人往视之。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旁,旁有儿童。其人曰:“
-
牛米牛米 【原文】 燕慕容皝[1]以牛假[2]贫民,使佃苑中,税其什之八;自有牛者,税其七。参军封裕[3]谏,以为魏、晋之世,假官田牛者不过税其什六,自有牛者中分之,不取其七八也。予观今吾乡之俗,
-
刘备称帝 221年,汉中王刘备在成都称帝。220年,曹丕称帝后,蜀中传闻汉献帝刘协已被杀害,身为宗室的刘备于是发丧制服,追尊刘协为孝愍皇帝。事后,刘备部下纷纷劝刘备即帝位,刘备没有答应。军师将军诸
-
《左传哀公哀公二十一年》文言文及翻译 【传】二十一年夏五月,越人始来。 秋八月,公及齐侯、邾子盟于顾。齐有责稽首,因歌之曰:「鲁人之皋,数年不觉,使我高蹈。唯其儒书。
-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出自宋代诗人李清照的《醉花阴》 醉花阴 作者: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 葡萄美
-
王昌龄·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青海长云暗雪山①,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②终不还。【注释】①雪山:河西走廊南 ">
-
《报刘一丈书》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