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僧珍为官文言文翻译
《吕僧珍为官》选自姚思廉《梁书 吕僧珍传》。以下是文言文之家(www.wywzj.cn)整理的《吕僧珍为官》文言文翻译和注释,欢迎阅读。
文言文
吕僧珍为官,不私亲戚。其侄以贩葱为业,僧珍既至①,乃弃业欲求州官。僧珍曰:“吾荷②国重恩,无以③报效;汝等自有常分④,岂可妄求,但当速返葱肆⑤。”僧珍住市北,前有督邮廨⑥,乡人咸劝徙廨益其宅。僧珍怒曰:“督邮,官廨⑦也,置立以来,便在此地,岂可徙之益吾私宅!”姊适于氏,住在市西,小屋临路,与列肆杂处,僧珍常导从卤薄到其宅,不以为耻。
翻译
吕僧珍当官,不偏私于亲戚。他的侄子把贩卖葱作为职业,在吕僧珍回到故乡做官时,于是就放弃卖葱的职业,想要在州府求得官职。吕僧珍说:“我承担国家重大的恩情,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报效的。你本来就有正当的职业,怎么可以胡乱请求得到不该得的职份呢?你只应当赶快回到葱店里。”吕僧珍的家住在市北,前面建有督邮的官署,乡人都劝他迁移官署来扩建住宅。吕僧珍恼怒地说:“督邮,是官府的房子,从建造以来就一直在这里,怎么可以搬迁官署的地方来扩大自己的住宅呢?”姐姐嫁给于氏,住在市西,房子靠近大路,附近有许多杂货铺。吕僧珍常带仆人到姐姐家来,并不认为这是耻辱。
注释
1.既至:已经到达,这里指吕僧珍回故乡做官。
2.乃:于是,就。
3.荷:承担。肩负,担负。
4.无以:没有什么用来。
5.常分:固定的职业 。正当职业。
6.肆:店铺 。
7.督邮:官名,汉代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兼管司狱讼捕等事,唐以后废止。
8.廨(xiè),官府的房子。官署。
9.汝:你。
10.为:担任。
11.咸:都。
12.益:增多,增加。
13.私:偏私,偏爱。
14.平心率下:公正平和地对待下属官员.率,对待。
15.叨越:非分占有。
16.导从卤薄:由侍从开路,自己跟随.卤薄,侍从。
17.求:谋求,追求。
18.还:返回。
19.适:出嫁。
赏析
《吕僧珍为官》体现了吕僧珍不谋私利,公正廉明,大公无私的美德。
作者简介
吕僧珍(453年-511年6月23日),字元瑜。东平郡范县人。南北朝时期南梁开国功臣。吕僧珍出身寒微,早年跟随丹阳尹萧顺之,在南齐历任典签、主簿、督邮、羽林监等职。后依附雍州刺史萧衍(梁高祖),助其起兵反对东昏侯萧宝卷,屡破东昏侯部下大将李居士、王珍国等。南梁建立后,吕僧珍升任冠军将军、前军司马,封平固县侯。后入直秘书省,总领宫中宿卫。天监五年(506年),领军参与北伐。又出任使持节、平北将军、南兖州刺史。累官至领军将军、散骑常侍。天监十年(511年),吕僧珍去世,年五十八。获赠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忠敬”。
-
《百家姓牛》文言文 《百家姓:牛》 作者:佚名 历史来源 1、出自子姓,是商朝开国帝王汤的.后裔。始祖为宋微子启。周朝建立以后,封商朝皇族微启于宋地(今河南商丘),建
-
高考文言文必看小技巧 第一部分:读懂文言文 口诀:务求甚解,又不求甚解 一、怎么去读 (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
-
“王世贞,字元美,太仓人,右都御史忬子也”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王世贞,字元美,太仓人,右都御史忬子也。生有异禀,书过目,终身不忘。年十九,举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授刑部主事。世贞好为诗古文,官京师,入王宗沐、李先芳、吴维岳等诗社,又与李攀龙、宗
-
浓厚的论战批判色彩——“随感录”作家群1918年4月《新青年》第4卷第4号开始设立“随感录”栏目,专门发表杂文。此后有诸多报刊仿效开设同类栏目,使杂文承担了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的任务,成为最早显示白话文
-
19世纪不朽名著——《包法利夫人》《包法利夫人》是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居斯塔夫·福楼拜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描写的是一位小资产阶级妇女因为不满足平庸的生活而逐渐堕落的过程。福楼拜以简洁而细腻的文笔,通过一个
-
水调歌头·游览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
-
为什么把参军称作“入伍”把参军叫作“入伍”,是由我国古代的军阶编制而来的。自西周起,军队的编制便是按伍、两、卒、旅、师、军,据《周礼》记载,我国古代军队里“五人为伍,五伍为两,五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
-
乘隙毙偷文言文翻译 导语:借助网络,流淌着快乐的心情;借助文字,飘逸着未来的憧憬;借助键盘,传递着思念的心声。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乘隙毙偷文言文翻译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
春游曲 唐文德皇后 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 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 林下何须逺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 注
-
永永无穷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永永无穷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永永无穷的出处、成语典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