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公改葬共世子》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惠公改葬共世子
【原文】
惠公即位,出共世子而改葬之[1],臭达于外。国人诵之曰:“贞之无报也。孰是人斯,而有是臭也?贞为不听,信为不诚。国斯无刑,偷居倖生。不更厥贞[2],大命其倾。威兮怀兮,各聚尔有,以待所归兮。猗兮违兮,心之哀兮。岁之二七,其靡有微兮。若狄公子[3],吾是之依兮。镇抚国家,为王妃兮。”郭偃曰:“甚哉,善之难也!君改葬共君以为荣也,而恶滋章。夫人美于中,必播于外,而越于民,民实戴之;恶亦如之。故行不可不慎也。必或知之,十四年,君之冢嗣其替乎?其数告于民矣。公子重耳其入乎?其魄兆于民矣。若入,必伯诸侯以见天子,其光耿于民矣。数,言之纪也。魄,意之术也。光,明之曜也[4]。纪言以叙之,述意以导之,明曜以昭之。不至何待?欲先导者行乎?将至矣!”
【注释】
[1]共世子:即太子申生。他死后谥号为“共”,所以又称共世子,或恭世子。
[2]倖(xìng)生:同“幸生”,侥幸偷生。厥(jué):其他。贞:正。
[3]靡有微:微通“尾”,指后嗣。狄公子:指当时逃亡在狄国的公子重耳。
[4]曜(yào):照耀;明亮。
【译文】
晋惠公回国即位后,为太子申生改葬,然而刺鼻的尸臭发散到外面来。国人为此吟诵道:“坚守正道却得不到好报,是谁使这股臭气逸出?虽然要纠正葬礼却无人听从,虽想标榜信义却不见真诚。国家没有这样的法则,让盗取君位的人侥幸偷生。不改变他的弊政,晋国的命运将会倾覆。畏惧伪君啊怀念重耳,等待重耳的归来,是大家共同的愿望。想摆脱伪君啊远走他乡,又难舍故土而内心哀伤。二七一十四年以后,伪君和他的子嗣将要灭亡。远在狄国的公子啊,他才是我们的依傍。他将镇抚国家啊,做天子的后继之人才最匹配。”大夫郭偃说:“太厉害了,看来好事真难做啊!国君改葬申生原想借此显示荣耀,却使自己的罪恶更加昭著。一个人内心美好,必定会远播于外,并且传扬于民间,受到民众的爱戴;相反,一个人内心丑恶也是一样。所以行事之时不可不慎重啊。一定会有人知道,十四年后国君的子嗣将被诛戮吗?这个期限数字已经告诉民众了。公子重耳会回国吗?民众已经看到迹象了。他如果回国,一定会称霸诸侯而朝见天子,他的光辉已经照耀于民众了。数字,是预言的记录,气魄,是民意的先导,光辉,是贤明品格的闪耀。用记录预言来表述,用阐述民意来引导,用闪耀的光辉来昭示。重耳不回国还等待什么呢?打算为他作先导的人可以行动了,他继位的日子将要到来了!”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①。夜阑②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注释】①轮台:即轮台古城(今新疆巴音 "> 崔篆平反之初中文言文阅读
崔篆平反 【原文】崔篆,汉人也,为郡守,时王莽改制,爪牙遍及各地,严刑峻法,杀戮无辜。篆所至之囚系满狱。篆垂涕曰:“嗟乎,刑法酷烈,乃至于斯!此皆何罪!”遂为之平反,所出二
-
1、嘴上没毛毛,办事不牢靠。 2、脏生虱子懒生疮。 3、有病早治,无病早防。 4、羊瘦怨草场,马生鞍疤怨马鞍。 5、小时偷针针,大了抽筋筋。 6、天阴了不知道迟早,没胡子不知道老少。 7、人懒病多,身
-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
-
第二部分 悲剧男性注解: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生于1899年7月21日,卒于1961年7月2日,是美国作家、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1953年,海明威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普利策奖
-
王尧臣,字伯庸,应天府虞城人。举进士第一,授将作监丞、通判湖州。召试,改秘书省著作郎、直集贤院。会从父冲坐事,出尧臣知光州。父丧,服除,为三司度支判官,再迁右司谏。 郭皇后薨,议
-
作者: 〔法国〕韩波 【原文】: 人类的劳动!这是一道爆发的闪电,时常在照亮我的地狱。 “天下没有白费的事;前进呀,向科学
-
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习近平 中夜,读《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是时霁月如银,文思萦系…… 魂飞万里, 盼归来, 此水此山此地。 百姓谁不爱好官
-
鲍鱼之肆文言文翻译 卖渍鱼的店铺叫鲍鱼之肆,比喻小人集聚的地方。今天小编为大家准备了鲍鱼之肆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
-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诗要写梦,先言别;未言别,先说死,以死别衬托生别,极写李白流放绝域、久无音讯在诗人心中造成的苦痛。开头便如阴风骤起,吹来一片弥漫全诗的悲怆气氛。“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