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燕三·齐韩魏共攻燕文言文翻译
战国策·燕三·齐韩魏共攻燕
《齐韩魏共攻燕》是创作于战国时期的文言文,出自西汉·刘向编著的《战国策》。以下是文言文之家整理的《齐韩魏共攻燕》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文言文
齐、韩、魏共攻燕,燕使太子请救于楚。楚王使景阳将而救之。暮舍,使左右司马各营壁地,已,稙表。景阳怒曰:“女所营者,水皆至灭表。此焉可以舍!”乃令徙。明日大雨,山水大出,所营者水皆灭表,军吏乃服。于是遂不救燕,而攻魏雍丘,取之以与宋。三国惧,乃罢兵。魏军其西,齐军其东,楚军欲还不可得也。景阳乃开西和门,昼以车骑,暮以烛见,通使于魏。齐师怪之,以为燕、楚与魏谋之,乃引兵而去。齐兵已去,魏失其与国,无以共击楚,乃夜遁。楚师乃还。
翻译
齐、韩、魏三国一同进攻燕国,燕国派太子向楚国求救。楚王派景阳率兵救燕。傍晚宿营,景陌命左右二司马各自选地扎营,安营完毕,树立军营标记。景阳生气地说:“你们安营的地方,洪水可以淹没军营的标记,这里怎么能住宿呢?”于是命令军队转移。第二天下起了大雨,山洪咆哮而来,原来安营的地方,洪水全都淹没了军营的标记,将士们才信服。在这种情况下楚军没有去援救燕国,而是去进攻魏国的雍丘,攻下雍丘后把它送给宋国。齐、韩、魏三国都很恐惧,于是停止进攻燕国。魏国军队在西面,齐国军队在东面,楚国军队想要回国,没能成功。景阳就打开军营的西门,白天让车马来往,晚上用烛火照得通明,景阳还时常派使者到魏国军营。齐国军队感到奇怪,以为燕、楚两国与魏国图谋自己,就率兵离开了。齐国军队撤离后,魏国失去了盟国,没有同它一起进攻楚军的伙伴,于是在夜里逃跑了。楚国军队于是就返回自己的国家了。
作品出处
《战国策》是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西汉末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战国策》善于述事明理,大量运用寓言、譬喻,语言生动,富于文采。虽然书中所记史实和说辞不可尽信,但其仍是研究战国社会的重要史料。
-
王安期不鞭书生改写自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原文王安期作东郡太守,世乱,令曰:夜不得私行。吏系得一夜行人。王问:“何处来?”云:“从师家授业还,不觉日晚。”吏曰:“鞭乎?”王曰:“鞭挞书生以立
-
龙城报春花乍暖还寒的时候,北方的早春花已随着季节的脚步,踏风而至,迎霜而醒。阳春三月,江南已经桃红柳绿、春意旖旎、湖光潋滟了,而北方仍然是残雪依稀、江封冻、冰初融的时节。这时候,报春花“冰凌花仙子”正
-
云舍和亚木还位于贵州的江口县。在我笔墨中牵手的只是它们部分的灵。 云舍,是一个村。 寓意不错:云的宿舍。 世上有民,以“朵”作为量词,以“风”作为食饮,以“飘浮”的姿态行走,以“化雨”的方式轮回
-
崔群,字敦诗,清河武城人。十九登进士第,又制策登科。元和初,召为翰林学士,历中书舍人。群在内职,常以谠言正论闻于时。宪宗嘉赏,降宣旨云:“自今后学士进状,并取崔群连署,然后进来。”群以禁密之司,动为故
-
【老羞成怒解释】因羞愧到极点而发怒。老:很,极。也作“恼羞成怒”。 【老羞成怒造句】 ①太后觉得这是对她暗中讽刺,于是老羞成怒,传旨杀了这位工匠。 ②在法庭上,他正气凛然,慷慨陈词,使
-
近奉违,亟辱问讯,具审起居佳胜,感慰深矣!某受性刚简,学迂材下,坐废累年,不敢复齿缙绅。自还海北,见平生亲旧,惘然如隔世人,况与左右无一日之雅,而敢求交乎?数赐见临,倾盖如故,幸甚过望,不可言也。 所
-
亚林终于穿上了梦寐以求的交警制服。 走上工作岗位的那个夜晚,父亲三爹又讲起了当年给他筹措学费的事。 高考成绩一发榜,认识三爹的都敬佩地向他贺喜,亚林成绩高居榜首。三爹脸上的笑容才消逝,心中的担忧就
-
苏轼《富郑公神道碑》原文及翻译 导语:苏轼的文学思想是文、道并重。他推崇韩愈和欧阳修对古文的贡献,都是兼从文、道两方面着眼。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苏轼《富郑公神道
-
托物寄兴,借物喻人的诗到了清代,可谓题材越来越宽,技巧越来越纯熟。唐宋时期的咏物尚未到无物不写的地步,作者的主观倾向也比较明显,像唐人的咏蝉、宋人的咏梅都是如此。"> 略说“火候”
略说“火候”火候还须釜上蒸,脱胎换骨始为能。顿开风致明诗眼,会扫涓埃断葛藤。十载埋头求出处,一朝偕味省传承。文章只许沧桑得,漫兴神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