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赵翼《窗鸡》托物寄兴咏鸡诗
窗鸡·赵翼
喌喌呼来矮屋西,可怜啄食只糠粞。
有时竟日无人喂,犹奋饥肠尽力啼。
托物寄兴,借物喻人的诗到了清代,可谓题材越来越宽,技巧越来越纯熟。唐宋时期的咏物尚未到无物不写的地步,作者的主观倾向也比较明显,像唐人的咏蝉、宋人的咏梅都是如此。清代的咏物诗简直无物不可入,诗人的主观倾向也往往隐藏得更深,主题更朦胧,“性灵派”的作品尤其如此,因为朦胧可使诗避免质直,造成“灵”——灵活之感。
本诗所咏的是窗下之鸡,作者寄寓于鸡身上的意思也很隐晦。读者从诗中至少可以看出两种主旨。造成这种歧解的原因主要在末句:从诗中很难看出诗人对“啼”抱什么态度。读者可以认为诗人在指责主人而同情鸡。虽然鸡并不像牛一样“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但这里的鸡与牛精神是相通的。它很可怜,只能吃点糠粞,有时整天没人喂它,而他仍在尽其所能。鸡是尽心尽力的,主人却不把它放在心上。另一种解释是:鸡很可怜,但它自作多情,主人对它不好,它却不知道作出相应的反应。这种不确定性造成了主题判别的困难,但诗倒因此而更值得玩味。
由于鸡与主人是一种养与被养、主人与物的差等关系,这就很容易使人想起古代的养士。养士现象到清代已不同于战国时期,战国时代的养士法在清代会有谋反的嫌疑,故一般富贵人家最多也是养几个幕僚清客,他们已不能作为一个阶层引起社会上的广泛注意。因此,本诗更可能是与另外一种养士——朝廷的养士有联系。朝廷要培养一批文人士子,为他们所用。古人常把天下当作一朝一姓的私有物,所以朝廷、皇帝与士人的关系在观念上也成了养与被养的关系。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则本诗的主题该是上述两种中的前一种。包括赵翼在内的清代文人经常遇到生活困难。赵翼、张问陶、黄景仁等人都在诗中写过他们的衣食不继之忧。朝廷以科举等手段将天下英雄纳入彀中,但所予待遇甚低。而文人知识分子禀承以天下为己任的传统,还在一厢情愿地奉献,这和“鸡”现象何等相似。
当然,把本诗与养士相联系,只是我们的解读法,也许作者只是见鸡而生灵感,并未考虑要在其中寄寓什么,人的本性本身也包含对动物的亲近和爱怜。
-
《吏道》文言文翻译 《吏道》 是元代思想家邓牧的一篇议论文。文中提出为官吏应当如何去做事。以下是《吏道》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吏道》 作者:邓牧 与人主共
-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译文]司马昭的阴谋野心是有目共睹的,所有的人都知道。 [出典]西晋陈寿《三国志》 注: 1、原文: 《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魏
-
文言文阅读题:陈涉世家 陈涉世家(节选)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
-
王维·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①,数里入云峰②。古木无人迳,深山何处钟③。泉声咽④危⑤石,日色冷青松⑥。薄暮⑦空潭曲⑧,安禅⑨制毒龙⑩。 "> 《明史·陈幼学传》文言文阅读
《明史·陈幼学传》文言文阅读 陈幼学,字志行,无锡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确山知县?政务惠民,积粟万二千石以备荒,垦莱田八百余顷,给贫民牛五百余头,核黄河退地百三十余顷以终
-
《诗经。小雅。伐木》 伐木丁叮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伐木许许。酾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诸父。
-
孛儿只斤·忽必烈(Хубилайхаан,1215年—1294年),蒙古族,元朝的创建者。是监国托雷第四子,元宪宗蒙哥弟。蒙古尊号“薛禅汗”,他青年时代,便“思大有为于天下rdqu
-
语义说明:形容性情直率,说话不隐讳。 使用类别:用在「言谈直爽」的表述上。 心直口快造句:01我一向心直口快,若有得罪之处,请多加包涵。 02小明的性格就是心直口快,对什么都没有顾忌。 03他说话心直
-
王十朋·红梅桃李莫相妒,天资①元②不同。犹余雪霜态,未肯十分红。【注释】①夭资:开花的样子。夭,比喻事物的繁荣兴盛。《诗经·周南· ">
-
一、 语义说明:比喻任职时间不久。 使用类别:用在「任职短暂」的表述上。 五日京兆造句:01这位部长才上台便要下台,成了五日京兆。 02你当这个官只是五日京兆,又何必那么卖力? 03他虽然当上了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