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言文
  • 《东施效颦》原文及翻译

    庄子原文:西施①病心②而颦③其里④,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⑥妻子而去⑤之走。彼知颦美⑦,而不知颦之所以美。——选自《庄子·天运》【注释】:①西...

    小学文言文 发表于2022-11-03 阅读(254) 评论(0)

  • 鹬蚌相争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

    小学文言文 发表于2022-11-03 阅读(57) 评论(0)

  • 《穿井得人》原文及翻译赏析

    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

    小学文言文 发表于2022-11-03 阅读(572) 评论(0)

  •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

    小学文言文 发表于2022-11-03 阅读(527) 评论(0)

  • 《司马光绝编苦读》阅读练习附答案与翻译

    司马光绝编苦读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

    小学文言文 发表于2022-11-03 阅读(501) 评论(0)

  • 《一生的戒指》阅读答案

    一生的戒指⑴它不是装饰,虽然很像装饰。远远地看,在灯光或日光下,母亲的某根手指闪着光亮,那是母亲带着戒指——顶针,缝衣、补衣、绣花、纳鞋……做针线活...

    小学文言文 发表于2022-11-03 阅读(597) 评论(0)

  • 刻舟求剑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及写作背景中心思想

    刻舟求剑 作者: 吕不韦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

    小学文言文 发表于2022-11-03 阅读(433) 评论(0)

  • “濠州定远县一弓手”阅读答案及翻译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4分)濠州定远县①一弓手②,善用矛,远近皆服其能。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③,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

    小学文言文 发表于2022-11-03 阅读(324) 评论(0)

  • 《公冶长背诺(8分)》阅读

    世传公冶长①能解百禽语。一日,有鸱②来报长,曰:“冶长,冶长!南有死獐!子食其肉,我食其肠!”公冶长应而往,果得獐,然其无意饲鸱以肠也。鸱是以怨之。居无何,鸱又来报如前。长复往...

    小学文言文 发表于2022-11-03 阅读(785) 评论(0)

  • 文言文阅读(9分)《高山流水》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9分)高山流水伯牙子鼓琴,其友钟子期听之,方鼓而志在①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②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复曰:“善哉乎鼓琴,汤...

    小学文言文 发表于2022-11-03 阅读(31) 评论(0)

  • 滥竽充数

    滥竽充数① 齐宣王②使③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④请⑤为王吹竽,宣王说⑥之,廪食⑦以⑧数百人。宣王死,湣(mǐn)王⑨立,好⑩一一听之,处士逃。 ————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注释...

    小学文言文 发表于2022-11-03 阅读(575) 评论(0)

  • 掩耳盗铃文言文原文

    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②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③;以锤④毁之,钟况然⑤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⑥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7)也! 注释 (1)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

    小学文言文 发表于2022-11-03 阅读(672) 评论(0)

  • 《曾子杀彘》的寓意

    曾子杀彘曾参的妻子要到集市去,她的儿子跟在后面哭哭啼啼。孩子的妈妈说:“你回去吧,等我回来给你杀猪吃。”曾参的妻子刚从集市回来,曾参便马上要捉猪准备杀掉它,他的妻子制止他,说:“我只不过是和孩子说着玩...

    小学文言文 发表于2022-11-03 阅读(836) 评论(0)

  • 人有亡斧者《吕氏春秋》原文

    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人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者也。俄而掘其沟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皆无似窃斧者也。 注释 人有亡斧者:有个丢掉...

    小学文言文 发表于2022-11-03 阅读(643) 评论(0)

  • 人有亡斧者

    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人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者也。俄而掘其沟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皆无似窃斧者也。
    注释 人有亡斧者:有个丢掉...

    小学文言文 发表于2022-11-03 阅读(408) 评论(0)

  • 沈复《幼时记趣》原文及译文赏析

    沈复 原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

    小学文言文 发表于2022-11-03 阅读(909) 评论(0)

  • 《陆文学自传》同步练习(附答案)

    《陆文学自传》同步练习一、注音惸( )露 禅( ) 属( )文 渍( ) 圬( )...

    小学文言文 发表于2022-11-03 阅读(848) 评论(0)

  • 《叶公好龙》文言文翻译

    【叶公好龙:原文】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叶公好龙:译...

    小学文言文 发表于2022-11-03 阅读(784) 评论(0)

  • 杨氏之子

    《杨氏之子》原文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文言文翻译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

    小学文言文 发表于2022-11-03 阅读(868) 评论(0)

  • 嫦娥奔月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嫦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和.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摘令伐木。
    注释...

    小学文言文 发表于2022-11-03 阅读(830) 评论(0)

  • 《三令五申》成语释义及解析

    【成语】: 三令五申【拼音】: sān lìng wǔ shēn【解释】: 令:命令;申:表达,说明。多次命令和告诫。【成语故事】:春秋时,有个著名的军事家叫孙武,吴王为了试试他的才能,从宫中选出一百...

    小学文言文 发表于2022-11-03 阅读(218) 评论(0)

  • 富人之子

    原文:齐有富人,家累千金。其二子甚愚,其父又不教之。一日,艾子谓其父曰:“君之子虽美,而不通世务,他日曷能克其家?”父怒曰:“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岂有不通世务者耶?”艾子曰:“不须试之他,但问君之子,...

    小学文言文 发表于2022-11-03 阅读(555) 评论(0)

  • 刻舟求剑

    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小学文言文 发表于2022-11-03 阅读(757) 评论(0)

  • 《伯牙绝弦》原文及译文翻译

    伯牙绝弦的原文及意思翻译伯牙绝弦,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俞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痛万分,认为知音...

    小学文言文 发表于2022-11-03 阅读(145) 评论(0)

  • 《汉书·朱云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好倜傥大...

    小学文言文 发表于2022-11-03 阅读(48) 评论(0)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