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出处】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赏析】寄信难达,已引起我多少痛苦,况且战乱频仍、难以休兵。
【全诗】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注释】
1.戍鼓:戍楼上的禁鼓。鼓声一响,宵禁开始,人行即断。边秋:边地的秋夜。一雁声:只有孤雁鸣叫。古人常以雁行喻兄弟,这里说一雁声,是在感物思弟。
2.“露从”句:露是夜夜白,今乱离中人,逢白露节,觉得它是从今夜始白。“月是”句:月是处处明,因心怀故乡,所以认为月是故乡明。
【赏析】
[1]这首五律约写于乾元二年,杜甫在秦州(今甘肃天水)所作。这年九月,叛军史思明陷山东、河南,杜甫的两个弟弟都在这一带。杜甫携家避战乱于秦州,与弟弟音讯隔绝,写出这首抒写怀念之情的诗。
[2]“戍鼓”二句:戍鼓,边防驻军的鼓声。秋边,秋天的边地。何义门曰:“‘戍鼓’兴‘未休兵’,‘一雁’兴‘寄书’。”(《瀛奎律髓汇评》)《斋诗谈》曰:“……‘秋边一雁声’,若作‘雁一声’,便浅俗;‘一雁声’便沉雄。”二句写战争使道路阻断,诗人在深秋的边地听到一声雁鸣,深秋雁声使人想起鸿雁传书,也勾起怀亲之情。
[3]“露从”二句:《杜臆》:“只‘一雁声’便是忆弟,对明月而忆弟,觉露增其白,但月不如故乡之明,忆在故乡兄弟故也,盖情异而景为之变也。”又曰:“感物伤心,今夜白,又逢白露季候也,‘故乡明’,犹是故乡月色也。”
〔4〕“有弟皆分散”四句:杜甫远在秦地,弟兄飘零西东,流浪无定,所以说“无家”,既无家,又到哪里去问死生?因而“寄书长不达”,况且兵革未休,在战争中存亡未卜,隐含着弟兄们能否团聚的疑虑。
这首五律以容易引起人们思乡的雁声、白露节、月明三者构成边秋对月怀亲的意境;抒写了身经离乱,弟兄分散,征战不已,道路阻隔,音书杳无,存亡难保的思念之情和内心的忧虑。“今夜白”、“故乡明”、“无家问死生”这些凄凉的意象,深化了思念的情切。“月是故乡明”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
这首词是北宋前期词人杜安世的作品,词风与柳永相近,长铺叙,少粉饰,是一首典型的闺怨词。 上片重点铺叙居住的环境和时序景致,也写出了环境中的人物。“清明天气,永日愁如醉”,点出人物清明天气中的感受。
-
馀论 我是不主张“苦读”的人,所以不管毛姆的话讲得多么不全面,仍然深表赞同:没有人必 "> 层花吐萼的解释?层花吐萼是什么意思?描写山的词语
层花吐萼是关于描写山的词语.层花吐萼层花吐萼的拼音:ceng hua tu e 山
-
最短的文言文及翻译 导语:勇敢的做自己,不要为任何人而改变。如果他们不能接受最差的你,也不配拥有最好的你。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最短的文言文及翻译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
王国维《人间词话·年命如朝露》经典解读 年命如朝露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写情如此,方为不隔。“采菊东篱下,悠然
-
苍苍是关于描写天的词语.苍苍苍苍的拼音:cang cang 迷茫,看不分明的样子。
-
千愁万恨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千愁万恨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千愁万恨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战国策·宋卫·卫使客事魏《卫使客事魏》是创作于战国时期的文言文,出自西汉·刘向编著的《战国策》。以下是文言文之家整理的《卫使客事魏》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文言文卫使客事魏,三年不得见。卫客患之,
-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出处】唐·王维《鹿柴》。【译注1】这首五绝是 王维后期山水诗的代表作。诗中描写了鹿柴附近空山深林傍晚时幽静的 景色。采用反衬手法,来突现诗的意
-
胡兰成学识是脸上的皱纹,年纪越大褶子越多。才华是两鬓的黑发,岁数愈高青丝愈少。胡兰成例外,到老才子气未脱。当然,不喜欢的人也可以说到老不改轻薄。胡兰成文章之好正好在轻薄,轻灵冷薄,滋味如薄荷。薄荷,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