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神钟辨盗文言文翻译 神钟辨盗文言文启示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28 20:48:41阅读:847

《神钟辨盗》出自沈括《梦溪笔谈·权智》。

【文言文】

陈述古①密直②知③建州浦城④县时,有人失物,捕得数人,莫知的为盗者⑤。述古乃绐⑥之曰: “某庙有一钟能辨盗至灵⑦。”使人迎置后阁⑧祠之⑨,引群囚立钟前,自陈:“不 为盗者,摸之则无声;为盗者,摸之则有声。”述古自率同职⑩祷钟甚肃。祭讫,以帷围 之,乃阴使人以墨涂钟。良久,引囚逐一令引手入帷摸之,出乃验其手,皆有墨,唯有一囚无墨,讯之,遂承为盗。盖恐钟有声,不敢摸也。

【翻译】

陈述古任建州浦城知县时,有一个富人遭到了盗窃,抓到一些人却不知道哪个是真正的盗贼。于是陈述古骗他们说:“某座寺庙里有一口钟,能辨认盗贼,特别灵验。”他派人把那口钟抬到官署后阁,祭祀起来,把这一群囚犯带到钟前,自己对犯人说:“没有偷东西的人摸这口钟它不会响,偷了东西的人摸它就会发出声响。陈”述古亲自率领他的同僚 ,在钟前很恭敬地祈祷。祭祀完毕后,用帷帐把钟围起来,便暗地里让人用墨汁涂钟,过了很久,钟涂好以后,带领被捕的犯人一个个让他们把手伸进帷帐里去摸钟,出来就检验他们的手,发现都有墨汁,只有一人手上没有墨汁。陈述古对这个人进行审讯,于是他才承认自己是盗贼。原来这个人是害怕钟响,没有敢去摸。

【注释】

①陈述古:名襄,字述古,宋代福建侯官人,神宗时为侍御史,是王安石变法的反对派人物。

②密 直:即“枢密院直学士”的省称。枢密院是古代管理军事机密、边防等事务的官署。

③知:主 持,做知县。

④建州浦城:唐置州县名,今属福建省。

⑤莫知的为盗者:不知道谁确实是盗贼。的,确实,真正的。

⑥绐(dài):欺骗。

⑦至灵:特别灵验。

⑧后阁:指官署后院的侧门。

⑨祠之:把它(钟)祭祀起来。

⑩同职:同僚,同事。

⑾遂:于是就。

⑿盖:因为。

其他加点字词:

置:放。

祠:祭祀。

引:带领。

陈:说。

讫:完毕。

承:承认。

帷:帐帏。

讯:拷问。

为:是。

遂:于是。

的:确实。

【启示】

《神钟辨盗》说的是善于心理分析,有益于提高工作效率。陈述古巧妙的抓住了犯罪嫌疑人害怕被识破的心虚心理,切中要害,虽然没有经过繁琐的调查取证,却不战而屈人之兵,直接找出了真正的盗贼。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那些聪明睿智的古代官吏们确实有他们独到的审案方法,能够巧用犯罪心理学,审不厌诈,至今看来都有着绝妙的艺术性和欣赏性。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惊慌失措造句八则

    【惊慌失措解释】惊慌、害怕得不知如何是好。惊慌:惊慌惶恐。失措:举动失去常态。 【惊慌失措辨析】和“惊慌失措”意义相反的是“泰然自若”,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态度镇静,不慌乱。另,参见“惊恐万状”

  • 《最后的夜晚》李平散文赏析

    我自然是知道终有这一天的。可是当夜里11点在医院与哥哥交班回到家刚迷迷糊糊地睡着,手机铃声忽然剧烈地响起来时,我立即明白,最后的时刻到了。在慌乱中我从床上急遽跃起,披上外套,冲向电梯间。茫茫夜色里,正

  • 清平乐·六盘山

    清平乐·六盘山 作者:毛泽东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两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 《久欲乞归未得一日蒙恩放归不胜欣喜涂中得十》鉴赏

    【原题】:久欲乞归未得一日蒙恩放归不胜欣喜涂中得十五首

  • 《仆与公采户曹奉议有先世之契又旧从其伯仲游》鉴赏

    【原题】:仆与公采户曹奉议有先世之契又旧从其伯仲游今复相遇於此前日偶过西邻不知尝辱车马承贶佳什次韵为谢

  • 梁启超《金缕曲·瀚海飘流燕》清词作鉴赏

    旧恨新愁齐上心头,千忧百悔都来笔下,其所要表达的感受,复杂纷纭,实无从说起,因托燕子为喻,就燕子立言,化实为虚,以空灵象喻之语,曲尽低回辗转之情。"> 文言文翻译的十大失分点

    文言文翻译的十大失分点 文言文翻译十大失分点 文言文翻译十大失分点(一)误译原文言实词文言文翻译十大失分点(二)误译文言文虚词文言文翻译十大失分点(三)古今词义不对应文

  • 双栖双宿

    双栖双宿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双栖双宿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双栖双宿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阿连德,伊萨贝尔作品分析

    【生卒】:生年不详【介绍】: 智利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家。有轰动欧洲的名作《幽灵之家》(1985)。此外还有小说《夏娃·鲁娜鲁娜》(1987)。她是“后文学爆炸”的创始人,人称“穿裙子的加西亚·马尔克斯”

  • 对土地改革的全面反映——《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对土地改革的全面反映——《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丁玲的代表作。小说写的是1946年华北农村的土地改革斗争。这部小说以桑干河边暖水屯为背景,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土改中农村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