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杰《国家、民族与正气》全文与赏析
国家、民族与正气
(1981年)
李燕杰
李燕杰(1930—),全国优秀青年思想教育工作者,当代著名演讲家。北京华夏管理学院荣誉院长。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历任北京师范学院副教授,北京市青年研究会第一、二届副会长,全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三优网国学顾问。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善于针对青年特点进行教育,寓德育于智育、美育之中,并注重青年教育的理论研究。著有《塑造美的心灵》、《演讲美学》。
【原文】
每个青年都关心自己祖国和民族的命运。国家的正气,民族的正气,是团结鼓舞群众积极向上的巨大力量,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精神支柱。我今天就想以“国家、民族与正气”为题做一个发言。
爱国之心
祖国是神圣的。
爱国主义就是对于祖国的热爱,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这种热爱和感情根深蒂固地埋植在人民的心里,成为道义上的一种巨大力量。翻开世界史,有哪个国家的人民不主张爱国?又有哪个国家的人民不把爱国精神看作是一种伟大而崇高的心灵美呢?
现在我想从国外说起。
肖邦是一个大音乐家,这是大家所熟悉的。在他就读音乐学院的时候,已经是很有名气的音乐家了。他19岁那年,从音乐学院毕业。毕业后他到维也纳举行过两次演奏会,第二年春季又在华沙演奏,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老师和同学都劝他到国外深造。当时的波兰正遭受沙俄统治者的蹂躏与侵略,他虽然热爱祖国,想留在祖国,但现实环境会窒息他的艺术才能,所以他接受了师友们的建议,于1830年出国。在出国前的告别宴会上,朋友送给他一个银瓶,其中装满了波兰土地上的泥土。他出国不久,听说国内发生了反对沙俄统治的武装起义,他想马上回国。但在回国的路上听说起义被沙俄政府镇压了。他只好取消回国的念头。就这样,他在国外颠沛流离19年。这瓶祖国的泥土,也一直伴随着他。
1849年,他在巴黎一病不起,在生命垂危的时候,妹妹柳德维卡来探望他。他说:“我在人世不会太久了,在我去世以后,波兰反动政府是不允许我的遗体运回华沙的。但我希望至少能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去。”
肖邦终于与世长辞了,在安葬遗体的时候,朋友们遵照肖邦的遗愿,在墓穴里首先撒下伴随他多年的银瓶中的祖国的泥土,并把他的心脏带回到波兰,保存在圣十字架教堂里。
在肖邦看来,祖国的泥土比金子还要宝贵。而肖邦这颗爱国的心脏,远胜过纯金。从祖国的一瓶泥土,到肖邦这颗心脏,这里包容着一个爱国音乐家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
另外,我还可以说说德国大音乐家贝多芬的故事。
贝多芬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欧洲资产阶级音乐艺术最杰出的代表。脍炙人口的《热情奏鸣曲》、《命运交响曲》、《合唱交响曲》等,都是他的传世佳作。他一生写了256部作品,用音乐语言倾诉了欧洲人民在封建专制桎梏下的苦难境遇,讴歌了广大民众反抗专制统治和外来侵略的英勇斗争,抒发了他们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1809年10月,法国拿破仑的军队进攻维也纳。维也纳沦陷后,趋炎附势的奥国贵族争向敌人献媚。这时,贝多芬住在奥国贵族李希诺夫斯基家里。
一天,李希诺夫斯基把贝多芬叫去,要贝多芬给住在他家里的法国军官弹钢琴曲。贝多芬认为这样做有辱尊严,便关了房门,坚决不去。李希诺夫斯基怕得罪法国人,让人强迫贝多芬演奏。贝多芬愤怒至极,便顺手拿起一只凳子向李希诺夫斯基砸去。当天晚上,贝多芬便冒着倾盆大雨毅然离开了李希诺夫斯基的家。后来,他在给李希诺夫斯基的信中写道:
“公爵,你所以成为公爵,只不过由于你偶尔的出身;我所以成为贝多芬,却完全靠我自己。公爵在过去有的是,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而贝多芬却只有一个。”
历史是公正的,也是无情的,公爵在人类历史上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可是贝多芬却以他那爱国主义的美好心灵和那一系列不朽的乐章,在亿万人民的心目中,耸立起一座非人工的纪念碑。
下面,再看看咱们中国,先说说第一个大诗人——屈原——的故事。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爱国诗人。他20多岁就在宫廷供职,任楚怀王的左徒。他年轻位高,又深得怀王的信任,所以很想替楚国做一番事业。
当时,正是七雄割据的战国时代,在这七国中,以秦、楚、齐三国最强。而三强中,又以秦的力量最大。屈原为了替楚国争雄,进而统一天下,他提出在内实行政治改革,励精图强,在外联合齐国、抗击秦国。但是遭到了怀王宠姬郑袖和大臣靳尚、子兰的反对,结果楚怀王听信谗言,免去了屈原的职务。后来,楚怀王被秦国骗去,当了三年秦国的俘虏,死在那里。正在汉北流浪的屈原,南望鄂都,北望高山,伤心楚国政治的腐败和国运的衰危。在一首诗里他写道:在那广漠的山野中,自己好像是一只从南边飞来的孤独的鸟。内心始终充满着忧国忧民的悲愤之情。怀王死后,顷襄王继位。屈原被召回宫廷,但不久又遭到亲秦势力的打击,再次被放逐到江南去。在那偏僻的地方,他时常孤独地出没在江边河畔,望着楚国的天野,写下了流芳百世的不朽名作《离骚》。这首诗中有一段写他上天述志,但天门不开,他只好去问巫咸。巫咸告诉他楚国不可久留,不如到国外去。于是他乘龙驾车,在天空中飞翔了一会,忽然在阳光中看到自己的故国。他的仆人悲伤起来,马也不肯走了。深沉的忧国怀乡之情,使他不忍离开祖国。怎么办呢?他写道:“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彭咸,似指殷代的彭咸。说他不能实现政治理想,就去仿效殷代的彭咸。表示他将用生命来殉他的祖国。
对屈原的以身殉国,有人曾经伪托屈原的名义写了一首题为《渔父》的诗。这首诗写他“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在泽畔边走边吟诗时与渔父的一段话,渔父看见他问道:“你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到了这步田地?”
屈原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所以我被放逐了。”渔父又说:“圣人不拘泥,处世接物能够随和。举世皆浊,你为什么不去随波逐流?大家都醉了,你为什么不多喝酒?你何苦太操心,不合群,教人把你放逐?”
屈原回答道:“我听人说过,洗了头要把帽子弹弹,洗了澡要把衣衫抖抖。哪能够以干净的身子,沾染外界的污垢?我宁肯跳进江心,埋葬鱼腹,怎么能在皎皎的洁白之上蒙受尘世的垃圾?”可见他不肯随波逐流,抛弃他的政治理想与爱国热忱,宁愿玉碎而不愿瓦全。
楚国郢都被秦国攻破之后,他悲愤无比,终于带着一颗忧国忧民之心以及无力振兴国家的感伤,投入长沙附近的汨罗江自尽了。这一天正好是旧历五月初五。人民为了纪念他,有些地方便举行了划龙船、吃粽子的活动。两千多年过去了,直到今天,每当到了五月端午,中国人民还保留着吃粽子的习惯。如此长久的时间,人们世世代代都缅怀、纪念屈原,就因为屈原有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
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在战地被俘,他在被押往元蒙都城的路上,写下了这样慷慨悲壮的诗句:
满地芦花和我老,
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日,
化作啼鹃带血归!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当我这次告别江南父老以后,很可能是一去不复返了。即使自己以身殉国,也要变成啼哭出血的杜鹃,飞回故国!文天祥对祖国是不惜与之生死相共的!
历史上,真正成就大事业的人都是把祖国的命运与自己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他们的胸怀里,始终跳动着一颗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爱国之心。
近几年来,我一直在青年群众中生活,深深地感受到,在他们身上同样跳动着一颗颗赤诚的爱国之心。
下面,我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有一个学生,名叫金安平,只有19岁。当时有人感到郁闷,认为我们国家这也不好,那也不行,甚至觉得祖国也并不可爱的时候,小金有想什么呢?
“不管母亲多么贫穷困苦,
儿女对她的爱也绝不会含糊。
我只喊一声‘祖国万岁’!
更强烈的爱在那感情深处。”
四句诗,斩钉截铁!她时刻想着我们的祖国,在默默地发愤攻读,使我感受到青年们的心灵之美。现在的大多数青年都很关心祖国的命运,这是青年一代热爱祖国的心灵美的反映。一次我到一个中学做报告,当我讲到我们国家经济有困难时,有巨额的财政赤字,紧接着我就朗诵了小金这首诗。当时我就发现许多女生的眼角挂着泪花。没过三天,就接到这个学校发来的18封信。其中一个女孩子在信中说:“李老师,当您谈到咱们国家经济困难,有巨额的财政赤字的时候,别人因为您那幽默的语言而喧笑,我却沉默了。我默默地背诵着您所读的小金姐姐的四句诗,您所说的巨额赤字,就如同烙铁一般烫在我小小的心灵上,我恨我自己,为什么不快快成长,好为我们的党、我们的祖国——母亲分担一点忧愁啊!”
读到这里,我热泪盈眶。她姓陈,是军人的女儿,年仅16岁。我记得杜勒斯临死前曾说过,我要用管乐吹垮共产党的第三代,改变我们前进的路标。
我说,杜勒斯先生,你的预言落空了!从小金和小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民族的希望,青年一代绝不是垮掉的一代!
每当讲到这里,有人就嘱咐我:“你别老讲青年,还有老年呢!”我说,老年人不用多说,他们的爱国之心,有些时候别人看不清楚,但是它隐藏在心底。
现在我举个例子。有位解放初期归国的华侨。她在临回国之前,曾解囊帮助了一个濒于破产的男华侨,然后带着未满周岁的儿子回国了。长话短说,她的儿子现已是某学院77级大学生。最近受过她周济的那个华侨(后来在国外发了大财)回来了。他回国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观光,二是报恩。经过多方查找,终于找到了他的恩人。
这个男华侨来到这个女归侨家,只见陈设非常简陋。原来,这个女归侨回国后当了中学教师,现在已经退休了。她的物质生活条件比起这个在国外发了财的男华侨,当然差得远喽。
男华侨说:“我这次回来,就是来报你的恩的。我准备接你出国,过一个幸福的晚年。”女归侨摇摇头说:“谢谢你,我虽然已经退休,但祖国还有许多事情需要我做。”男华侨沉思了一下说:“你如果实在不愿去,我可以带你儿子出国念书,一切费用由我负责。”这时,女华侨的儿子正在一旁做功课。同学们猜猜看,他是去还是不去?(台下几个青年回答:“不去。”)
出乎意料,女归侨的儿子说:“叔叔,什么时候走哇?”一听这话,妈妈的心,就像被针扎了似的疼啊!
送走了男华侨,夜已经深了。
妈妈问儿子:“解放初期,国家那么困难,妈妈为什么放弃舒适的物质生活,回国来工作,你懂吗?”儿子回答:“不懂。”
“三年困难时期,有些人出国了,妈妈为什么不离开祖国,你懂吗?”儿子又回答:“不懂。”
怎么能让儿子理解母亲的一片爱国深情呢?母亲反复考虑,最后,连着给儿子提出了三个问题。她问:“1966年6月初,‘文化大革命’中我被关进‘牛棚’的时候,我是不是你妈妈。”“是我妈妈。”儿子回答,开始勾起了痛苦的回忆。母亲又问:“当别人游斗我,说我是‘牛鬼蛇神’,要你跟我划清界限的时候,你那时和我的感情改变了没有?我是不是你妈妈?”
“妈妈,我什么时候也不会改变对您的感情,你是我的好妈妈。”儿子激动地说,眼里涌出了泪花。这时,母亲又紧逼一句:“当我被拉出去游斗,一些人朝我身上吐唾沫的时候,我还是不是你妈妈?”儿子一下扑向母亲的怀里,呼唤着:“妈妈,您是我的亲妈妈。”这时,妈妈满怀深情地说:“祖国和党就是我们的亲生的母亲。当国家在经济上遇到困难的时候,是留下来把她建设得更加美好,还是抛弃她,一走了之,去寻找个人的欢乐呢?”话音未落,儿子就哭了,说:“妈妈,你不用说了,我懂了,我全理解了!”
每当讲到这些故事,我是从心底里对这位教师的爱国热忱感到敬佩的。我们不要光看到社会上个别乌七八糟的现象,我们民族是个含蓄的民族,内心蕴藏着巨大的力量。我不是说中国人都不应该出国,不应该留学,而是我们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
民族之魂
爱国之心,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集中表现为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它使我们对自己民族的勤劳勇敢、聪明智慧以及由此而获得的辉煌成就感到光荣、骄傲,并推动我们把它进一步发扬光大;它同时使我们对自己民族的创伤和短处感到痛心,从而燃起医治创伤,弥补短处,争取光明未来的激愤之火,并愿为之献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不就是民族之魂吗?
深厚的感情必须以深刻的认识作基础,唯有对我们民族知之甚深,才能爱之愈切。这就需要我们从各方面来了解我们的祖国,了解我们的中华民族。
我们伟大祖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我们祖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几乎相当于整个欧洲的面积。有18000多公里的大陆海岸线,沿海分布大小岛屿5000多个,东西相距5000公里,南北相距约5500公里;跨纬度50度,占经度61度。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有广大的肥田沃野,给我们以衣食之源;有纵横全国的大小山脉,给我们以林木、矿产资源;有很多的江河湖泊,给我们以舟楫和灌溉之利;有很长的海岸线,给我们以沟通海外各民族的方便。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有4000年之久。还在1800年前就发明造纸法;在1300年前发明了刻版印刷;在1100年前发明了火药,在900年前已用火药发炮供作战之用。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传至世界各地,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1840年到1949年新中国诞生,整整109年,我们国家几乎遭受过世界上所有帝国主义国家的欺负。俄国、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比利时、荷兰、西班牙、意大利、日本,都曾经占领过我国的某些土地,可是从来也没有能够完全吞并掉我们的国家。在世界的东方,在山川壮丽、资源丰富的国土上,居住着人口众多的炎黄子孙。她犹如黄河、长江汇集百川那样吸引了中国疆域内的众多的大小民族,历经了几千年的大风大浪和兴衰变化,而能一直稳固地凝聚在一起,并且一直保持着伟大民族的生机和活力。这本身就是世界历史上一个极其奇特的现象。这除了政治、经济、社会历史的因素之外,体现我们民族之魂的爱国主义思想就是一种伟大的凝聚力,也是一种伟大的向心力。
要全面认识与了解我们的祖国、我们的中华民族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我在大学里,是教中国古典文学的,今天,我想着重介绍一点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中国人民的文化,源远流长,如黄河越九曲,长江泻三峡,虽经曲折,但从未断流,这是其他任何国家与民族所无法比拟的,而且是独特的!
我们的祖先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宝贵得很,我们可以把它放在世界范围内,从相互比较中认识它的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
中国与古埃及、巴比伦、印度同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在人类文明的开创时期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被称为“欧洲文化的发源地”的古希腊、罗马,曾经创造了人类童年时代最完美的文学艺术,产生了荷马、赫希俄德、伊索、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及泰伦斯、维吉尔、贺拉斯等诗人、悲喜剧作家、寓言家和文学评论家。但是,古希腊、罗马等国的文学后来都中断过,而中国文学却一直延绵至今。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学艺术,无论是在人类的婴幼、童年时代,抑或是在人类的少年、青年时代,都一直是举世瞩目的。
先看一看俄国吧。普希金(1799—1837),他被称为“俄国文学的创始人,俄罗斯诗人之父,诗歌的太阳”。11至17世纪期间,俄国没有出现知名的大诗人,18世纪才有了几个不很有名气的诗人。一直到19世纪出现了普希金、莱蒙托夫等诗人,果戈理、屠格涅夫、托尔斯泰等小说家。可是回头看我们中国,第一位大诗人是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7)生于战国时代,比普希金要早2000多年。以唐朝为例,整个一部《全唐诗》就有900卷,涉及诗人2800多人,诗歌近50000首。可谓高山巍峨,群星闪烁。全世界所有的国家哪一个国家能有这样一个美好繁荣的诗的朝代?
再看一看英国。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是“英国诗歌之父”乔叟(1340?—1400),与我国明朝《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同时代。拜伦(1788—1824)和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最末一个大诗人龚自珍(1792—1841)同时代,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诗人剧作家莎士比亚(1564—1616),则和中国明朝《牡丹亭》作者汤显祖(1550—1616)同时代。而中国最早也是最伟大的戏剧家是元朝的关汉卿,比莎士比亚要早300多年。莎士比亚很伟大,我们很佩服,他能编、能演、能导、能跑龙套,莎士比亚能做到的,关汉卿也能做到,他也能编、能导、能演、能搞杂务,什么都干。莎士比亚一生中写了30几个剧本,关汉卿一生则写了60几个剧本,遗憾的是咱们老祖宗没有完全保留下来。莎士比亚的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莱特》、《李尔王》、《奥塞罗》和《麦克佩斯》,成为世界文库的珍品,关汉卿的许多剧本虽然失传,但他的《窦娥冤》、《救风尘》、《调风月》、《拜月亭》和《望江亭》,同样是流传万世的不朽之作。因此,我以为,莎士比亚和关汉卿可以作为当时世界两颗戏剧的巨星,分别光照着东西方的剧坛。关汉卿不在莎士比亚之下,只是我们宣传不够。世界上有“莎”学,但是似乎还没有“关”学,我们应该好好加以研究。
在历史长河中,我们中华民族长期居于世界文明的前列。英国史学家威尔斯所写的《世界文化论纲》,讲到我国唐朝时说:“从第七世纪至第九世纪,中国是世界最安定的文化之国。”“这时候,人口稀薄的欧罗巴和西方亚细亚,极疲惫的人民,作主天茅屋上堡的市街,中国无数万市民却过着秩序整齐,平和幸福的日子。西方人心正锢闭于神学之上褊狭于固执,中国人心却极其宽阔,得到研究上的自由。”德国大诗人歌德在和爱克曼一次谈话中说:“我最近在读中国小说,中国人的思想、行动、感情几乎和我们一样。我们很快会发现,我们和他们是完全相同的,只是他们的一切行动比我们更明朗、更纯洁、更道德。”只是到了近代我们落后了。这是腐朽的封建制度和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叱咤风云的法国大军事家拿破仑,他是一个张开嘴就想把地球吞进去的人物。有一天他说:“中国是一个多病的沉睡的巨人,但是当他醒来的时刻,整个世界要为之震颤。”后来拿破仑被囚禁在圣赫勒拿岛,他终日无所事事,只好读书消遣。有一天,他读到咱们中国的《孙子兵法》,立刻拍案叫绝。进而叹道:“倘若我早日见到这部兵法,我不会失败的。”拿破仑把自己的失败原因仅归结为没有读到一部《孙子兵法》,当然是可笑的。但我们从中却可以感受到这个曾经叱咤一时的拿破仑,对我国古代军事家的钦佩之情。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对此感到自豪。可现在有些人妄自菲薄,盲目崇外,见到外国人总感到自己低人一等,这有损于民族的尊严。
有一次我讲到这里有人就给我递条子:“你有本事讲讲四化吗?”他是想“将”我一“军”,意思是说,我们的四化建设搞得这么慢,你竟还吹。
我说,四化建设确实慢了一点,我们国家也有贫穷落后的现象,这是客观事实。但是想一想,我国经历了2000年的封建社会以及100多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统治,好不容易盼来解放,才过了17年,又经历10年浩劫,我们国家饱经内忧外患,受的摧残真够大的了。唐代有一位青年文学家叫王勃,他写了一篇《滕王阁序》,其中有一句名言,叫作“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我想,我们每一个热血青年都应该具有这种热爱祖国、决心改变祖国落后面貌的“青云之志”,这也是民族之魂,整个国家有了这种民族之魂,我们的四化建设就有了原动力。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尊自爱,这个国家就完了。我们中国人不应有傲气,但必须有骨气,有志气,有豪气,有勇气。因此应该大力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爱祖国的高风亮节,是炎黄子孙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向前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还有什么能比为祖国奋斗、献身更光荣更自豪呢!爱国主义在青年中间很受欢迎,不理解的是极少数。我在一次报告会上说,谁不同意我的意见,你可以走。结果全厂没有一个人走。可见,大家还是热爱自己祖国的。有人把魏巍的诗改了一下:尽管他国的山更青,他国的水更甜,他国的少女更多情,但是作为中国人,还是爱我们自己的祖国。有个华侨从海外回国,有人就问他,你是日本人还是朝鲜人?他气坏了,拍着胸脯告诉对方:“我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就要有这么个劲头!可现在有些人不是这样去想去做。有这样一个女人,刚出国没几天,在国外什么缺德事都干了。外国人指着她的脊梁骨说:“可惜你还是个中国人,把中国人的脸都给丢尽了。”我想任何人对这类现象都应该嗤之以鼻的。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儿女们对祖国应有的崇高的责任感。有的青年只对祖国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当祖国由于暂时困难而不能完全满足他时,就有怨气。他没有想一想自己对祖国做出了哪些贡献。有的青年看到祖国落后了一些,困难多了一些,就看不起自己的祖国,嫌弃自己的祖国,这都是不应该的。
看到祖国落后,不应哀叹自卑,灰心泄气,应该不甘落后,奋起直追;看到祖国穷,不应推卸责任,神驰异国,应当认清义务,抢挑重担。只有这样做,我们才前无愧于祖先,后不负于来者。我们这一代青年必将让历史证明,我们虽然在动乱的年代中长大,但是没有在迷茫中虚度;我们虽然经受了内伤和摧残,但是创伤并没有也不会使我们消沉。只要矢志搞四化,我们的祖国和民族,我们党和军队必将无往而不胜。新一代青年也将在世界风云当中,在科学事业上,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伟大的中华民族。未来是属于青年的!
正气之歌
西方美学家们依照美的品格把美化作五个部类,即崇高、伟大、美丽、妩媚、乖巧。朱光潜先生则在他早年写的《刚性美与柔情美》一文中,引了古人两句六言诗概括为两种美,即一种是“骏马秋风冀北”,另一种是“杏花春雨江南”。他曾认为它们可以象征一切的美,“而且遇到任何美的事物,都可以拿它们做标准分类”。我认为这些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在人世之间除了柔情之美,如美丽、妩媚之外,的确还有另一种美,崇高、伟大,或称之为刚性美。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那铿锵有力的诗句不正是刚性美的显示?作者崇高的精神,伟大的抱负,沉郁而悲壮的胸怀,使我们受到感染,胸中的正气得到激发。
什么叫正气呢?正气就是所谓浩然之气,即孟子所说的“其为气也,至大至刚”,“塞于天地之间”。我们还可以把这种正气看作是中华民族之魂。
翻开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就会发现,每当历史上遇到了重大挫折或灾难时,都会出现一批仁人志士,他们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特别在南宋时期,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十分尖锐。这时出现了岳飞、辛弃疾、陆游、文天祥这一大批爱国志士,他们不仅用笔写下了悲壮的诗篇,并用生命写下了壮丽的史诗。“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几百年来,这些诗句脍炙人口,家喻户晓,成为激发民族奋进的绝唱,弹奏出我们民族的正气之歌。
我们常说,青年一代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的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当今一代青年99.9%的人是爱国的。在社会的动乱与弊端面前,他们没有消沉,更没有失足、堕落。
两年多前,在我们师范学院发生了这样一件事:1979年的国庆前夕,一个班的团支部搞了一次活动,让每个团员在节日期间完成一篇题为《国庆观感》的文章。几天以后,他们把文章交给我看,看完之后,真把我给镇住了。
这些文章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其中有一篇这样写道:
“‘十一’的早上,天一亮,我拉开窗帘,天是阴沉沉的,还下着毛毛雨,往事依稀似梦,都随风雨到心头。每当国庆节到来的时刻,都是张灯结彩、兴高采烈,可今天却引起忧郁。”
第二段:“我是一个大学生,为什么把祖国的命运与阴天联系在一起呢?但愿一切是光明的,但愿一切是美好的。”
最后结束:“第二天,天再一亮的时候,我又拉开窗帘,原来是一个明朗的晴空。”
我看了一遍又一遍,别人认为这篇文章不够好,我却觉得应当肯定,拿起笔来写了三个方面的特点。三个优点是什么?暂且先不说。
讲评那天,我走进教室,团员和青年全来了,党员也都自愿来听讲。当时社会上一些青年对什么政治学习都不关心,不愿意参加,在这种风气下,来这么多人,我很高兴。就说:“共青团组织了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在国庆节到来的时候,用艺术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国庆的观感,是艺术性非常强的政治活动,也可以说是政治性非常强的艺术活动。”接着我说,我是含着热泪读这些作文的。这时有的男生就直撇嘴,显现出“甭给我们吹,有这么好吗”的神态。我不管它,接着对同学们说,我不仅仅是含着热泪读了这些文章,而且读了之后,使我更加坚信,我们的青年一代,不是垮掉的一代,而是永远垮不掉的一代。接着,我在读了这篇文章之后说:“这是一篇好作文,它有三个优点:第一,‘十一’的早晨拉开窗帘时天是阴的,这是事实,有些人心情忧郁,这也是客观存在。因此,首先是真实的。第二,他把天气和祖国的命运联系起来,证明他想到了自己的祖国、在忧国忧民。这一点对青年来说有什么不好呢?跟有些纸醉金迷、腿肚子扎三锥子都不冒血的人相比,这一点是可贵的。第三个优点更为重要:当他再次拉开窗帘时,他看到了一个明朗的晴空,他认识到我们党的工作中有缺点和错误,但他没有失去希望,他相信党是能够克服困难,未来将是光明的。这种心情,这种希望,我们中年人是理解的。我想起了普希金的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正气浩然的民族。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人们对那些卖国求荣的人,创造了一个专用名词叫汉奸。袁世凯、汪精卫、陈公博、周佛海这些民族的败类,成为千古罪人,永远被钉在民族的耻辱柱上。
下面,我想说一说汪精卫的可耻下场:
汪精卫原先追随孙中山,参加国民党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孙中山逝世后,他当上了国民党武汉政府主席。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进行反共大屠杀,同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也制造反共大屠杀,公开成为人民的敌人。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以后,日本军国主义全面入侵中国,汪精卫便主动与日本军国主义勾结。他躲在越南河内,与日本军国主义约定:从河内乘船回国,准备去南京登上汉奸头目的宝座。本来,他乘凤安号小货轮起程,但途中风浪很大。汪精卫向日本人呼救,日本人派了“北光丸”号船前来接应,两船便在汕头海面会合。汪精卫爬上“北光丸”后,真的开始与日本主子“同舟共济”了。后来,到了上海,又与周佛海等11个汉奸,乘日本海军飞机,秘密前往日本,进行卖国交易。回国后,当上了头号奴才,实际上是登上了儿皇帝的座席!那时,卖国旗都要加上一个黄色布条:和平、反共、建国。
记得我小时候,有这样一首歌谣:
国旗竟有辨,
例子确无先。
贻羞全世界,
遗臭万千年。
大汉奸汪精卫晚年因铅弹中毒,脊椎动了手术,只剩一细条,不仅不能行动,连头颅的重量也支持不住,只能绑着石膏躺在床上,而且头颅还要用钢丝从高处牵住,以防脊骨折断。就这样,汪精卫半死半活地吊在卧床上,成了一条断了脊梁骨的癞皮狗。最后终于死在日本,落了一个可耻的下场!
这里我再给大家说一个齐白石先生爱国的故事吧。
齐白石先生是全世界知名的第一流画家。他的画很可贵,可是我认为他的爱国之心更可贵。在日本军国主义者侵占北平的时候,齐白石先生正在北平艺术专门学校当教授。当他看到“北平艺专”已被日本侵略者和汉奸们所统治,就立即辞去教授的职务,并在家门贴上了一张“告示”:“画不卖与官僚,窃恐不祥。”从此闭门谢客。画不仅不卖给汉奸、侵略者,就连家门也不让他们进。不但如此,齐白石先生学用画笔作武器,与汉奸卖国贼进行斗争。比如他画过一幅《不倒翁》,画面上画着一只头戴乌纱帽,鼻梁上涂着白粉的不倒翁。旁边写着四句诗:
乌纱白扇俨然官,
不倒原来泥半团,
将汝忽然来打破,
浑身何处有心肝!
另外,他还画过一幅《螃蟹图》,当他画完螃蟹,就在一边写上一句:“看你横行到几时?”内心充满对日本军国主义仇恨的火焰。正因为这样,所以人民不仅喜爱齐白石先生的画,更钦佩他的人格与民族骨气。
爱国的人受到人民的爱戴,卖国的人受到人民的唾弃。这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正气所在。
青年朋友们,爱我们的国家吧,爱我们的民族吧,同心协力,把我们民族的正气,把我们中华民族奋发图强的爱国主义精神极大地发扬起来!最后用几句名人名言作为结束语:
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他就不属于人类。
爱国主义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呀!在它面前,人的爱生之念,畏苦之情,算得是什么呢?
我无论做什么,始终在想着,只要我的精力允许我的话,我就要首先为我的祖国服务。
真正的爱国主义不应该表现在漂亮的话上,而应表现在为祖国谋福利、为人民谋福利的行动上。
(选自《大道有言——李燕杰演讲精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赏析】
李燕杰是著名演讲家、国学金牌导师、著名教育艺术家,在他的身上有着几百个头衔,他与同时代涌现的朱伯儒、曲啸、刘吉、张海迪四位演讲家,同被中央领导同志誉为新中国的“教育艺术家”,企业界称他为“智慧高参”,青年称他为“铸魂之师”,家长称他为“良师益友”,中学生称他为“F5”,大学生称他为“奔腾5”。仅2006年以来他就荣获了演讲界终身成就奖、教育培训界终身荣誉奖、2006年国学导师十大金牌导师奖、“和谐杯”书法一等奖等6项大奖和名誉称号。他的名字被收入《世界名人大词典》、《剑桥名人词典》等160余种名人辞典。迄今为止,他已经在国内包括香港、澳门在内的360多个城市和欧美亚的130多个城市做过100多个专题的4000余场演讲,直接听众逾400万人,创造了我国演讲史上的一大奇迹,突破了世界演讲史上的最新纪录。
李燕杰曾经说过:“博学和博爱应当成为我们人生的信条。”他的人生信念在演讲中也确实非常鲜明地体现出了这两点。
李燕杰说过:“嘴巴是智慧的窗口。”他的智慧在他多达4000余场的演讲中,更是展露无遗,他也正是通过演讲将他的智慧传达给听众。他的演讲之所以广受欢迎,是因为他创造性地采用多种艺术手段,将他的人生智慧、大成智慧等融入演讲中,开放性地将哲学、美学、心理学、艺术学、文学等多种学科思想引入其中,给听众呈现了丰富美妙的演讲艺术。
李燕杰的演讲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呈现出条理分明、层次清晰的特点,在分析政治经济时事时,又呈现出条分缕析、鞭辟入里的效果。这得益于他对古今中外先贤圣哲深入的研究以及对马列主义的研究。
熟悉李燕杰的画家范曾说:“演讲,我们不妨把它看做一种艺术,一种诱发思考,掀动情绪,鼓舞精神的艺术;一种把哲理、学识、逻辑、雄辩、风采融而为一的艺术。”李燕杰认为演讲不仅是艺术,而且是艺术之花,他说“如果说教育是一门艺术,那么,演讲就是艺术中的艺术,是花中之花”,“演讲是艺术不是技术”。他还这样形容:“演讲不是白开水,至少应是碧螺春。”可见其对演讲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对于如何实现演讲的效果,他认为:“鸟无双翼不飞,车无双轮难行。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正是演讲的双翼、双轮。”从这些论断中我们知道,在李燕杰看来,演讲不仅要有深刻的思想内容、严谨的逻辑结构,还需要有形象思维的参与,否则演讲就是一杯白开水,要有形象思维就要借助艺术之力,艺术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维。李燕杰的演讲体现出鲜明的形象思维的特点。他充分地利用了形象思维力量,借助多种艺术手段,将听众的心火点燃。
通观李燕杰的演讲,最大的特点是能够抓住当代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焦点以及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他是点燃青年心灵之火的普罗米修斯,也是用道德和智慧照亮青年人心灵的一支熊熊燃烧的火把,他还是辛勤酿蜜、将真善美的蜜汁输入青年心中的辛勤的蜜蜂。他以平等而坦诚的态度对待青年,他不仅能和学生打成一片,而且总结出了他做青年思想教育工作的成功经验:爱护青年,理解青年,深入了解青年,知道青年人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以及他们的优缺点是什么,最终用真心去帮助青年。
在该演讲中,他采用讲故事、谈体会、拉家常的方式,入情入理地阐发人生的哲理、生活中的美,调动听众心灵中的积极因素。
该演讲整体风格是熔现实性、哲理性、形象性、知识性和平易性于一炉,以奋发进取、健康向上的主旋律激励人们直面严峻的现实与人生面临的各种挑战。演讲中引用的事实材料极为丰富,各种材料以鲜明的故事性、知识性、哲理性和抒情性在听众、读者的心灵中烙下印记。尽管演讲者运用的事实材料人们并不陌生,但照样产生出巨大的魅力。这是因为李燕杰用深刻而有现实意义的主题红线将这些年代不同、国度不同、人物不同的大大小小的典型事例贯穿起来,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们伴随演讲者的夹叙夹议,画龙点睛,在听故事、拉家常、谈体会的愉悦中,长了知识,受到感染,得到启迪,从而升华为理想和信念。李燕杰这样组织运用材料,是颇值得称道的。
在演讲的结构上,《国家、民族与正气》采用小标题的形式,将性质相同的事例、问题归为一类,各类相对独立,又相互连缀成篇,令人一目了然。它给我们如下启示:演讲者要有广博的知识,要掌握丰富、典型、生动、新鲜的信息资料,要善于从中提炼主题,从而将独立、零散的材料一以贯之,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和表现力。与此同时,还要善于因人而异地选择恰当的、易为人所接受的结构方式和表达手法,以求获得良好的演讲效果。
-
亦称《孙子》、《吴孙子兵法》、《孙武兵法》。我国最早的一部兵书。春秋时期孙武著。《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说:“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闾。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又说:“世俗所称师旅
-
这首小词是借女子的形象和心态抒写“离恨”的,全用白描,不假雕饰,极朴素,极清丽,几类小曲。上片追忆往日的幽会,刻画女子娇慎佯羞的形象,情意婉转但遣词造句问并不让人觉得刻意雕琢。“背立盈盈故作羞”的
-
1911年10月10日在武昌爆发的推翻清王朝反动统治的起义,是辛亥革命胜利的起点。湖北革命党人长期在新军中踏实工作,各标、营、队都推举了代表,组织网遍及新军各基层单位。起义前,文学社、共进会拥有士兵合
-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登州人,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明朝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
-
王单单作品叛逆的水很多时候,我把自己变成一滴叛逆的水。与其他水格格不入比如,它们在峡谷中随波逐流我却在草尖上假寐;它们集体跳下悬崖 "> 什么时候扇扇子火气最大? 答案:冬天
脑筋急转弯题目:什么时候扇扇子火气最大? 脑筋急转弯解析:夏天本是凉爽的季节,如果有扇子相伴,那是最自在不过了。可是如果是在寒意十足的冬天扇扇子,无论是谁,火气都是相当大。
-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 陈寅恪窃查此书,取材谨严,持论精确,允宜列入清华丛书,以贡献于学界。兹将其优点概括言之,凡著中国古代哲学史者,其对于古人之学说,应具了解之同情,方可
-
语义说明:形容所作所为天地所不容。 使用类别:用在「罪恶深重」的表述上。 天诛地灭造句:01他坏事做尽,却毫无悔改之心,必遭天诛地灭。 02你掏空公司资产,恶意倒闭,害了这么多人妻离子散,必遭天诛地灭
-
病梅馆记龚自珍 原文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
-
文言文句式的翻译技巧 文言文是古人思想智慧的结晶,是传承文化的集中荟萃,是文学宝库中的精品典范。虽然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已经不再使用,但它是现代文化的源泉,仍然以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