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柏格森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柏格森
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1859—1941) 他是法国唯心主义哲学家、生命哲学和非理性主义的主要代表。他的哲学和文艺思想被称为直觉主义,并曾蜚声讲坛。主要著作有《试论意识的直接材料》、《时间与自己意志》、《形而上学引论》、 《笑的研究》等,他的论著经常涉及艺术、美学问题,借以解释他的生命哲学。柏格森的文艺思想建立在他的生命哲学基础上。他认为世界的最高“实在”是非理性的,这种“实在”叫做“生命的冲动”。“生命的冲动”的本质就是生命不断地创造、变动、形成“意识的绵延”。在意识的绵延中,生命得以创造和进化。物质是这种“绵延”停滞或削弱的结果。理性只能认识物质,而对于生命的“绵延”,只有直觉才能印证。显然,他把直觉进一步神秘化了。
柏格森认为,艺术表现直觉,与理性无缘。艺术不是现实的反映,而是内心直觉体验的表现。“诗人歌唱的总是他自己,仅仅是他自己的某种独特的心境——一种一去不复返的心境”。艺术表现的是“某种深刻的心灵状态或内心冲突。而这不是从外面获取的”。 “除了我们的心灵之外,我们很难说彻底懂得了什么”。此外,他认为艺术没有预期目的,也没有任何功利性。艺术也包蕴在绵延、创化之中,绵延是永无止境的创造。因此不可能有预期的目的。比如一幅肖像画,“无论是谁,那怕是画家本人也不能精确地预见到这幅肖像将画成什么样子;因为预见等于要在画成之前将它画好,——这是一种荒唐的假设,一种自身的否定”。显然,在文艺的本体论上,柏格森是唯心主义性质的;而他否定艺术的目的和功利性,也就是否认艺术会有任何的社会价值和社会作用。
柏格森认为,艺术使人面对“实在”,超脱生活现实,艺术有助于消除我们与“实在”之间的障碍,绘画、雕刻、诗,音乐都可以克服我们与“实在”之间的距离,提高灵魂、超脱现实,因为艺术“把我们立刻转到产生这种感情的心理状态中去”, “打破时间与空间在艺术家与我们的意识之间所造成的疆界”。柏格森还认为,艺术欣赏是被动地感受“实在”所予以的暗示。艺术的目的是要麻醉我们个性中的积极的或具有相当反抗性的力量,从而把我们带进一种反应状态中,使我们认识到启示给我们的观念,并且与被表现的感情发生共鸣。艺术将感情暗示给我们。柏格森把艺术欣赏活动变成神秘的哲学活动,艺术成为人们进行直觉活动的工具。
柏格森的直觉主义美学和艺术理论是建立在非理性主义基础上的,比克罗齐的直觉理论更加神秘,对西方现代派文艺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
作者: 张而今 【本书体例】 李郎中,忘其姓名,京师人,家豪,屡典郡。公为人瓌(
-
李珣,在花间词派中是位很有特色的词人。以小词为后主所称赏。前蜀亡,不仕。词多感慨之音。这首词《草堂诗馀别集》著录时,调下有题《巫峡》,又注:“一作《感怀》”,含思凄绝,很可能是后期的作品。《巫山一
-
《唐柳先生文集》后序 穆修 唐之文章,初未去周、隋五代之气;中间称得李、杜,其才始用为胜,而号专雄歌诗,道未极其浑备。至韩、柳氏起,然后能大吐古人之文,其言与仁义相华实而不杂。如韩《元
-
《汉魏六朝散文·阮籍·大人先生传(节选)》原文鉴赏 大人先生1,盖老人也。不知姓字,陈天地之始2,言神农黄帝之事3
-
【3836】门孔(余秋雨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6.5万字,2017年10月第1版,39.8元)△门孔。佐临遗言。巴金百年。幽幽长者。书架上的他。欠君三拜。“石一歌”事件。祭笔。仰望云门。星云大师。侍母
-
答武陵太守王昌龄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王昌龄,本卷《送郭司仓》已介绍。王昌龄重然诺,喜交游,不拘小节,因 "> 一阕华丽的“爵士时代”的挽歌——《了不起的盖茨比》
一阕华丽的“爵士时代”的挽歌——《了不起的盖茨比》《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1925年所写的一部以20世纪20年代的纽约市及长岛为背景的短篇小说。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空气里
-
《先秦散文·左传·齐桓公伐楚(僖公四年)》原文鉴赏 四年春①,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②,蔡溃,遂伐楚③。楚子使与师言曰
-
文言文教学与成语积累 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徒劳无功:白白地。 2、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束之高阁、束手无策:捆缚。 3、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十
-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①。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②。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