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青《坐火车》经典散文全集
坐火车
我曾经写过一部小说,题目就叫《火车》。写的就是几个人晚上上火车早上到站的事情,途中没有发生任何意外的惊悚的好玩的刺激的事情,却一口气写了几万字,真是“小青式的唠叨”(评论家语)呵。
这和我经常坐火车肯定是有关系的。
其实我的乘火车史开始得并不算太早。那是在1982年初,我大学毕业留校后,由我的导师带着,去扬州和南京的两所师范学院商量改编教材的工作。第一站,我们从苏州上火车坐到镇江。我和我的导师,都没有座位,是站票,火车十分拥挤,要想站稳一点都不容易。那是我有生以来头一次乘坐火车,那一年,我二十七岁。
有许多孩子小小年纪就跟着父母家长坐着火车东奔西走,跟他们比起来,我的火车处女乘,算是很晚的了。但是,和一辈子都没有乘过、甚至没有见过火车的人来说,我又算是早早地登上了开往时代的列车了。
我只是没有想到,在我的人生后面的那些日子里,会和火车有这么密切的联系。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相当漫长的时间里,我们出远门,基本上以火车为主,因为那时候的会议邀请上,常常会有“请勿坐飞机”的要求。我还记得,我到广州、到重庆、到成都、到哈尔滨等等,都是火车,一坐就是十几小时、几十小时,还坐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一点也不着急,从来也没有觉得几十个小时有多漫长。
现在肯定是不行了。现在的人,出了门就着急着想返回,好像家里或单位里有什么要紧的事情等着。其实根本没有。
于是,火车就一步一步地提速了。
比如在沪宁线上,这几十年,我不停地不断地来来往往,亲历了火车的一次次提速。从绿皮的慢车、红白色相间的普通快车,发展到加了速的双层旅游车,后来又有了动车,现在是高铁。尤其是沪宁城际高铁,真就是在我的眼皮底下,一天一个样地建设起来的。
现在我从苏州到南京,一般只要一个小时多一点点,快一点的和慢一点的,相差最多不过一二十分钟。但就是这个“一点点”,我在买票的时候,如果条件允许,我还是会挑更少的“一点点”,哪怕只快几分钟也是好的。
为什么这么着急呢?
因为这是现代社会呀。
你还能想象你去乘坐几十个小时的长途火车吗?现在接到会议邀请,首先看交通方不方便,然后才决定去不去。一切都在飞速向前,人类似乎已经不能忍受“慢”了。
从慢到快,似乎只是一眨眼的事情。
紧接着,再用一眨眼的时间,大家又都已经感觉到太快了,快到控制不住了,快到心慌意乱了,所以,人们又开始提倡慢生活了。
只是,我们知道,提倡归提倡,又有谁不想快一点到达呢。
我们这是要快快地到达哪里呢?
火车速度越来越快,这就意味着,从出发点到目的地的距离越来越近。可是我们人与人的距离呢?
我从前乘坐慢车、在漫长的旅途中,经常会有一些美好的或不美好的际遇。有一次我在火车的过道上和一个采购员说话,这个人是这条线上的常客,哪一个小站有些什么特产,哪一段线路情况如何,他都了如指掌,说起来头头是道。我们正聊得来劲,一个卖盒饭的列车员推着小车过去,他在那采购员身后朝我做手势,又是摇手,又是眨眼,我明白他的意思,是让我不要和那采购员多接触。我不知道他是否了解那个人的什么底细,还是仅仅是出于关心我,我只是感受到那一份真切的关怀,那一种没有任何代价的呵护。
当然也有不愉快的经历。有一次我带了一套武侠小说上火车,睡了一夜,上册没了,我一直希望能够有人还来,可是一直到终点,也没有人来还书。就这样,一边拿了上册,一边带着下册,就各奔东西了。
那时候的座位,是面对面的,长时间这样坐着,大眼瞪小眼,一句话不说,真会被憋坏的。而且座位与座位之间,没有扶手隔断,是连成一体的,所以人与人的距离很近,倒杯水啦,递个东西啦,不小心碰着脚啦,都能成为开始聊天的起因。有一次我坐夜里的火车从南京到苏州,车到镇江,上来一些人,其中有一男一女,坐在我对面。从他们的谈话中,我知道他们并不是一起的,男的是无锡某企业的职工,女的是扬州某专科学校的学生,他们一起从扬州渡江过来,又一起上了这趟火车,就认识了。上车不久男的就买了饮料小吃,那女生也不客气,两人边吃边聊。我大体听出来,男的在给女生介绍无锡,并希望女生跟他到无锡下车,他陪她在无锡玩一天,到明天晚上这时候,他保证将她送上火车继续赶路。看得出来那女生有点动心,又有点犹豫,就在犹豫中,火车很快就要到无锡了。那男的攻势越来越强,那女生的脸则越来越红,奇怪的是,我的心也跟着紧张起来。最后,无锡站终于到了,那男的站起来等女生,女生终于红着脸说我不下去了。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看着那男的怏怏地下车了,我心里居然踏实了。
我这样的想法也许很多余,很老派很老土,会令人发笑,但无所谓,那就是我坐火车的真实感受呀。
现在没有这样的事了。现在的火车座位和飞机座位一样,都是朝着同一个方向排着的,你坐下来只能看到前排的椅背,不用面对面地看别人的脸。这是时代的进步,人性化,个性化,保护了你的人身自由,不让你的脸老是暴露在别人的盯注之中。于是,互相的影响减少了,骗子也很少得逞,情感也很少交流。上了火车,大家的脸色都是刻板着的,神情或紧张,或淡漠。几乎人手一个手机或一台电脑,坐下来不等开车,就旁若无人地进入了与火车车厢完全无关的另一个世界。只是偶尔在假期里,有家长带着孩子坐火车的,才会给车厢里带来一点生气。
有一个女孩带着一个巨大的红色箱子上车了,她没有力气把箱子扛到行李架上,行李架恐怕也承受不了它的重量。列车员让她推到车厢门口的行李专设处,她不放心,怕被人拿走,就搁在了自己身边的走道上。于是这个箱子引起了众多的不满、不爽、皱眉、冷眼相看。食品小车推过的时候,女孩赶紧将箱子挪到自己腿前,将两腿蜷起来,小车走后,她又挪出来;有乘客上车下车的时候,她又得挪动。整个旅程,她几乎没有停歇过。有个妇女经过,碰着了箱子,嘀咕说,这么大的箱子怎么能放在过道上?女孩也不是好惹的,回嘴说,关你什么事。幸好那妇女走得急,没有听见,否则不知道会不会吵起架来。
难道这就是现代社会,火车快速地奔向时代的前方,同时,一张无形的大网罩住了我们,让我们无法摆脱。
前几天看到一个纪录片,片名好像是《摘棉工》。河南民权县的农村妇女到新疆去摘棉花,她们排着长队,携带着行李,互相拉扯着,上了一列在中国大地上已所剩无几的绿皮火车。每一节定员108人的车厢,都卖出了200多张票,还是不能保证想去新疆摘棉花的妇女都能上车。这趟行程50多个小时,到郑州还要转车。
那个车厢,就像一个大集市,坐的、站的、挤着的、蹲着的,完全是浑然一体的。妇女们兴奋、紧张、茫然,也许还有一点点慌乱,但唯独没有焦虑。她们对即将到来的日子充满耐心的期待。
-
回首向来萧瑟处苏轼因“乌台诗案”释放贬到黄州后,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实际上没有什么实事,而且不许签署公事,不许擅自离开黄州,完全是个流放的罪人。由于收入菲薄,维持一家生活发生了困难。后来,有个朋友同情他
-
《九石弓》文言文阅读理解 九石①弓 齐宣王好射,悦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尝所用,不过三石。以试左右,左右皆试引之,中关②而止,皆日:“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宣王之
-
【原题】:和竖伯梅六题一孤芳二山间三雪中四水边五月下六雨后每题二绝禁犯本题及风花雪月天粉玉香山水字十二绝
-
范仲淹·登表海楼①一带林峦秀复奇,每来凭槛即开眉。好山深会诗人意,留得夕阳无限时。【注释】①表海楼:即表海亭。原址在青州南阳城与东 "> 杜甫《忆昔二首(选一)》古诗背景解析与注释
此诗约作于广德二年(764)春,时杜甫在阆州(今四川阆中)。诗取开头两字为题,其意不在忆昔,而是借往事以讽今,即以开元之盛衬今日之衰。"> 文言文阅读训练习题附参考答
文言文阅读训练习题附参考答 甲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 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
“大泽”即大泽山,在山东省平度县北部。这首七绝主要写作者登大泽山北峰的各种审美感受,意味隽永,耐人咀嚼。">
-
首联“兵去人归日,花开雪霁天”,交待作诗的时间和心情。敌兵离开了,逃难的人回到日思夜想的家园;时值大雪初晴,不知名的野花争相开放。"> 范仲淹《依韵酬吴安道学士见寄》全诗赏析
圣君贤相正弥纶,谏诤臣微敢狥身。但得葵心长向日,何妨驽足未离尘。岂辞云水三千里,犹济疮痍十万民。宴坐黄堂愧无恨,陇头元是带经人。
-
这是一首送别诗。洞箫声远,长天日暮,湖上回首,山静云飞,一片萧瑟哀婉的意象,烘托出离别的气氛。诗中动静相交,声色间杂,无一字言情,离情却浓郁其中。全诗境界开阔,意味深沉。唐汝询《唐诗解》:“摩诘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