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善举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及写作背景中心思想
原文
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疾耕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邻有贫乏者,刘氏辄(zhé)以斗升相济。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wèi)之。乡里咸称其善。然儿不解,心有憾。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殆(dài)尽,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屋,皆念刘氏之情也。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译文
刘氏是某一个乡里的寡妇,抚养有一个孩子。她白天在田间努力耕作,晚上点着烛火在织机上纺织,终年都像这样。邻居中有穷困的人,她往往用一升一斗的粮食救济他们。偶尔没有衣服穿的人,她就把自己的衣服赠送给他们,乡里的人都称赞她的善良。然而她的儿子不理解,心里很有怨言。刘氏就告诫他,说:“为别人做好事,是做人的根本,谁没有紧急的事情呢?”刘氏死后三年,刘家遭遇大火,宿舍衣物全部被烧光。大家不仅给他衣服,还为他砍树建造房屋,这都是怀念刘寡妇的情意呀。这时刘寡妇的儿子才明白母亲做好事的原因。
字词解释
1、…者…也:判断句,…是…
2、昼:白天。
3、耕:耕种。
4、竟年:终年,一年到头。
5、如:像。
6、是:代词,这样。
7、贫:贫穷。
8、辄:往往。
9、相:代“贫困者”.
10、济:救。
11、偶:偶尔。
12、以:把
13、遗:赠送。
14、之:代“无衣者”.
15、咸:全,都。
16、称:称赞。
17、然:然而。
18、诫:告诫。
19、与:为。
20、为:做。
21、善:好事。
22、本:根本;准则。
23、卒:死。
24、殆:几乎。
25、殆尽:几乎全部烧光。 尽:没有。
26、给:给予。
27、伐:砍。
28、方:才。
29、第:房屋、府第
30、善举:做好事。
31、疾:勤奋的;努力地
32、憾:怨恨;抱怨。
33、刘氏以己之衣遗之:第一个之是“的”,第二个之是“他们”代指邻居。
34、斗升:此指一斗一升。
35、育:生养
36、竟:整,从头到尾。
句子理解
1.昼则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白天在田间耕作,晚上就着烛火在织机上纺织,整年都是这样。
2.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为别人做(好)事,是作为人的本分,哪一个人不会遭遇紧急的事情呢?
文言知识
释“辄”
“辄”是个文言虚词,解释为“就”、“往往”、“常常”、“总是”.上文“辄以斗升相济”,意为往往用一斗一升的粮食救助他人。成语“动辄得咎”,意为动不动就受到批评。
道理
《刘氏善举》告诉我们:帮助别人也是帮自己 .多给别人做好事的人,当自己有困难时,别人也会来帮助的。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助人为乐是一件善事,善有善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刘家儿子“方悟”,他“悟”出了对别人做好事,别人也会回报自己的道理。
-
渡扬子江 丁仙芝 桂楫中流望,空波两畔明。 林开扬子驿,山出润州城。 海尽边阴静,江寒朔吹生。 更闻枫叶下,淅沥度秋声。 作者: 丁仙芝,唐代诗人。一作
-
衔鱼翠鸟 钱起 有意莲叶间,瞥然下高树。 擘破得全鱼,一点翠光去。 鉴赏: 唐人钱起的这首小诗,只写翡翠鸟捕鱼的瞬间情状,虽无深远寄托,但描摹之精微,状物之传神,亦足
-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是唐代诗人钱起的作品。此诗着力描绘作者自己书斋附近的自然环境,分层次地写出了书斋虽是茅屋草舍,但依壑傍泉,四周景色幽雅秀丽,意在表达对杨补阙的盛情,期待他能如期来访。全诗内涵丰
-
落落南冠自结缨,桁杨卧起影纵横。坐移白石知何世,梦断青灯问几更。国破家亡双泪暗,天荒地老一身轻。黄粱得失俱成幻,五十年前元未生。
-
在花都巴黎,19岁的张德彝有幸目睹了这样一种神奇的物件,“将是物冠于龙阳之首,以免染疾。牝牡相合,不容一间”。作为一名勤于思考的青年学子,小张在质疑其“虽云却病,总不如赤身之为快也rd
-
●南乡子·集句 苏轼 怅望送春怀杜牧。 渐老逢春能几回杜甫。 花满楚城愁远别许浑,伤怀。 何况清丝急管催刘禹锡。 吟断望乡台李商隐。 万里归心独上来
-
八月望前一日,入雁荡,按图记以求名迹。则芜没者十之七矣。访于众僧,咸曰[1]:“其始闢者皆畸人也[2]。庸者继之,或摽田宅以便其私[3],不则苦幽寂去而之他[4],故蹊径可寻者希。”[5]过华严[6]
-
民国四大美女指的是民国时期最负盛名的四个美女,包括“校园皇后”陆小曼,才气与美貌并重的林徽因,有“金嗓子”之称的周璇和“电影皇后”阮玲玉。陆小曼以高消费而闻名,是个典
-
●弥勒佛对联五代梁朝契此和尚917年在浙江奉化岳林寺石上圆寂时偈曰: 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山东济南千佛寺: 笑到几时方合口,坐来无日不开怀。 ●河南洛阳白马
-
从春秋、战国、暴秦直至秦末战争和楚汉战争,中国经过其间连续近600年的战乱、毁坏、凋敝及暴政,处于构建一个统一、安宁、繁荣和长寿的新帝国的极重大历史关头。其时,有一项最重大的要素,决定初生的华夏汉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