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正不计人过》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吕蒙正不计人过
吕蒙正相公,不喜计人过。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其量。
(选自司马光《涑水见闻》)
【注】
①吕蒙正(944-1011):宋代政治家。
②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
③朝士:朝中官员。
【试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佯:____________________
(2)悔不穷问
穷: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
3.从吕蒙正的言行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1、(1)假装 (2)穷尽
2、与吕蒙正同在朝廷的同事非常愤怒,下令追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就制止了他们。
3、(1)对待别人的不敬和缺点错误,应该像吕蒙正那样宽容大度。
(2)不应当过分计较和胸襟狭窄,容不下他人。
【补充注释】
吕蒙正,不喜记人过。 过:过失,过错。不喜欢记别人的过错。
是:这。
初任参知政事,初:刚刚。
同列:同事。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佯:假装 ;闻:听见。
令诘其官位姓名。令:让 ;诘:责问。
故不如无知也。故:因此。
悔不穷问。穷问:彻底追究;穷:穷尽,完结;问:追究。
蒙正遽止之,遽:迅速 ;止:制止。
一知其姓名。一:一旦。
时人服其量,时:当时;量:肚量。
【译文】
吕蒙正宰相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错。刚担任副宰相,进入朝堂时,有一位中央官吏在朝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这小子也当上了副宰相呀?”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走过去了。与吕蒙正同行的人非常愤怒,叫他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急忙制止他们。下朝以后,那些与吕蒙正同行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彻底追究。吕蒙正则说:“如果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就终身不能再忘记,因此还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为好。不去追问那个人的姓名,又有什么损失呢?”一时间,所有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肚量。
【简评】
本文标题为编者所加。本文描写了主人公的言行举止,这是对宽容和忍让美德的很好诠释。作者通过吕蒙正不计前嫌,没有问一位官吏的姓名的故事,赞扬了吕蒙正的这种宽容和忍让所体现出的良好品格。启示我们对待别人的不敬和缺点错误,应该像吕蒙正那样宽容大度,不应当过分计较和胸襟狭窄,容不下他人。
-
庾阐:闲居赋 庾阐于是宅邻京郊,宇接华郭。聿来忘怀,兹焉是托。鸟栖庭林,燕巢于幕。既乃青阳结荫,木槿开荣。森条霜重,绿叶云倾。阴兴则暑退,风来则气清。前临塘中,眇目长洲。晨渠吐溜,归潮夕流。顾有崇台高
-
王羲之题扇文言文翻译 王羲之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下面小编为大家
-
回乡偶书其一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1]。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题解] 偶书,偶然写下来。 "> 和他那献果木猿猱也到来
出自元代宫天挺的《杂剧·严子陵垂钓七里滩》 第一折某姓严名光,字子陵,本贯会稽严州人也。自幼年好游玩江湖,即今在南阳富春山畔七里滩,钓鱼为生。方今王新室在位,为君一十七年,灭汉宗一万五千七百余口,绝刘
-
出自唐代李廓的《杂曲歌辞。长安少年行十首》 金紫少年郎,绕街鞍马光。身从左中尉,官属右春坊。刬戴扬州帽,重熏异国香。垂鞭踏青草,来去杏园芳。追逐轻薄伴,闲游不著绯。长拢出猎马,数换打球衣。晓日寻花去,
-
战国策·赵一·晋毕阳之孙豫让《晋毕阳之孙豫让》是创作于战国时期的文言文,出自西汉·刘向编著的《战国策》。以下是文言文之家(www.wywzj.cn)整理的《晋毕阳之孙豫让》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
非相文言文阅读附译文 《荀子》(节选) 相人,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古者有姑布子卿①,今之世,魏有唐举,相人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世俗称之。古之人无有也,
-
·梦见锋利的剑——会遇到危险。女人梦见锋利的宝剑,小偷或强盗会光顾自己的住所。·梦见插入剑鞘里的剑——必要时会得到别人的帮助。·梦见挂在墙上的剑——生活会愉快、安宁。·梦见用剑刺别人——会受到
-
文言文中虚词之用法解析 一、代词 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 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③
-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作品赏析这首绝句,字面上明白如话,但对它的主旨,历来注家颇多异议。有人认为它只是赞美乐曲,并无弦外之音;而杨慎《升庵诗话》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