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公仪休相鲁而嗜鱼》原文及译文赏析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能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3分)
①公仪休相鲁而嗜鱼
②枉于法,则免于相
③恃人不如自恃也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夫子嗜鱼而不受,何也?
②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
3.公仪休“不受鱼”的目的只是为了“能常自给鱼”吗?具体谈谈你的看法。(3分)
4.本文表现了公仪休的什么品质? (3分)
参考答案:
1、(3分)⑴做宰相 ⑵徇情枉法 ⑶恃:依靠。
2、(2分)您喜欢吃鱼,为什么又不接受人家的鱼呢?
(2分)假如收了别人献来的鱼,一定会有迁就他们的表现。
3、不是(1分)。如果因为接受人家的鱼而被免职,虽然喜欢鱼,也没法给自己弄到鱼了;而不接受人家送的鱼,就不会被免职,那么我就永远有鱼吃了(2分)。
4、清白做人,清正廉洁,堂堂正正为官。(3分)
翻译
公仪休做鲁国的宰相并且特别喜欢吃鱼,全国的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公仪先生却不接受。他的弟子问他:“您喜欢吃鱼而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我因为爱吃鱼,所以不接受。我如果收了别人献来的鱼,一定会有不敢要求他们的表现;有不敢要求他们的表现,就会枉法;枉法,就会被罢免相位。虽然爱吃鱼,这些人不一定再送给我鱼,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尽管爱吃鱼,我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公仪休懂得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懂得依赖别人为自己,还不如自己为自己。
注释
公仪休:人名,复姓公仪,名休,周代鲁穆公的宰相。
公仪子:对公仪休的尊称。
夫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相鲁:做鲁国宰相。
相:做宰相。
一:全、整。
故:所以。
即:如果。
下人:迁就别人。
色:脸色,神色。
枉:违法曲断。
明:明白。
恃人:依赖别人。
嗜:喜欢。
自恃:自己依靠自己。
弗:不。
给:(音几)供给。
虽:即使。
故:所以。
意义
这则寓言故事说,公仪休爱吃鱼,可不受鱼。公仪休不徇私受贿,这是好的,值得称赞;但他反对贪赃受贿的出发点是怕自己因受鱼而被免相,归根结底还是为了保持自己的地位。
这则寓言意在称赞公仪休为官廉洁不徇私受贿。至于他说的怕自己因受鱼而被免相,只是一个形象直白的比方,让其弟子易懂罢了。
启示
这篇文章让我们明白要自立,不能有依赖他人的心理。靠别人不如靠自己的道理。
-
《反经·变通》文言文 《反经·变通》 作者:赵蕤 孙子曰:“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何以明之? 魏与赵攻韩,齐田忌为将而救之,直走大梁。魏将庞涓去韩而归,齐军已过
-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出自唐代李商隐的《寄令狐郎中》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参考翻译译文及注释韵译你是嵩山云我是秦川树,长久离居;千里迢迢,你寄来一封
-
疑是杨妃在,怎脱马嵬灾?曾与明皇捧砚来。美脸风流杀。叵奈挥毫李白,觑着娇态,洒松烟点破桃腮。
-
李泌这一首有名的五排,其妙处在于,诗人以雄劲的笔触,描写重阳赐会聊示所怀的艺术概括。他通过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意匠经营,以及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
-
作者: 剑钊 蔚蓝的五月,绯红的温馨, 围墙门上的 "> 罗洪先《重刻《文山先生文集》序》原文及试题阅读
重刻《文山先生文集》序明·罗洪先吉安旧刻《文山先生文集》,简帙庞杂,篇句脱误,岁久漫漶,几不可读。中丞德安何公迁来抚江右,表章列郡先哲,以风厉士人。会郡守浦江张公元谕始至,即举属之。致中丞之命于洪先,
-
一龙一猪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一龙一猪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一龙一猪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其实,很多人都害怕像蛇这一类的动物,不管是有毒还是没有毒的蛇类,当它们扭动着身体在和我们对视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感觉到冷汗直冒,生怕它们会咬我们一口或者是把我们紧紧缠住。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
中华名族历史悠久,有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都是古代人民辛勤创造的宝贵财富,是祖先们的聪明和智慧的结晶。对联就是其中独具风格的一种艺术,是祖国文化艺术园中的一朵奇葩。它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
原文武昌尹图南有别第,尝为一秀才税居,半年来亦未尝过问。一日遇诸其门,年最少,而容仪裘马,翩翩甚都。趋与语,却又蕴藉可爱。异之,归语妻,妻遣婢托遗问以窥其室。室有丽姝,美艳逾于仙人。一切花石服玩,俱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