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捉刀》原文及译文赏析
床头捉刀人
【原文】: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崔琰)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译文】:
魏武帝将要会见匈奴使臣,认为自己形象丑陋,不能够扬威远方的国家,让崔季珪代替,魏武帝亲自举着刀站在床边。见面完毕以后,让间谍问(匈奴使臣):“魏王怎么样?”匈奴的使臣回答说:“魏王风雅威望不同常人,但床边举着刀的那个人,才是真正的英雄。”魏武帝听到之后,派人追杀这个使臣。
【注释】
见:会见
雄:扬威
魏武:曹操
捉刀:手提着刀
雅望:仪表美好
非常:不一般,不平常
形:形象
床:古代的坐榻
毕:完毕
【启示】
1.深刻反映了曹操的矛盾心态。
2.表现出曹操心胸狭窄,奸诈狡猾,残忍的性格。
3.描写曹操羞惭,自卑心理。
4.怕匈奴使者回匈奴后说不利于自己的话(丑行、丑貌)。
5. 匈奴使者是人才,不为己用必后患无穷。
【例题精选】
一,解释加点的词
l.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 ) 2.帝自捉刀立床头( )
3.魏王雅望非常( ) 4.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
二,填空
"魏武将见匈奴使"的"使",词性为_____解释为_____;"使崔季珪代"中的"使",词性为_______,解释为________.
三,在匈奴使者眼中崔季珪"雅望非常",但曹操却是气度非凡.说明曹操虽"形陋",但英雄气质自然流露,非崔季珪可比.此事世人多认为曹操阴险奸诈,你对曹操的看法是怎样的
参考答案
一,1.认为 2.握 3.高雅的风采很不一般 4.但是
二,名词 使者 动词 让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自以形陋以:________
(2)魏王雅望非常非常:________
(3)既毕既:________
(4)此乃英雄也 乃:________
2.将省略的句子内容补填在横线上。
既毕________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
3.翻译。
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4.魏武追杀匈奴使的真正原因是[ ]
A.认为匈奴使把“捉刀人”看成英雄是有意贬低自己。
B.认为匈奴使已识破自己的“调包计”,因此恼羞成怒。
C.杀鸡给猴看,借此警告手下人不要随便议论自己。
D.认为匈奴使眼光锐利,非等闲之辈,放回去恐于己不利。
参考答案:
1.(1)认为;(2)不同一般;(3)已经;(4)就是(才是)
2.帝(或“魏武”、“曹操”)
3.但是那位座位旁边握刀(侍立)的人,才是位才略非凡的人啊。
4.D
三
1.简要分析魏王是个怎样的人。
2.“捉刀”流传下来已成为一个固定词语。不查词典,模仿推敲的写法,对“捉刀”进行解释。
[推敲] 传说唐代诗人贾岛骑着驴做诗,得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作推、敲的样子,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韩愈想了一会儿说,用“敲”字好(见于《苕溪渔引丛话》卷十九引《刘公嘉话》)。后人就用“推敲”来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例:反复推敲/推敲词句。
3.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一成语形容文中的魏王是否恰当?为什么?
4.用匈奴使的眼光,对魏王作一个肖像描写。
只见那床头捉刀人,
参考答案
1.他狡诈,怕自己形陋,叫人扮自己接待使者:他多疑,事毕后派间谍听消息;他残酷,怕匈奴使对自己不利,派人追杀。
2.曹操叫崔琰代替自己接见匈奴使臣,自己却持刀站立床头。接见完毕,叫人问匈奴使臣:“魏王何如?”回答说:“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见于《世说新语?容止》)后来把代替别人做文章(代人做事)叫捉刀。
3.不恰当。因为匈奴使就是从相貌上看出“此乃英雄也”的;而“人不可貌相”常用在外表上看不出,实际上却很有本领的场合。
4.能写出传神的眼神和气势,就是佳作。(意对即可)
床头捉刀人这篇文言文运用了什么写法来刻画曹操的?结合文意谈谈.
作者以记叙的表达方式,采用衬托的修辞手法从侧面描写曹操虽其貌不扬但野心勃勃表露于外的特点。
曹操为什么不亲自召见匈奴使者?
“自以为形陋,不足雄远国”
曹操为什么要追杀匈奴使者?
“匈奴使者是人才,不为己用必后患无穷。”
-
袁宏道评论古诗文曾指出:古之为诗者,有泛寄之情,无直书之事,而其为文也,有直书之事,无泛寄之情,故诗虚而文实;晋、宋以后,为诗者有赠别,有叙事,为文者有辨说,有论叙,架空而言,不必有其事与其人,是诗之
-
其实我们人性最可怕的不是坏,而是贪心,那种无休无止的贪心。拥有之后的不珍惜,以及对很多事物的贪心。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篇关于取舍的文言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鱼我所欲也孟子及其弟子 〔先秦〕鱼,我所
-
初中岳阳楼记文言文翻译 这篇文章叙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
-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作品赏析【注释】:又名相思1、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岭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象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2、采撷:采摘。【韵译】:晶莹闪亮的红豆,
-
出自唐代韦丹的《思归,寄东林澈上人》 王事纷纷无暇日,浮生冉冉只如云。已为平子归休计,五老岩前必共闻。
-
《陈造·蛰室铭》原文注释与译文 自物观物,蛰则屈。即道自观,蛰则安。安为动机②,屈信之基③。尺蠖应龙④,彼亦一时。
-
徒子徒孙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徒子徒孙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徒子徒孙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我唤你来,不为别事,我今日将小姐和梁鸿两个都赶出去了 出自元代佚名的《杂剧·孟德耀举案齐眉》 第一折(外扮孟府尹同老旦王夫人领家僮上。诗云)白发刁骚两鬓侵,老来灰却少年心。不思再请皇家俸,但得身
-
文言文判断句的格式 文言文里的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而是径直用名词或名词短语作谓语表示判断,并往往借助于一些助词、语气词、副词来表示或加强判断的语气。主要格式有
-
文言文《还夏侯楙以清白》原文及译文 【原文】 还夏侯楙以清白 未知 文帝少与楙亲,及即位,以为安西将军、持节,承夏侯渊处都督关中。楙性无武略,而好治生。至太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