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意思翻译、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29 01:34:50阅读:904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送湖南部曲》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

愧我明珠成薏苡,负君赤手缚於菟。

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参考翻译

注释

①部曲:即部属。古代大将的军营都设有各司其事的属官,称之为“部曲”。

②青衫:唐朝时为九品小官的官服,其色青,因称之为“青衫”。首句化用杜甫《送蔡希曾都尉还陇右》诗句“身轻一鸟过,枪急万人呼”。

③幕府:古代大将行军时,在帐幕之中办公,称为“幕府”。后来地方军政长官的官衙,也叫幕府。

④急急符:紧急命令。也称“急急如律令”。

⑤薏苡:语出《后汉书·马援传》,马援从交趾还,载一车薏米,有人告发他私载一车珍珠。后世用“薏苡明珠”此典指因涉嫌而受污谤的人。

⑥於菟:楚人称老虎为於菟。见《左传》。

⑦风雨破吾庐:语出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参考赏析

赏析

辛弃疾是南宋杰出爱国词人,但他的诗作却很少为人所知。这首《送湖南部曲》作于南宋孝宗淳熙七年(公元1180)冬,当时作者由湖南安抚使调任至江西,一位部属小官前来送别,他赠了这首诗。全诗字里行间跳荡着热爱部属的激愤心情,展现出作者光明磊落的英雄本色。诗中用典表达自然,既寄寓了自己壮志未酬遭受谗谤的一腔忠愤,又显示出热情鼓励武勇有为的后劲,使之为国效忠的情怀。

这一首辛诗的风格和辛词一样,悲壮而苍凉,沉郁而雄健,但艺术水准明显不如词。

就诗的内容来看,作者所送的这位部属,是一位勇猛的壮士。此诗首联颇有“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的风味,气势突兀高昂,如疾风破空而来,军府中下达了紧急军令,这位壮士接下命令,穿青色军服,跨上战马,在万众欢呼声中腾跃向前。写出了部下骁将的飒爽英姿和过人勇力。颔联抒发了因主帅受人诬陷,致使赤手空拳缚虎的猛士不能“赢得生前身后名”的无穷遗憾。在句中一“愧”一“负”当中,诗人关怀部下,不计较个人功名得失的宽广胸怀和高尚品格也就溢于言表。颈联像是诗人“素负志节”的“自白书”,他眼明如镜,胆识过人,仗义执言,绝不像他人那样畏首畏尾,顾虑重重。作者赤心为国,始终对中原抗金必胜抱有坚定信心。他多次向朝廷上书,提出抗击金兵,恢复中原的良策,即使不被采纳,屡遭打击,也绝不屈服。尾联着重点明送别之情,第七句祝愿对方鹏程万里,青云直上;末一句则是写自己的心情:只要被送的壮士有着光明的前景,最后能够为国家效力,即使自己遭受重大挫折,忍受“风雨破吾庐”的困厄生活也是心甘情愿。此句化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名句作结,其先人后己、先公后私的可贵精神也和杜甫一样,令人钦佩。而从送别这一题材看,又有高适豪迈的风味。

作者介绍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曾巩《诗一首》全诗赏析

    食肉遗马肝,未为不知味。食鱼必河豚,此理果何谓。非鳞亦非介,芒否则皮如蝟。见形固可憎,况复论肠胃。

  • 《明史·李仕鲁传》文言文及译文

    《明史·李仕鲁传》文言文及译文   原文:  李仕鲁,字宗孔,濮人。少颖敏笃学,足不窥户外者三年。闻鄱阳朱公迁得宋朱熹之传,往从之游,尽受其学。太祖故知仕鲁名,洪武中,诏求能为

  • 宁昭收《写给泉水的诗歌》

    秋天,还是想写写泉水一行行走在唐诗宋词里的大雁背着血色的夕阳渐行渐远残酒敲打枯萎的荷叶远处的山峦呜咽出洞箫的余音秋天 我们告别了什么谁又离我而去让大地忧愁秋水无痕眼明泉依然在我们的身边不急不缓的琼浆玉

  • 西方汉学中的道教研究

    西方汉学中的道教研究 郑天星 西方汉学历史悠久,产生于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澳大利亚华裔学者、国际知名道教研究家柳存仁教授1995年在新加坡召开的一次国际汉学会议上发表的《从利玛窦到李约瑟:

  •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十节原文及译文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十节【原文】匡章曰:“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居于陵,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井上有李,螬食实者过半矣,匍匐往将食之,三咽,然后耳有闻,目有见。”孟子曰:“于齐国之士,吾必以仲子

  • 小姑织白纻,未解将人语。意思翻译、赏析

    小姑织白纻,未解将人语。出自唐代李白的《湖边采莲妇》小姑织白纻,未解将人语。大嫂采芙蓉,溪湖千万重。长兄行不在,莫使外人逢。愿学秋胡妇,贞心比古松。参考翻译翻译及注释翻译小姑子在家纺织苎麻布,还不知道

  • 《孝》文化国学经典解读

    孝百善孝为先,孝为仁之根本。中华文明之所以成为世界四大文明、六种古文明形态中唯一传承至今而没有中断的文明,中华民族之所以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五千年,就是因为这种亲亲尊尊的孝文化——世世代代父慈子孝、尊老

  • 《临终歌》李白原文及翻译_注释_赏析

    作品原文作品注释作品译文创作背景作品鉴赏作品点评作者简介目录作品原文临终歌[唐] 李白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作品注释⑴路:应为“

  •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赏析

      南宋淳熙十一年(1184年),稼轩以“凭陵上司,缔结同类”的罪名,罢居上饶已经将近三年了。所以词中处处把李之入任,与己之罢闲,双双对照写来,一喜一忧,缠绵悱恻,寄意遥深,感人心肺。起两句,“蜀道登

  •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出处】唐·杜甫《石壕吏》。【意思翻译】 暮色苍茫,诗人投宿石壕村,正逢官吏捉壮丁。老翁 逾墙逃跑,老妇出门探看。官吏一声吼叫,何等怒气冲冲。老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