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出处】唐·王维《渭川田家》。
【译注】老叟惦念着放牧的孙儿,柱杖等候在自家的柴扉。
【赏析】 黄昏时候,牛羊都回家了,村野的老人家想念着还未归来的牧童,拄着手杖在柴门边等候。此二句诗描写村野傍晚落日时的农家情景,充满着安详闲逸的情趣,美丽而动人
【全诗】
《渭川田家》
[唐].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赏析】
这是一幅恬静、美妙的田家晚归图。金色的落日余晖洒满村 落,茫茫的暮色即将临近,这是一个祥和、忙碌的时刻。看:牛羊开始成群 地走向村子,慢慢没入长长的小巷。一位慈祥的老人正倚着拐杖,于柴门 外翘首期盼,他在静静地等待放牧归来的孩子的可爱身影。可以想象,经 过一天的放牧生活,孩子也正兴奋地向家的方向奔走。在那里,有慈爱的 爷爷为他准备了无尽的关爱! 田野里,青青的麦丛中野鸡正卖力地鸣叫, 深情地呼唤着自己的配偶;桑林里桑叶的日渐稀少换来了满眼的金色或 银色,蚕儿们已为自己营造了一个个美丽而温暖的小“家”。农夫们三三 两两地扛着锄头从地里归来,偶尔相遇在田间小道,便亲切地絮絮小语, 似有说不完的话儿与人分享。
对这样和谐、美妙的图景来说,诗人不是“此中人”的身份,他只是羡 煞这种生活的旁观者。诗人在仕途中几历沉浮,偶尔经过这一村隅,他看 到的是一切皆有所归的情景,联想到自己的彷徨无依,不由感慨地微微低 吟:“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其实,农民的生活并不像诗人想象的那 样闲适安逸。但诗人略去了其间的辛酸与苦涩,选取倍具泥土气息的田 园生活一隅,用这里的温馨恬适与官场的欺诈险恶对比,表达了诗人归隐 田园的意志。《式微》是《诗经·邶风》中的篇什,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 微,胡不归?”这里,王维借诗言志,将他所有的心绪都倾注在对《式微》的 吟唱中了。
从“斜光照墟落”的景物描摹,到“怅然吟《式微》”的情感抒发,诗人用 一个“归”字统领主题,一切皆有所归,唯自己孤单无依。但诗人也在苦苦 寻觅,他在《式微》的诗句中找寻精神的皈依。
-
芳岁归人嗟转蓬,含情回首灞陵东。蛾眉不入秦台镜,鹢羽还惊宋国风。世事悠扬春梦里,年光寂寞旅愁中。劝君稍尽离筵酒,千里佳期难再同。
-
文言文的修辞 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也多运用各种修辞以增强表达效果。其中有些修辞格的运用较为频繁。了解这些特殊的修辞方式,自然有助于阅读的提高。这里着重说明的
-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出自清代蒲松龄的《山市》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
-
蒋济字子通文言文阅读训练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
-
《游褒禅山记》原文及译文 《游褒禅山记》是一篇记述与议论相结合的散文,与一般游记不同,独具特色。下面小编整理了《游褒禅山记》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 游褒禅山记
-
崔颢·黄鹤楼崔颢(704—754),汴州(开封)人。唐玄宗开元十一年进士。才思敏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将其与王昌龄 ">
-
江春不肯留归客,草色青青送马蹄。出自唐代刘长卿的《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万里辞家事鼓鼙,金陵驿路楚云西。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参考翻译翻译及注释翻译你就要离开家乡,奔赴万里之外的军营,通往金陵
-
原文圣人之治民,度于本,不从其欲,期于利民而已。故其与之刑,非所以恶民,爱之本也。刑胜而民静,赏繁而奸生。故治民者,刑胜,治之首也;赏繁,乱之本也。夫民之性,喜其乱而不亲其法。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
-
爱莲说文言文改写作文 《爱莲说》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那大家是怎么改写这篇文言文的呢?
-
西洲曲 南朝乐府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桕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