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第六章》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 原文】
谷神不死①,是谓玄牝②。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③。绵绵若存④,用之不勤⑤。
〔注释〕 ①谷:指两山夹峙间中空低洼地;故“谷”可以喻为“虚空”或中空无物。神:神妙莫测。不死:不穷竭;此处喻变化无穷。 ②玄:微妙难知。牝:母体。玄牝:微妙的母体。 ③门:门户。根:根源。 ④绵绵:苏辙《老子解》说:“绵绵,微微而不绝。” ⑤勤:尽。不勤:不穷尽。
〔赏析〕 本章老子继续对他的“道”作描绘(即写状)。老子以山谷中之“谷”中空无物,才有空灵神妙的变化,来比喻“道”体的变化无穷;又以玄牝产生万物象征“道”体为天地万物之始源。所以河上公题本章为“成象”。
老子惯以“天道”喻“人道”,还惯以“物”喻“道”,如用“水”喻“柔”、喻“阴”、喻“智”一样,本章老子以“谷”喻“道”,其本意是想使人们对“道”能想象出个模样来。
这“谷”,历代注释家有以“浴”训之,也有以“穀”解之,还有以“欲”通“谷”,更有训“谷”为“养”,即“养生”之“养”(如河上公)。然而,根据五千言《老子》其他章节言“谷”来看(如《三十二章》“犹川谷之于江海”、《二十八章》“为天下谷”等),这“谷”仍当以(山之)“谷”为当,“谊皆取其空虚深藏”(现代蒋锡昌《老子校诂》)。所以魏源的《老子本义》就讲到“谷之于响”这样的话。
在这里,当人们纷纷游山、咏山、释山,以“山”喻“仁”之时,老子却高明地,并很早地将目光注视于这山之“谷”;这大概在于山之“谷”所蕴有的内涵要远远超出这“山”本身。这里以战国宋玉的《高唐赋》为例,宋玉于山坡、山顶看物景,其感觉与其他名山相差无几:“榛林郁盛,葩华覆盖,绿叶紫裹,丹茎白蒂……箕踵漫衍,芳草罗生,薄草靡靡,联延夭夭,越香掩掩,众雀嗷嗷,鹂黄楚鸠,其鸣喈喈……”然而当宋玉俯视山谷,却得出别样感觉:“窐寥窈冥,不见其底,虚闻松声,倾岸洋洋,立而熊经。久而不去,足尽汗出。悠悠忽忽,怊怅自失,使人心动,无故自恐……卒愕异物,不知所出,縰縰莘莘,若生于鬼,若出于神,状似走兽,或象飞禽,谲诡奇伟,不可究陈。”(《高唐赋》)。这种“谷体”窐寥窈冥、悠悠忽忽的感觉,大概老子也有过,所以会在此章以“谷”喻“道”。同样,“谷体”中“卒愕异物,不知所出,縰縰莘莘,若生于鬼,若出于神,状似走兽,或象飞禽,谲诡奇伟,不可究陈”,也必定为老子所经历,所以老子也会将这种“谷”等同于产生物体的“玄牝”,并以此为天地万物之根源。于是就有了本章的内容。
有了本章这“谷”之内容,当人们在读到山之“谷”时,就可因“山谷”而悟:人之体应如山之实,人之心应如谷之虚,这样“虚其心,实其体”就能达到修养心性的目的。
还有,不知是否受老子以“谷”喻“道”的影响,古代不少文化与“谷”有关系,如老子于函谷关撰写《道德经》,尹喜则守函谷关,而鬼谷子直接隐居“鬼谷”……以后还有一种以“谷”为“号”的文化现象,如宋儒黄庭坚以“山谷”为其“号”,明儒张节以“石谷”为其“号”,邓元锡以“潜谷”为其“号”。这些说明“谷”在古代人心目中的地位很重要,也说明他们无非是看到了“谷”之深蕴的内涵,其他不论,声之于“谷”就会产生与平时不一样的声响和回音,所以清魏源会在《老子本义》中说“谷之于响,惟其无所不受,是以无时不至”这样的话;也会有明儒“心如空谷,呼之则响,原非其本有”这样的心性认识。
诸如此类,源头是不是老子《道德经》之六章则不得而知,但老子最早以“谷”喻“道”却是应肯定的,而且比之以“山”喻“仁”高明也是可肯定的,其中犹如“混沌”有更多的内涵,也同样是肯定的,所以老子会说“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这样的话。
【作者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认为李姓始祖。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
资治通鉴·唐纪·唐纪六十九《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所编著的,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成就最高的编年体通史。以下是资治通鉴·唐纪·唐纪六十九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文言文起强圉作噩,尽上章困敦十月
-
古代励志诗句精选: 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
-
韩退之改葬服议 经曰:“改葬缌。”《春秋穀梁传》亦曰:“改葬之礼缌,举下缅也。”此皆谓子之于父母,其他则皆无服。何以识其必然?经次五等之服,小功之下,然后著改
-
《杂诗》 作者:无名氏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 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注解】: 1、著:吹入。 2、等是:等于。 3、杜鹃:鸟名,
-
吾友举用方自代[2],朋友之交,君臣之义,并见于斯,可以风世砥俗[3]。但大臣为国求贤,尤贵得之山林草野、疏远卑冗中[4],以其登进之道甚难,而真贤往往伏匿于此也。若惟求之于平生久故[5]、声绩夙著之
-
解元杀敌文言文翻译 导语:解元,宋朝名将字善长,吉安吉水人。从保安军德清砦[zhài] 起兵,积累功绩任命清涧都虞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解元杀敌文言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文艺美学基本理论·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 源于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的术语。在康德哲学中,规律性是指纯粹理性先验范畴的因果必然性。这些先验范畴,通过时间构架,应用
-
叹父德行喻 【原文】 昔时有人,于众人中叹[1]己父德,而作是言:“我父慈仁,不害不盗,直作实语[2],兼行布施。”时有愚人,闻其此语,便作是言:“我父德行,复[3]过汝父。”诸人问言:“有何德行
-
《蓦山溪》又名《上阳春》,“赠衡阳妓陈湘”又作“别意”。这是一首赠别的词。上片写陈湘的天生丽质,豆蔻年华,而又柔情脉脉,春愁恹恹,使人魂飞心醉,我见犹怜。下片写词人载酒寻芳,临别伤怀,后约无期的怅惘心
-
势利鬼吴生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现代书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