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美学基本理论·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
文艺美学基本理论·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
源于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的术语。在康德哲学中,规律性是指纯粹理性先验范畴的因果必然性。这些先验范畴,通过时间构架,应用于感性,构成知识,就是说,把感性经验纳入理性的先验范畴,经过综合,才使认识成为可能而取得知识,这就是合规律性。目的性是指反思判断力为了行为而设定的主观道德理想。康德在美的分析中提到的目的性,不是这种道德理想,也不是以一定概念为基础的对象的外在目的,也不是以某种欲望、功用、哲理为内容的内在目的,就是说不是具体的目的或总的目的,而是指一种心理功能的自由活动,即想象力与悟性的协调活动,这是一种主观心理目的性。对象形式联系于(符合于)这种主体的想象力与悟性的协调活动而生愉快,即为美。美就是形式合目的性,也就叫作主观合目的性,相对于具体目的而言,又叫作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在康德的美学中,美与合规律性无关。
在当代中国美学中,有的美学家借用了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这两个术语,把规律性理解为客体自然的必然,把目的性理解为人类主体实践的目的,在现实中实现自己的要求,规律性也叫做真,目的性又称为善。又根据马克思的自然人化的观点,认为通过漫长的社会历史实践,自然人化了,就是说自然成为合目的性的自然;人类的实践目的对象化了,就是说人类实践成了合规律性的活动。自然人化,人的目的的对象化,在人类社会实践中得到了实现。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实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真与善统一。美就是这种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真与善的统一。美的根源和本质,就从人类社会实践中得到了解释和说明。
-
尤侗:天下名山游记序 尤侗《管子》云:“天下名山五千二百七十。”可谓夥矣。古之人游名山者,亦复何限。往往见诸诗赋,而记志无闻焉。至唐柳柳州始为小文,自时厥后,递相摹仿,载述遂多。有明何滨岩,汇为《名山
-
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作于:(1901年)①《后汉书》卷62《阴识传》:“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已(以)后,暴至
-
历代诗人的笔下,绵绵不断的细雨总是和“愁思”难解难分的,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但是在蒋捷词里,同是“听雨”,却因时间不同、地域
-
【4264】持续的幸福(〔美〕马丁·塞利格曼著,赵昱鲲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3.2万字,2012年11月第1版,49.9元)两部分:1.如何让幸福长久:[1]重新思考幸福:幸福2.0;[2]不反弹的幸
-
语义说明:比喻在人艰困危急之时,给予适时的援助。 使用类别:用在「援急救危」的表述上。 雪中送炭造句:01适时伸出援手的雪中送炭,最让人感动。 02人情现实裡,锦上添花者多,雪中送炭者少。 03让人最
-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选) 关汉卿 [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 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
-
如何学好文言文 学习文言文就像学习外语一样,没有足够的词汇量,一切都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所以字词积累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积累文言字词,一般说来不要死记硬背,要本着“字
-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红色一般都是代表着非常吉利的颜色,但是在梦境中,如果梦境中颜色太过于鲜艳,那么一般都不是太好的预兆,但是,很多人在梦境中梦的情景一样。所处的地位不一样,或者是所处的地位一样,在梦境
-
如梦令 李清照 名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导读】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 "> “百龄,字菊溪,张氏,汉军正黄旗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百龄,字菊溪,张氏,汉军正黄旗人。乾隆三十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掌院阿桂重之,曰:“公辅器也!”督山西学政,改御史,历奉天、顺天府丞。百龄负才自守,不干进,邅回闲职十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