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方外上人/送上人古诗翻译赏析_刘长卿古诗
原文
翻译
孤云陪伴着野鹤,怎么能在人间居住。
不要买下沃洲山,现在已经有人知道那儿了。
注释
⑴上人:对僧人的敬称。
⑵孤云、野鹤:比喻闲逸逍遥之人。
⑶将:携带,带领。《后汉书·蔡邕传》:“遂携将家属,逃入深山。”
⑷沃洲山:在浙江省新昌县东,相传为晋代高僧支遁放鹤养马处,有放鹤峰,养马坡,道家列为第十二洞天福地。
赏析
《送方外上人》是一首送别诗,但不是一般的亲朋好友间的送往迎来,而是送僧人归山。这首诗前两句以凌云的野鹤形容僧人,贴切有味,理应不失孤云野鹤般脱俗的品性;末两句写诗人对方外上人的讽喻规劝,劝上人隐居冷寂的深山,而不要到热闹的名胜去沽名钓誉。这首诗语言妙趣横生,闲散淡远,构思精巧。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以凌云的野鹤形容僧人,贴切有味。“云”与“鹤”本来已不是俗世凡物,何况还是“孤云”与“野鹤”,这样超尘脱俗之物在人世是留不住的。因此诗人诙谐地说:“岂向人间住。”尘世难留方外高人。方外高人理应去深山古刹,静心修炼;因此,上人归山,恰得其所,理应祝贺,不该作儿女之态,像俗人那样依依不舍,甚至帐惘无极。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是对上人的讽喻规劝,劝上人隐居冷寂的深山,而不要到热闹的名胜去沽名钓誉。不少僧人爱住名山宝刹,实际上并不是为了修行,而是为了扬名,然后接近权贵,以求闻达于皇帝,达到加宫进爵的目的。这与假隐士走终南捷径的手段相似。“莫买沃洲山”,暗寓出沃洲山名声太大,人们都知道那地方,会影响修行,会成为走“终南捷径”的人。这后两句与裴迪《送崔九》的后两句:“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是同一用意,但此诗说得更直率。由此可见,作者与上人的关系亲密,可以直接规劝,所以吴瑞荣在《唐诗笺要》中说:“索性勉其入山之深,是何等交谊?”
观此诗作,写得妙趣横生、闲情逸趣,流露出诗人很看重灵澈孤云野鹤般脱俗的境界,向往隐居深山之中,却规劝方外上人要另觅他处,“莫买沃洲山”,表现出诗人劝上人隐居冷寂的深山,领悟真隐和假隐之真谛,莫隐居变成趋时,失孤云野鹤般脱俗的品性。
作者简介
刘长卿(约709~789年),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唐代天宝进士。青少年读书于嵩阳,天宝中进士及第。肃宗至德年间任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尉,因事贬潘州南巴尉。上元东游吴越。代宗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任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贪赃,贬为睦州司马。德宗朝任随州刺史,叛军李希烈攻随州,弃城出走,复游吴越,终于贞元六年之前。因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其诗气韵流畅,意境幽深,婉而多讽,以五言擅长,称“五言长城”。
-
市隐斋记 元好问 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余年矣。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多为之赋诗,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
-
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做过关于洗头的梦,洗头在我们生活中其实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在梦里又预示着什么呢?是不好的事情吗?还是什么好事呢?下面小编就整理除了关于梦见洗头很多的梦境。梦见洗头是提醒你要地方小偷
-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邹忌讽齐王纳谏 (甲文) (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
出仰山①钟声在山间,客子出山去。细雨湿春衣,新寒入高树②。①仰山,在江西宜春县南,山中石径萦回,唐末高僧慧寂曾居此,故有僧寺。作者另有《仰山》诗,末云:“洞口晓钟声,林僧独归去。”②“细雨”二句,雨湿
-
现代西方哲学思潮。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奥地利、德国、波兰等中欧诸国,30年代中期开始传播到英、美等国并在西方各国引起普遍反响,一度形成为在英、美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占据支配地位的国际性哲学思潮。倡导与
-
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竹篱茅舍,淡烟衷草孤村。
-
这首五律是诗人塞外旅途中的怀乡之作,它以苍凉的格调,倾诉了自己对家乡的眷恋。那是一个边地的拂晓,深秋的塞外,天气寒凉,诗人又跨上战马,踏着秋日的冰水出发了。晨风送来瑚婉的笛声,这笛声不由引起诗人对
-
雉朝飞李白【原文】麦陇青青三月时,白雉[1]朝飞挟两雌。锦衣绣翼何离褷[2],犊牧采薪[3]感之悲。春天和,白日暖。啄食饮泉勇气满,争雄斗死绣颈断。雉子班奏急管弦,倾心酒美尽玉碗。枯杨枯杨尔生稊[4]
-
毛颖①传 韩愈 毛颖者,中山人也。其先明眎,佐禹治东方土,养万物有功,因封于卯地,死为十二神。尝曰:“吾子孙神明之后,不可与物同,当吐而生。”已而果然。明眎八世孙
-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的五大误区及对策 误区一、混淆古今异义 例1: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错误翻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背着行囊送礼的,官方赠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