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破厚葬文言文翻译启示 管仲破厚葬阅读答案
《管仲破厚葬》出自《韩非子》,讲述了齐国管仲破除厚葬之风的故事。
【文言文】
齐国好厚葬,布帛尽于衣衾,材木尽于棺椁。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夫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于是乃下令曰:“棺椁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夫戮死无名,罪当丧者无利,人何故为之也?
【翻译】
齐国人崇尚豪华的葬礼,产的布匹都被用来做寿衣上,而木材也都耗在了做棺材上。齐桓公很担忧这样的风气,就把这个情况告诉了管仲,说:“布匹都用光了我们就没有衣服穿,木材都耗尽了就没有用来制作防御器材的材料,而豪华葬礼的风气不能停息,如何禁止这种风气?”管仲回答说:“但凡人们要做什么事,不是为了名誉就是为了有利可图。”于是齐桓公下命令说:“今后如果棺材做得太高档,就把那人的尸体示众,并且把那些发丧的人治罪。”斩断尸体就没有好名声,给主持丧礼的人治罪就没有好处,人们怎么还会做这种事呢?
【注释】
好:喜爱。
布帛:泛指织物。
于:被。
衣衾:死人入棺时所用的衣服与大被。
患:担心。
无以:没什么可以用的了。
对:回答。
为:做事。
戮:侮辱。
罪:治···的罪。
当:主管。
休:停止。
已:停止。
矣:了。
尽:全部,用尽。
椁:棺材外面套的大棺材。
【启示】
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解决了主要问题,其他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或是打蛇打七寸,擒贼先擒王之类的)
【阅读答案】
问:齐桓公为什么要下令禁止厚葬?这个做法是好不好?由此联想到今天提倡的节约行为,你是怎么看的?
答:因为人们对死人进行厚葬,浪费了很多布匹和木材,而且这种浪费是毫无意义的。考虑到国家的安全和国家的发展,齐桓公就下令禁止厚葬。这个做法是很好的。因为死者已然,不能够复生,花费再多的东西来厚葬也没有意义。倒不如将这些财物用在国家的发展上。今天提倡的节约行为正是沿袭中华的美德,也是对全人类做的贡献。
【管仲简介】
管仲(约前723或前716—前645):姬姓,管氏,名夷吾,谥曰“敬仲”,华夏族,春秋时期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人,史称管子。春秋时期法家人物。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周穆王的后代,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管仲的言论见于《国语·齐语》。
-
梦见衣服没了,得此梦,事业可得他人相助,财运难以提升之征兆,为人过于自我,则生活多有不顺之事。如做此梦,得此梦五行主火,预示身边多有小人之预兆,火代表礼仪,则人情世故处理不良,多有与他人间口舌是非之争
-
上阕着重在庭院风光,先说碧苔苍苍,霜叶已经红遍,正是金菊盛开时,将近重阳了。由于点明节令,则登高赏宴,亲友欢集的传统风俗内容不言自知,而今年将会怎样,轻轻一笔,遂牵出怀人思远之意,但以后并未继续展
-
牛首马肉 【原文】 灵公①好妇人而丈夫饰②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③相望而不止。 晏子见,公问曰:“寡人
-
【老柳树发新芽】——回春 【阳春三月的桃花】——越来越红火 【开春的柳絮】——满天飞 【开春的兔子】—成群结伙 【开春的鸟儿】——成双成对 【出土笋子逢春
-
中考文言文积累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
-
梁颢,字太素,郓州须城人。王禹偁始与乡贡,颢依以为学,尝以疑义质于禹偁,禹偁拒之不答。颢发愤读书,不期月,复有所质,禹偁大加器赏。 初举进士,不中第,留阙下。献疏曰:方今科名之设,若曰陛下嘉惠孤寒沉滞
-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病梅馆记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
-
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 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中,翻译是不少考生的难题。其实翻译难,主要原因是文言文有自己的特殊句式,掌握这些特殊句式之后,同学们会发现,文言文翻译好
-
“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满江红·中秋寄远》 满江红·中秋寄远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娶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谁做冰壶浮
-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行路难·其一》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