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沈括活版原文及翻译注释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28 20:31:21阅读:324

原文

板印书籍(1),唐人尚未盛为之(2)。五代(3)时始印五经(4),已后(5)典籍(6)皆为板本(7)。

庆历(8)中,有布衣(9)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10),每字为一印(11),火烧令坚(12)。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13)纸灰之类冒(14)之。欲印,则以一铁范(15)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16);药(17)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18)。若止(19)印三二本,未为简易(20);若印数十百千(21)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22)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23),更互(24)用之,瞬息可就(25)。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26)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27)。有奇字(28)素无备者,旋(29)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30),文理(31)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32)与药相粘,不可取(33);不若燔土(34),用讫(35)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36),其印自落,殊不(37)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38)所得,至今保藏。

翻译

用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这件事。五代的时候才(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经典文献都是版印的本子了。

庆历年间,有个平民叫毕昇,又发明了活版印刷。它的方法是:用胶泥刻印模,(印模上的字)薄得像铜钱边缘,每个字刻一个印,(刻好以后)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一类的东西盖上。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便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拿着它靠近火烤它,待铁板上的药物稍微融化,就用一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字印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三两本,还不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本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另一块已经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就已经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板内有重复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功。不用木头制作字模的原因,是因为木料的纹理有疏有密,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又加上木刻的字会和药物(松脂,蜡等物)粘在一起,(卸版时)拿不下来;不像用胶泥烧制的字模,印完后再用火一烤,使药物融化,用手轻轻一掸,那些字模自然就掉下来,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

毕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儿们得到,到现在依然珍贵保藏。

注释

(1)板印书籍:用雕版印刷书籍。板印,用雕版印刷。

(2)盛为之:大规模地做这种事。之,指“板印书籍”。

(3)五代:指唐以后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个朝代。

(4)五经:儒学的经典,指《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汉后合称《五经》。

(5)已后:即“以后”。已,同“以”。

(6)典籍:泛指各种重要(文献)书籍。

(7)板本:板印的本子。

(8)庆历:宋仁宗年号(1041—1048)。

(9)布衣:平民。这里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古代平民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10)钱唇:铜钱的边缘。

(11)印:印模。

(12)令坚:使坚硬。

(13)和(huò):混合。

(14)冒:蒙、盖。

(15)范:框子。

(16)持就火炀(yáng)之:把它拿到火上烤。就,靠近。炀,烤。

(17)药:指上文说的松脂、蜡等物。

(18)字平如砥(dǐ):字印像磨刀石那样平。

(19)止:只。

(20)未为简易:不能算是简便。

(21)数十百千:几十乃至百、千。

(22)自:别自,另外。

(23)具:准备好。

(24)更(gēng)互:交替、轮流。

(25)就:完成。

(26)以纸帖之:用纸条给它做标记。帖,用标签标出。

(27)每韵为一帖,木格贮(zhù)之: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韵,指韵部。唐宋时,人们按照诗歌押韵的规律,把汉字分为206韵,后来又合并为106韵。

(28)奇字:写法特殊,或生僻、不常用的字。

(29)旋:随即,很快地。

(30)不以木为之者:不用木头刻活字的原因。

(31)文理:纹理,质地。

(32)兼:又。

(33)不可取:拿不下来。

(34)燔(fán)土:指火烧过的黏土字印。燔:烧。

(35)讫(qì):终了,完毕。

(36)拂(fú):擦拭,掸去。

(37)殊不:一点也不。

(38)群从(zòng):堂兄弟及侄子辈。

作者简介

沈括(1031~1095年),字存中,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嘉佑进士。沈括博闻多学,于天文、地理、律历、音乐、医药等都有研究。对当时科学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情况,如水工高超、木工喻皓、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毕昇、炼钢炼铜的方法等,凡有所及,无不详为记载。又精研药用植物与医学著《良方》十卷(传本附入苏轼所作医药杂说,改称《苏沈良方》)。著述传世的尚有《长兴集》。使辽所撰《乙卯入国奏请》、《入国别录》,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还保存一部分。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楚楚可爱

    楚楚可爱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楚楚可爱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楚楚可爱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关于“劝学勉励”的古代诗词名句

    关于“劝学勉励”的古代名言名句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2.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唐。杜牧《留诲曹师等诗》 3.十年磨一剑------唐。贾岛《剑客

  • 高考必背的文言文

    高考必背的文言文   导语:文言文是语文必考的一项,而高中学到的文言文那么多,哪些才是比较重要的'呢?下面是小编与你分享的高考必背的文言文,欢迎阅读。  1、《寡人之于国也

  • 欧阳修《答吴充秀才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答吴充秀才书 欧阳修 ①修顿首白,先辈吴君足下。前辱示书及文三篇,发而读之,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焉,才数百言尔。然犹自患伥伥莫有开之使前者,此好学之谦言也。 ②修材

  • 傅毅的故事

    【生卒】:?—约90【介绍】:字武仲,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少博学,明帝时,于平陵习章句之学,作《迪志诗》。因明帝求贤无诚意,士多隐居,故作《七激》以为讽。后章帝即位,广召文学之士,以毅为兰台

  • 载沉载浮

    载沉载浮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载沉载浮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载沉载浮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什么是新启蒙运动

    什么是新启蒙运动 艾思奇一个新名词在文化界出现,不是偶然的,首先在事实上文化界一定有了什么新的问题和新的要求,名词的出现,不过是反映这种要求罢了。对于新启蒙运动的名词本身,目前虽

  • 韩非子(战国)

    作品简介《韩非子》是先秦法家的代表作,共55篇,是韩非死后,后人搜集其遗著,并加入他人论述韩非学说的文章所编而成。全书绝大部分属于论辩文,也保存了不少寓言故事,如“守株待兔”、“滥竽充数”、“买椟还珠

  •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   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了邹忌讽

  • 文言文《买椟还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买椟还珠 原文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阅读训练及答案 楚人有卖其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