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唐)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洛阳(今属河南)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21岁中进士。唐顺宗永贞元年(805),他和柳宗元一起参与王叔文等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革新失败,王叔文被贬,刘禹锡也被谪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市)司马,当时他才33岁。9年后,他被召还京都,因为玄都观的题诗触犯执政者,又被发落到连州(今广东连县)去做刺史。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死时71岁。
他是唐朝著名的朴素论的思想家,写过三篇《天论》,继柳宗元的《天说》进一步阐发了无神论的思想,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此外,他还提出过“法治”的社会思想,与封建社会的特权观念也是相对立的。早年与柳宗元齐名,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刘白”。他的诗歌能反映社会现实,格调清新,韵律优美,善用比兴,具有民歌特色。他也是古文运动的主将之一,用散文写了不少哲学论文和政治论文,语言雄健,析理透彻。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入选教材作品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出版社教材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二册)
2。《陋室铭》(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教材八年级上册,江苏教育出版社教材八年级下册,语文出版社教材七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二册)
3。《秋词》(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三册)
-
小孤山新修一柱峰亭记 [元]虞集 延祐五年,某①以圣天子之命,召吴幼清先生于临川。七月二十八日,舟次彭泽。明日,登小孤山,观其雄特险壮,浩然兴怀,想夫豪杰旷逸名胜之士,与凡积
-
陈良翰,字邦彦,台州临海人。蚤孤,事母孝。资庄重,为文恢博有气。中绍兴五年进士第。知温州瑞安县。瑞安俗号强梗,吏治尚严。良翰独抚以宽,催租不下文符,但揭示名物,民竞乐输。听讼咸
-
江天一传 汪琬 原文: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
-
上枢密韩太尉书上枢密韩太尉书 北宋·苏辙 【题解】 枢密韩太尉,即韩琦,是北宋着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他在宋仁宗嘉祐年间任枢密使,掌握国家军事大权,位高权重,所以被称为韩太尉。苏辙考取进士以后,想
-
【3811】光棍危机:亚洲男性人口过剩的安全启示(〔美〕瓦莱丽•M•赫德森,〔英〕邓波尔著,邱彰译,中央编译出版社,30.6万字,2016年8月第1版,59元)△共7章:①环境与人类安全的性别维度;②
-
《毛泽东咏雪山》 在长征途中,毛泽东以革命家的胸怀和诗人的情感拥抱了雪山,冰雪世界从此进入了他的审美视野……我国西部的许多高山,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终年积雪,巍峨壮观,但在历
-
【原题】:先君守官司醴陵日予尝随先生读书岳麓山法华台上时年一十五今兹再来四十有七年矣置榻设几之处历历可寻感而赋
-
《与陈伯之书》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1),感生平于畴日(2),抚弦登陴(3),岂不怆悢(4)!所以廉公之思赵将(5),吴子之泣西河(
-
侯方域《司成公家传》“叔父司成公,讳恪,字若木”阅读答案及翻译
司成公家传 [明]侯方域 叔父司成公,讳恪,字若木。年二十四登第,不肯仕,更读书为诗赋。三岁而方相国从哲贤之,以为翰林院庶吉士,然立朝论议,终不肯苟同方相国。 天启间,公为编修,而
-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作品赏析【注释】: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