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的“三纲领”“八条目”
《大学》中的“三纲领”“八条目”
《大学》篇幅短小而其旨意深远,为后人留下了无穷的阐释和发挥的空间,被后来的大儒归纳概括成“三纲领”与“八条目”,并沿用几千年。“三纲领”就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目”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两者有机的联系成一个整体,这是《大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理解《大学》的关键所在。
1.三纲领
《大戴礼记·保傅》中说:“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白虎通·辟雍》说:“十五成童志明,入大学,学经术”。由此可以推知,古代大学的起止年龄可能是15岁或“束发”即20岁左右,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传统的礼仪文化。《大学》主要讲的就是15岁以上即古代大学阶段,教育目的及教育程序的问题。
《大学》一开篇便开宗明义,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强调大学教育的三个目标是“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三纲领”。
“明明德”,就是把人天生的固有善性发挥出来。所谓“明德”就是善性。由于《大学》是儒家思孟学派的作品,思孟学派认为人性善,因此,他们主张大学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发扬人固有的善性。
“亲民”,就是推己及人。南宋朱熹在给《大学》做集注的时候,把“亲民”写作“新民”,释义为推己及人,使人“去其旧染之污”,重做新人。儒家向来主张修己是为了安人,因此大学教育的第二个目的就是“亲民”。
“止于至善”,就是“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这是大学教育要达到的最高目标,它要求所有的人都能在道德修养上达到至善至美的境地,从而使整个社会道德趋于完善。
《大学》的“三纲领”是从“明明德”到“亲民”到“止于至善”这样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个体到群体到社会的层层递进的完整体系,它表达了儒家一贯倡导的以教化为手段达到德政礼教目的的施教主张。
2.八条目
为达到“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的目的,《大学》提出了八个具体的步骤。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物、致知被认为是“为学入手”或“大学始教”,一般认为它是对事物的研究和获得真理的过程,在此,重点强调的是儒家传统文化典籍的学习与研究。
诚意、正心,指的是在修养自身的过程中,能够做到诚实、守信、公正、不偏不倚。
修身是指从知识到品行的全面提高,是知识修养与品德修养的和谐统一,是人良好的综合素质的养成,它是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
齐家是指善于处理好家庭或家族内部的关系,它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大学》说:“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又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大学》把家教与国治自然地、顺理成章地联系到一起,充分体现了儒家政治伦理化、伦理政治化的一贯特点。
治国和平天下是齐家的合乎逻辑的扩大和延伸。儒家一贯提倡在家庭教育中要做到,子孝、弟悌、父慈,倘若每家都做到了孝、悌、慈,也就自然能够实现国治、天下平了。因为“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大学》所提出的“三纲领”和“八条目”具有强烈的伦理性和人文色彩,它着眼于个人道德和社会道德的完善,反映了儒家传统文化的突出特色;另外三纲领和八条目都有极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及可行性,它们对汉以后的官学和私学皆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古代高等教育制定教育目的、指导学生修身、治学的指南。
-
清江引·九日 无名氏 萧萧五株门外柳。屈指重阳又。 霜清紫蟹肥。露冷黄花瘦。 白衣不来琴当酒。
-
王廷传 王廷,字子正,南充人。嘉靖十一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苏州知府,有政声。累迁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三十九年,转南京户部右侍郎,总督粮储。南京督储,自成化后皆以都御史领之
-
《大学》文言文赏析 大学之道 明明德,道德是公众的认可。 原文 《康诰①》曰:“克明德②”。 注释 ① 康诰:《尚书·周书》中的篇名,《康诰》是周公封康叔时
-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
此词写女子的生活、女子的感情,然而词人并没有一开头就让这位女子出场,而是先铺叙环境,渲染氛围。上阕首句点明时间——月悬中天,正是午夜。而着一“才”字,便写出夜来已久,明月才渐渐升到中天的情味。此为
-
怀孕是每个女人都感觉到非常高兴的事,因为肚子里有小宝宝,所以每个孕妇在孕期都会变得十分小心,有的时候怀孕的时候,做梦会梦见死人,很多孕妇认为这是很不吉利的事情,那么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来看一下,不同的情
-
一、 语义说明:致敬仪式,指双膝双肘及头五处着地,佛教徒沿用以礼敬三宝。 使用类别:用在「虔心跪拜」的表述上。 五体投地造句:01一进佛堂,就看到师姑五体投地跪拜在佛像前。 02来到菩萨面前,她立即五
-
郑清之,字德源,又字文叔。少从楼昉学,能文,楼钥亟加称赏。嘉泰二年,入太学。十年,登进士第,调峡州教授。帅赵方严重靳许可清之往白事为置酒命其子范葵出拜方掖清之无答拜,且曰:&ldqu
-
余饮酒终日,不过五合,天下之不能饮,无在余下者。然喜人饮酒,见客举杯徐引,则余胸中为之浩浩焉,落落焉,酣适之味,乃过于客。闲居未尝一日无客,客至未尝不置酒,天下之好饮,亦无在余上者。常以谓人之至乐,莫
-
文言文蹇材望伪态阅读理解 蹇材望伪态 【原文】:蹇(jiǎn)材望,蜀人,为湖州倅。北兵之将至也,蹇毅然自誓必死,乃作大锡牌,镌其上曰:大宋忠臣蹇材望。且以银二笏凿窍,并书其上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