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老子道德经·第十五章·古之善为士》翻译与解读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16 23:11:07阅读:35

《老子道德经·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翻译与解读

古之善为士者01,微妙玄通02,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03

豫兮若冬涉川04,犹兮若畏四邻05,俨兮其若客06,涣兮若冰之将释07,敦兮其若朴08,旷兮其若谷09,混兮其若浊10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11?孰能安以动之徐生12?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13

今 译

古代通晓大道的人,精微玄通,深不可知。正因为其深不可知,才勉强给他这样形容比喻:犹豫谨慎,像是冬天涉水渡河;迟疑多虑,像是怕见四邻;矜庄的样子,像个客人;涣散的样子,像冰河将要溶释;淳朴敦厚的样子,像原生木的素材;内心宽广空虚,像幽深的山谷;含蓄不显,像一池浊水。

谁能在浊静中慢慢地变清?谁能在安定中运动而慢慢地生长?保有此道的人不自满,正因为其不自满,所以才能故而更新。

评 议

此章是讲道家至人,即老子自身的处世思想境界。首先,老子说道家的思想“微妙玄通,深不可识”。正因为道家的思想如此深不可识,唯恐世人不晓,他才勉强用生动的比喻,来形容说明得道之人的形象和精神境界。老子用七种比喻,来形容得道之人的思想境界,即:做事谨慎、小心,总是战战兢兢,如冬涉川;有才艺不敢显露,像是怕见四邻;矜庄的样子,像个客人;涣散的样子,像冰川将要溶释;淳厚的样子,像原生的质朴之木;心胸宽广,像幽深的山谷;含蓄蕴藉,像一池浊水。老子把得道至人的此等思想境界,说成“微妙玄通,深不可识。”老子设问:谁能使混浊在静中慢慢地变清?谁能在安定中运动而慢慢地生长?意谓只有得道之人能如此。这两句的含意是什么,仍然是“深不可识”。最后两句,老子说得道之人,谦卑自牧,不骄不满,所以能故而更新。这“敝而新成”与前句“动之徐生”,相对成文,有前后呼应之妙。

最后一句,河上公本、帛书乙本、王弼本皆作“敝不新成”,易顺鼎正作“敝而新成”,完全符合老子本旨。此例,说明校勘、考证工作的重要性。

林希逸对此章的诠释,有独到之处,援引如下,仅供读者参考。

此章形容有道之士通于玄,微妙,可谓深于道矣。而无所容其识知,唯其中心之虚,不知不识,故其容之外见者,皆出于无心,故曰“强为之容”。“豫兮”以下,乃是形容有道者之容,自是精到。冬涉川,难涉之意。豫,容与之与也,迟回之意也。犹,夷犹也。若人之畏四邻,而不敢有为也。客者,不自由之意。俨,凝定也。涣,舒散也。若冰之将释,似散而未散也。敦,厚也。朴,浑然之意也。旷,达也。谷,虚也。浑兮其若浊,澄之而不清,挠之而不浊也。于浊之中,而持之以静,则徐而自清。安,不动也。安之而久,徐徐而动,故曰“徐生”。孰能者,言孰能若此乎?徐,优游之意也。此两句,只是不清不浊,不动不静,浊中有清,动中有静耳。不欲盈者,虚也。敝,故也。保此道者,其中常虚,则但见故而不新,此便是首章所谓“常道”。处敝而不新,则千载如一日矣。能如此而后为道之大成。“是以能敝不新”是一句,“成”是一句。(《老子鬳斋口义》)

注释



01 士:指道家之士。楚简本、河上公本、王弼本皆作“士”。帛书乙本、傅奕本作“道”。河上公曰:“谓得道之君也。”句谓:古代有修养的道家之士。

02 微妙玄通:精微、玄妙、通达。

03 容:容貌,形象。句谓:因其不可识,所以勉强比喻形容他的形象。

04 豫:犹豫,迟疑,引伸为谨慎,小心。

05 犹:与“豫”同义。吴澄曰:“豫、犹,皆兽名。豫,象属。犹,犬子也。”高亨说:“豫、犹,二兽名,性多疑畏,以喻人之临事,迟疑不决,顾虑多端。”(《老子注译》)

06 俨:矜庄的样子。吴澄曰:“俨,矜庄貌。” 客:客人。楚简本、帛书乙本作“客”。王弼本作“容”,误。

07 此句:河上公本、王弼本作“将释”。涣:流散。 释:溶化。河上公曰:“涣者解散,释者消亡。除情去欲,日益空虚。”林希逸曰:“涣,舒散也。若冰之将释,似散非散也。”

08 敦:厚也。 朴:朴素。《说文解字》曰:“朴,木素也。”句谓:淳厚得像原生木那样质朴。

09 旷:旷达空虚。 谷:山谷。句谓:心胸宽广,像幽深的山谷。

10 混:河上公本作“浑”。混与浑,二字通用。句谓:混沌含蓄,像一池浊水。

11 孰:谁。 徐:慢。句谓:谁能使混浊在静中慢慢地澄清?

12 安:安定。 动:运动。 生:生长。句谓:谁能在安定中运动而慢慢地生长?

13 盈:满。 敝:故。一作“蔽”。“敝而新成”:河上公本、帛书乙本、王弼本、苏辙本、林希逸本、吴澄本皆作“敝而不新成”。清代易顺鼎曰:“疑当作‘故能敝而新成’。‘蔽’者,‘敝’之借字;‘不’者,‘而’之误。‘敝’与‘新’对。‘能敝而新成’者,即二十二章所云‘敝则新’。”(《读老札记》)

高亨说:“易说是也。篆文‘不’作不,‘而’作而,形近故,可以互证。”(《老子正诂》)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文言文教学策略探究

    文言文教学策略探究   自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后,我校针对语文课堂教学节奏拖沓,学生参与活动的面与时间少,教学效率不高的现状,开展更新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探索,初步构建

  • 《霓裳中序第一·丙午岁》赏析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丙午(1186),姜白石客游于湖南长沙,登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最高峰祝融峰,发现了献神曲《黄帝盐》、《苏合香》乐谱。两曲原来都是唐代乐曲。继而又从乐师旧书之中,发现了商调《霓裳羽衣曲》乐

  • 文言文教方法介绍

    文言文教方法介绍   文言文教学如果只重视文言字词句而弱化理解课文内容,忽视篇章结构,必将导致知识点零散,难成体系,进而使学生记忆不深。文言文教学只有把文言字词句的学习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诗《钱塘湖春行》赏析

    钱塘湖春行 作者:白居易年代: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名句“乱花渐

  • 老舍《敬悼许地山先生》作品赏析|导读

    敬悼许地山先生地山是我的最好的朋友。以他的对种种学问好知喜问的态度,以他的对生活各方面感到的趣味,以他的对朋友的提携辅导的热诚,以他的对金钱利益的淡薄,他绝不像个短寿的人。每逢当我看见他的笑脸,握住他

  •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纳兰性德《摊破浣溪沙》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该诗句出自自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摊破浣溪沙》 【全文】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

  • 关汉卿《【仙吕】一半儿 题情》全诗赏析

    碧纱窗外静无人,跪在床前忙要亲。骂了个负心回转身。虽是我话儿嗔,一半儿推辞一半儿肯。

  • 梦见房子着火意味着什么?是凶兆还是吉兆?

    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世间万物都有着其两面性,事物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只不过在不同的情景之下,就有着不同的影响和作用。

  • 《海的乐章》鉴赏

    作者: 田锐生 李恒瑞一你浩瀚富有的大海是从哪里来的?我却想到了大地母亲。一位

  • 扎西才让作品

    扎西才让作品天葬师这座幽暗之谷仿佛是自然的舞台慢死者,猝死者,都汇集在这里。山谷两岸,是松,是柏,是杨和白桦是美丽的布景,把灵魂导 "> 查看更多

相关栏目: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