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孟歌》原文与鉴赏
作者: 何国栋 【本书体例】
【原文】:
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余财,不顾耻辱,身死家室富。又恐受赇枉法,为奸触大罪(1),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2)?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3)。
【鉴赏】:
这是一首优孟讽谏楚庄王的歌谣。它反映出贪吏横行,廉吏难做的社会现实。
优孟讽谏楚庄王的事,载于《史记、滑稽列传》。优孟是楚国的“乐人”,诙谐,常以谈笑的方式讽谏楚庄王。楚相孙叔敖待他颇厚。《滑稽列传》有这样的记载:“楚相孙叔敖知其贤,善待之。病且死,嘱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子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之子也。父且死时,嘱我贫困往见优孟。’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馀,象孙叔敖。楚王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因歌曰:……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之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
就《史记》所记载故事而言,司马迁的本意或在感慨世态的炎凉,或在嘉美优孟的感激知遇吧。我们姑且不论,就《优孟歌》而言,却是一首针砭现实,缘事而发的具有讽刺意义的警世歌谣。
歌谣分三个层次,叙写了士之难以立于世的情形。“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是说隐居躬耕,不得温饱。这是第一层意思。“起而为吏”或为贪吏,或为廉吏,都不得善终,作为有良心者,于心不安;寡廉鲜耻者,往往贪赃枉法,以致身诛家灭,难保善终,为身为家而计,贪吏不能做,这是第二层意思。想做廉吏吗?一生守法,到死不敢枉为,然而难耐清贫,即如孙叔敖,活着兢兢业业,死后妻子贫困,无以生计,足见廉吏自身拮据不说,子孙亦无以安身立业。这是第三层意思。隐居躬耕,“难以得食”;起而为吏”,无论贪吏、廉吏都没有善终。呜呼!士之处此世,不亦难乎!歌谣就这样,针对“阴阳易位,时不当兮”的黑暗现实,多方比勘,道出了立身行事之难,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可以说,这是一曲黑暗政治制度下的“行路难”——这首歌谣的思想意义即在于此。
这首歌辞,为适应表达内容的需要,采用了逐层排除的表达手法。先叙“山居耕田”之苦;再叙“贪吏”的得失,以“贪吏安可为也”,作一小结予以否定,再叙“廉吏”守正清苦的结局,以“廉吏安可为也”再作小结予以否定。歌末联系孙叔敖为廉吏而“妻子穷困”实例,以“不足为也”煞尾,进一步证明廉吏“不足为也”。歌谣所列举的安身立命的职业都非良策,都“不足为也”,这就突出了为吏之难的主题。这里,既有概述,又有例证,一层深入一层地突出了主题,有力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公,真理的不彰,正义有为之士处世艰难的社会现实。
歌谣,一般是押韵可歌的。而这首歌谣殊不押韵。其原因,殆如明人杨慎所云:“岂当时隐括转换,借声以成之欤?《史》不能述其音,但见其义也。”(《风雅逸篇》卷六)虽不押韵,原因不必深究,然就其内容之径直,叙事委婉善讽而言,仍不失歌谣之旨。
-
鲜于侁,字子骏,阆州人。性庄重,力学,举进士。庆历中,天下旱,诏求言。侁推灾变所由兴,又条当世之失有四,其辞恳实。唐介与同乡里,称其名于上官,交章论荐。调黟令,奸民汪氏富而狠,横里中
-
崔祐甫,字贻孙,太子宾客孝公沔之子也。以礼法为家,世闻。第进士,调寿安尉。安禄山陷洛阳,祐甫冒矢石入私庙,负木主以逃。自起居舍人累迁中书舍人。性刚直,遇事不回。时侍郎阙,祐甫摄
-
临终遗表文言文翻译 导语:《临终遗表》是作者诸葛亮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本文讲述了诸葛亮忧劳成疾,自知将不久于世,与年秋八月手书遗表给后主刘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
-
《无题》译文|注释|大意|赏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①一点通。隔座送钩②春酒暖,分曹射覆③蜡灯红。 "> 韩愈《与陈给事书》原文翻译赏析
与陈给事书 韩愈 【原文】 愈再拜1:愈之获见于阁下有年矣。始者亦尝辱一言之誉。贫贱也,衣食于奔走,不得朝夕继见。其后,阁下位益尊,伺候于门墙者日益进2。夫位益尊,则贱者
-
王维、杜甫、韩愈、张籍和韩偓五人都曾作诗咏樱桃,诗体皆为七律,主题都与朝廷赏赐樱桃有关。张籍的《朝日敕赐樱桃》和韩偓的《湖南绝少含 "> 王安石《雨霖铃》全诗赏析
孜孜矻矻。向无明里、强作窠窟。浮名浮利何济,堪留恋处,轮回仓猝。幸有明空妙觉,可弹指超出。缘底事、抛了全潮,认一浮沤作瀛渤。本源自性天真佛。祗些些、妄想中埋没。贪他眼花阳艳,谁信道、本来无物。一旦茫然
-
阳桥与鲂原文子贱为单父宰,过于阳昼,曰:“子亦有以送仆乎?”阳昼曰:“吾少也贱,不知治民之术,有钓道二焉,请以送子。”子贱曰:“钓道奈何?”阳昼曰:“夫扱纶错饵,迎而吸之者,‘阳桥’也;其为鱼,薄而不
-
语义说明:比喻热情迎接宾客。 使用类别:用在「热情接待」的表述上。 倒屣相迎造句:01听到老友来访,他立刻倒屣相迎,十分热情。 02对于贵宾的光临,全家人都倒屣相迎,展现了无上的诚意。 03因为感受到
-
前期的词作,还是较为清顺的,如这一首,虽用典,但易于理解,是思想性与艺术性达到高水平的上乘之作。">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