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藻》原文与鉴赏
作者: 李青山 【本书体例】
【原文】:
鱼在在藻,有颁其首(1)。王在在镐(2),岂乐饮酒(3)。
鱼在在藻,有莘其尾(4)。王在在镐,饮酒乐岂。
鱼在在藻,依于其蒲(5)。王在在镐,有那其居(6)。
【鉴赏】:
关于这首诗的含义和性质,也有种种解释。方玉润以为此诗“以鱼之在藻兴王之在镐”;朱熹认为“此天子燕诸侯,而诸侯美天子之诗也”;而胡承珙《毛诗后笺》则云“观《鱼藻》之刺,而知宗周将陨”。近人陈子展《诗经直解》亦云:此是“刺周王高居镐宫饮酒作乐之诗。”到底此诗是“美”王,还是“刺王”,怕都难以确认,这里我们只谈谈它的一些艺术特色。
《鱼藻》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共四十八个字,却娴熟地运用复沓联章的手法,充分表达了鱼在藻,王在镐的悠闲自得,快乐生活的情景。如各章的第一、三两句,不仅句式完全相同,而且均以“鱼在在藻”兴比“王在在镐”,前后复叠三次,增强了一唱三迭的感情色彩。另外,一、二章的第二句从“有颂其首”到“有莘其尾”,也只变化了四个字,一写鱼首,一写鱼尾,以“颁”喻鱼头之大,以“莘”谓鱼尾之长,仅通过一头一尾之点染,便生动写出了鱼在藻中忽隐忽现,时而摇头,时而弄尾的活泼形态。着笔之妙,情形之真,实在令人叹为观止。一、二章的第四句从“岂乐饮酒”到“饮酒岂乐”,前后只调换了一下词序,意思完全一样,强调了王的宴饮之乐,似乎是说:岁岁年年,年年岁岁,王不是“岂乐饮酒”,就是“饮酒岂乐”。是颂?是刺?尽可细细吟味。第三章有所变化,以鱼的依憩於蒲,喻王的安居於镐,一样都各得其所,各畅其意,各快其情,各乐其安。全诗用字不多,诗意表达得却异乎寻常的充足丰满,留下了多少回味的余地!
除了章句的复叠,此诗诚如陈子展所说:“全篇以问答为之,自问自答。”诗三章中反复出现的“鱼在在藻”和“王在在镐”两个“在”字的连用,就是这种问答形式的新奇创造。吴闿生《诗义会通》释“鱼在在藻”即说:“鱼在在藻”就是“鱼何在?在乎藻”之谓。同样,“王在在镐”也就是“王何在?在乎镐”了。这种生动的写法看似平平,甚至有点笨拙,但却收到了摇曳多姿,富于神韵的效果。
再次,这首诗的映照手法的运用也很突出。何楷说:“‘鱼在在藻,王在在镐’,两句照映甚明,鱼兴王,藻兴镐”。这种照映关系,构成了本诗独特的结构。鱼之于王、藻之于镐,既是兴,更是比。作为一首贵族的诗,不仅是以鱼之得所、鱼之乐,映照王之在镐、王之乐,恐怕也还有一种歌颂和粉饰民之安居乐业的意思在内吧。由此来看,这首诗不独在语言的浅近、自然上近乎民歌,而且在技巧的运用、构思的精巧、形象之生动可感、生活气息的浓郁强烈等方面,也都类乎歌谣。
-
【青云直上解释】冲着青云一直上升。比喻人的地位直线上升,升得很快。青云:青天。 【青云直上造句】 ①同样是大学毕业生,他已青云直上当了大官,而你却还是个办事员。 ②这本书讲了一个不孝子
-
陈沆《一字诗》“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全诗翻译赏析
一字诗 (清)陈沆 一帆一桨一渔舟, 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 一江明月一江秋。 作者 陈沆(hàng)(1785~1826) 原名学濂,字太初,号秋舫,室
-
很多人一生可能都没有见到过狼,总是对狼的形象会产生很多想象,但是,随着现在网络和电视的不断发展,人们可能会在视频上见到过真正的狼的长相。而有些人甚至还在梦中,会梦见狼出现,那么,当这种梦境出现的时候,
-
文言文常用的实词 伐 ①攻打:大兴师伐秦(屈)其后,秦伐璨(廉) ②砍伐:后因伐木,始见此山(梦)坎坎伐檀兮(伐) ③功业:此五霸之伐也(信) ④夸耀:每一令出,平伐其功(屈) 疏
-
张九龄感遇十二首赏析 感遇十二首(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感遇十二首(其
-
文言文翻译高分策略参考 翻译文言文不是能读懂文本就可以轻易做到的,因为心里边明白不等于嘴上能够说出来,嘴上能说出来不等于笔下能够写出来,它还涉及现代汉语的书面表达
-
《人主》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 题。 ①人主之所以身危国亡者,大臣太贵,左右太威也。所谓贵者,无法而擅行,操国柄而. 便私者也。所谓威者,擅权势
-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ldquo
-
梦见跳墙,五行主土,乃是土克水为财之征兆。为人真诚,待人亲和,更与他人间以诚相待者,财运有所提升之意,多为祥瑞之兆,夏天梦之吉利,春天梦之不吉利。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