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修辞手法系列「什么是补喻」
补喻
[定义] 比喻的一种。与引喻形式相反,先用陈述性文字说明本体,后用喻体进一步补充说明的修辞方式。
[例释] 补喻是本体在前,喻体在后,常以句子形式出现。
例1:他成了一个踽踽独行、形单影只、自言自语、孤苦伶仃的畸零人。长空里,一只孤雁。(徐迟《歌德巴赫猜想》)
例2:我以为根本问题是在作者可是一个“革命人”,倘是的,则无论写的是什么事件,用的是什么材料,即都是“革命文学”。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鲁迅《革命文学》)
例1先对本体“他”加以描绘,后用喻体“长空里,一只孤雁”加深形象的孤独感。
例2喻体“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在后,与本体形成并列平行的关系。
-
庄暴见孟子 作者:孟子 原文 庄暴①见孟子,曰:“暴见于王②,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③何如?” 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
-
初中文言文的成语 鸿鹄之志:比喻远大的志向。(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披[被]坚执锐:身披坚硬的护甲,手上拿着锐利的兵器。比喻投身战斗。 (将军身被
-
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题解】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唐 "> 文言文通假字复习
文言文通假字复习 (一)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通假字,包括古
-
高中文言文期末复习考点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
-
玉胡蝶柳永 望处雨收云断,凭栏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遗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海阔山遥
-
【料事如神解释】形容预料未来的事情非常准确。料:推测,预料。如神:如传说中的神仙一样。 【料事如神造句】 ①诸葛亮神机妙算,料事如神,连连打了几个胜仗,将士们无不信服。 ②我不过多读了
-
王驾 王驾(851~?),字大用,河中人。大顺元年(890)中进士,累官至礼 "> 文言文通假字的识别
文言文通假字的识别 通假字是文言文中常见的现象,涉及的篇目多,情况也很复杂,通常的教学常常把通假字“独立”出来要求学生记忆,事实证明这是一种费力不讨好的做法。 不
-
【步调一致解释】比喻行动一致。步调:脚步的快慢大校一致:一样,相同。 【步调一致造句】 ①拔河比赛时,我们要步调一致,同心协力,才能获得胜利。 ②攻城开始后,各营各连要步调一致,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