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慷慨激昂作《别董大》
高适慷慨激昂作《别董大》
高适是我国唐代的边塞诗人,他半生流浪,比较接近人民,同情民间疾苦,曾两度出塞。去过辽阳,河西,做过节度使、散骑常侍等官,对边塞生活体会较深,边塞诗写得很好,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
高适的诗作多描述安边定远的理想,歌颂舍身卫国的精神,揭露军中官兵苦乐悬殊的现象等,风格苍凉悲壮。《别董大》是他的代表作。
高适由于出身低微,缺乏得力的权贵推荐,几次仕途都落了空。在长期追求功名而遭受挫折的逆境中,是众多的友人给他慰勉和温暖。高适与李白、杜甫、贾至、李邕等人都有交往。
天宝三年秋天,李白、杜甫和高适三位大诗人在梁、宋见面了,这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千载一时的盛事。后来,他们还同游了不少地方,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高适在漫游漂泊时期,与唐玄宗时代著名的音乐家董庭兰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董庭兰在兄弟排行中老大,故被称为董大。
有一天,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上,风沙漫卷,满天尘土如滚滚黄云,遮天蔽日,北风阵阵,吹乱了行行雁群。随之,鹅毛大雪纷纷飘落。在这样的背景下,高适送董大置酒话别,举杯抒怀。
酒逢知己千杯少,长期驰骋在疆场的诗人高适,在惜别的时候,以豪情壮语劝勉友人,不要因为风悲日暗而感到前途迷茫、孤独无友,董大这个名扬天下的一代琴师谁人不知,哪个不晓?
就这样,诗人高适一扫离愁伤怀之感,情感奔放、基调高昂地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名诗《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首诗以浑朴豪健的笔调,展叙了诗人与董大的聚散情事,言辞婉转,情意真诚,于慰藉中充满信心和力量。诗的原意是赞美董大才华横溢、名声远扬,同时对他给予鼓励。表现了诗人当时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但没有因此沮丧、沉沦,既表露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诗人豪迈豁达的胸襟。
-
山源夜雨渡仙家,朝发东园桃李花。桃花红兮李花白,照灼城隅复南陌。南陌青楼十二重,春风桃李为谁容。弃置千金轻不顾,踟蹰五马谢相逢。徒言南国容华晚,遂叹西家飘落远。的皪长奉明光殿,氛氲半入披香苑。苑中珍木
-
【说明】 归有光(1506—1571年),字熙甫,号震川,明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人。明世宗朱厚熜(cōng)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丞。归有光是明代中叶以后的一位著名散文
-
孔子相卫,弟子予皋为狱吏,跀①人足,所跀者守门。人有恶②孔子于卫君者,曰:“尼欲作乱。”卫君欲执孔子。孔子走,弟子皆逃。子皋从出门,跀危引之而逃之门下室中,吏追不得。
-
人间正觅擎天柱,无奈风吹雨打何!《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其七)》诗词原文赏析|名句解读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①(其七) 辛弃疾 名句:人间正觅擎天柱,无奈风吹雨打何! 【导读】 这首诗作于绍熙四年(1193)春,当 "> 东施效颦故事意思及文言文介绍
东施效颦故事意思及文言文介绍 【东施效颦的故事】 西施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是春秋时期越国人,她的一举一动都十分吸引人,只可惜她的身体不好,有心痛的毛病
-
【面目全非解释】面貌完全不是原来的样子。形容变化很大,全变了。面目:面貌,形态。非:不是。 【面目全非造句】 ①这篇文章作了大修改,已改得面目全非了。 ②一场大规模的空袭,使这座繁华的
-
中考语文文言文被动句句式 被动句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为”“为……所”“见”字表被动句。二是没有被动词,意思上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 1、固定
-
稽山书院尊经阁记文言文 〔明〕王守仁 经,常道也,其在于天谓之命,其赋于人谓之性,其主于身谓之心。心也,性也,命也,一也。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
-
松 树【唐】白居易白金换得青松树①,君既先栽我不栽。幸有西风易凭仗②,夜深偷送好声来。注:①白金:古时对“银子”的一种称呼。②幸有 "> 梦见整理
梦见整理,五行主土,乃事业中多有贵人相助,凡事谨慎者事业更得提升之征兆,梦境中整理之意,又为近期财运有所改善之际遇,凡事应谨慎对待,不可与他人间针锋相对,夏天梦之吉利,秋天梦之不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