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浪淘沙·闷自剔残灯》诗词赏析
纳兰词·浪淘沙
闷自剔残灯,暗雨空庭。潇潇已是不堪听,那更西风偏著意,做尽秋声。
城柝已三更,欲睡还醒。薄寒中夜掩银屏,曾染戒香消俗念,莫又多情。
词译
一夜。又是一个一夜。无数个一夜。你不管红尘,只管剪掉凋残的灯花。但你剪不掉的是愁,簟纹灯影,青绫湿透。
篆香清梵中,你想安放一下自己备受多情磨折的心。曾染戒香消俗念,怎又多情?你如此诘问自己。哪里知道,多情种子,乍一相逢,已是“风波狭路倍怜卿”。
一个眼神交接,亦是教你辗转反侧,心事费相猜。自古多情空余恨,好梦最易醒。为何你仍然放不下?是还爱着,还是伤的不够深……
评析
本就多情的容若,偏要无情起来,结果仍是陷入多情的烦恼之中。此篇即写这种矛盾的心情,给词人倍添的愁苦。
首句,“闷自剔残灯,暗雨空庭”,且不管因为何事而心情愁闷,只顾剔掉残余的灯花,把灯拨亮,听闻幽暗的夜雨打在空寂的庭院。“闷自剔残灯”,这句的落脚点不在“剔”字(剪剔灯心的动作),而在“自”字。“自”字是体现词人心绪的,谓千般事、万种情,皆都不管,只管自己剔着自己的“残灯”,是一种索寞无绪的心情。
“潇潇已是不堪听”,“潇潇”,承“暗雨”而来,意思是疾风暴雨的声音。如《诗经·郑风·风雨》:“风雨潇潇,鸡鸣。”因为心中颇不自聊,所以一听见洪霖疾雨,就愁绪纷纭,不能禁受。而这时,西风又偏偏送来秋声,似是专门增添愁人懊绪。“那更西风偏著意,做尽秋声”,这两句由初稿“那更西风不解意,又做秋声”锤炼而成的。“不解意”而做“秋声”,秋风原无心欺人,这是客观描写,显得意浅。改作“偏著意”而做“秋声”后,西风是有意作虐,这是主观描写,所以意深,并且又加一“尽”字,更见恣肆至极。
下阕言明时间已至三更,而词人仍是难以安寝。“城柝已三更,欲睡还醒”,“城柝”指城上的打更声。“欲睡”将睡未睡,有睡意,但是睡不着,所以“还醒”。当然词人难以成眠,除了愁情萦心之由,还因为天气的寒冷,即“薄寒中夜掩银屏”,“薄寒”,指逼迫的寒气,源自宋玉《九辩》“憯悽增欷兮,薄寒之中人”。这句是说半夜寒凉袭人,遂将屏风紧掩。“曾染戒香消俗念,莫又多情”,末二句作告诫之辞。诗人自悔多情,想从中自救,故“曾染戒香”去消解之。但秋夜秋声却偏偏又触动了他的多情。本来是多情,偏要学无情,结果仍是陷入多情的烦恼中,如此矛盾的心情,又使诗人平添了更多的愁苦。此翻转层进的表达之法,使所要抒发的感情更加深透,更能启人联想。
-
有关描写描写冬天的古诗词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 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
-
北京人(约70万年前-20万年前)。北京人又称北京猿人,正式名称为“中国猿人北京种”,现在在科学上常称之为“北京直立人”,英学名为Homoerectuspekinensis。中国的直立人化石。生活在距
-
语义说明:比喻人的见识狭隘浅薄,无法通晓整体。 使用类别:用在「见识浅陋」的表述上。 一孔之见造句:01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只是一孔之见,不足採纳。 02这种看法怕只是他个人的一孔之见,不必太在意吧!
-
她是甄宓,有人说她本名叫甄洛,也有人说叫甄姬,《三国志》只称甄氏。她在曹操的心上,曹丕的床上,曹植的笔上,这个比貂婵还美的女人,活成了三国最大的悲剧。
-
樊逊,字孝谦。河东北猗人也。逊少学,常为兄仲优饶。既而自责曰:“名为人弟,独受安逸,可不愧于心乎?”欲同勤事业。母冯氏谓之曰:“汝欲谨小行耶?”逊感母言,遂专
-
狼三则作者:蒲松龄 其一 原文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xū,忽然)一狼来,瞰(看,窥视)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狼)少却(退);及走,(狼)又从
-
宋濂《阅江楼记》原文及译文赏析 《阅江楼记》选自《宋文宪公全集》卷七。朱元璋称帝后,下诏于南京狮子山顶修建阅江楼。宋濂奉旨撰写此记。此应制之作颇具特色,颇有明代
-
姜维连年对魏用兵 蜀将姜维继承蜀相诸葛亮遗愿,连年对魏用兵,希望一统中原。魏嘉平元年(249),姜维攻雍州(今陕西关中及甘肃东部),无功而还。魏嘉平二年(250)十二月,姜维攻魏西平没有成功。到魏嘉平
-
南怀瑾曾说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身为一位读书宏富、贯通儒释道、修行颇深的国学大师,南怀瑾对人生有着很多的精彩议论,每一句都体现着
-
【动人心弦解释】使人非常感动,内心引起共鸣。动人:感动人。心弦:受感动而心里引起共鸣。 【动人心弦辨析】和“扣人心弦”意义基本相同,往往可以通用。 【动人心弦造句】 ①今天的演唱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