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赠闾丘处士全文翻译(李白)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1-10 19:08:31阅读:124

  赠闾丘处士全文:

  贤人有素业,乃在沙塘陂。

  竹影扫秋月,荷衣落古池。

  闲读山海经,散帙卧遥帷。

  且耽田家乐,遂旷林中期。

  野酌劝芳酒,园蔬烹露葵。

  如能树桃李,为我结茅茨。

  赠闾丘处士全文翻译:

  贤人你在沙塘陂,有先世遗传的产业。

  竹影扫荡着秋天如水的月光,荷叶已凋零落满古池。

  闲暇时高卧遥帷,打开书帙读读山海经,神驰四海。

  喜欢这种田家之乐,所以耽误了去山林隐居的约定。

  在田野小酌赏花劝芳酒,折些园里的蔬菜与露葵一起烹食。

  如果再栽些桃李树,再为我盖几间茅屋就最好不过。

  赠闾丘处士字词句解释:

  闾丘处士:李白友人,复姓闾丘,名不详,曾为宿松县令。

  沙塘陂(bēi):地名。陂:水边。

  散帙(zhì):打开书卷。

  露葵:莼菜。

  茅茨:茅草盖的屋顶。此指茅屋。

  此诗当作于李白公元757年(唐肃宗至德二载)出寻阳(即浔阳)狱之后,流放夜郎之前。

  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安禄山在范阳举兵叛乱,李白自汴州梁园(今河南开封)南奔,寓居于寻阳。相传此时李白曾游宿松,居于南台山的南台寺,县令闾丘为之筑"读书台"和"对酌亭",让诗人在此啸傲风月,饱吟山水,以满足他"浪迹天涯仍读书"的嗜好。闾丘也常来与李白弹琴赋诗,对酒放歌。公元757年(至德二载)九月,李白出寻阳狱后,病卧宿松,在宿松避难、养病,相传依然寓居于南台寺。当时,闾丘已致仕,隐居于宿松东郊沙塘陂,时来陪伴李白。《江南通志》载:"宿松城外沙塘陂,闾丘处士筑有别墅。李白前往作客,见环境清幽,有田园乐趣。作《赠闾丘处士》"。

  这首诗,描绘出一幅充满农家乐的美丽画卷,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好景不长,公元757年(至德二载)十二月,李白终被判罪长流,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县)。据传,李白离开宿松时,闾丘处士送行至南台山下,在一小岭为李白饯别,后人名为"饯客岭"。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碧玉箫·失题·关汉卿》原文与赏析

    关汉卿席上尊前,衾枕奈无缘。柳底花边,诗曲已多年。向人前未敢言, 自心中祷告天。情意坚,每日空相见。天!甚时节,成姻眷。这是一支写歌女苦衷的曲子。曲子中女子的身份说是歌女,是因为她和男子结识、相交的场

  • 齿少心锐

    齿少心锐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齿少心锐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齿少心锐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缘何绝尤物,更可比妍明。

    出自唐代李咸用的《牡丹》 少见南人识,识来嗟复惊。始知春有色,不信尔无情。恐是天地媚,暂随云雨生。缘何绝尤物,更可比妍明。

  • 再呢?有一个冻苏秦田无半亩

    出自元代佚名的《杂剧·朱太守风雪渔樵记》 第一折(冲末扮王安道上,诗云)一叶扁舟系柳梢,酒开新瓮鲊开包。自从江上为渔父,二十年来手不抄。老汉会稽郡人氏,姓王双名安道。别无甚营生买卖,每日在这曹娥江边堤

  •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翻译】峨嵋山下行人稀少,日色惨淡旌旗无光。 上一篇“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下一篇“花钿委地

  • 范小青《从善卷洞出发》经典散文全集

    从善卷洞出发 头一回知道宜兴这个地方,是在1979年年初。那时在江苏师范学院上学,因为经历了“文革”和插队,再上大学时,年纪倒也不小了,二十大几了,却是十分的闭目塞听、孤陋寡闻。之前没有听说过宜兴,

  •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意思翻译及赏析

    原文客夜与故人偶集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蛩。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词句注释⑴偶集:偶然与同乡聚会。⑵天秋:谓天行秋肃之气;时令已值清秋。唐李白《秋

  • 文言文特殊固定句式复习

    文言文特殊固定句式复习   固定格式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2)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 万事如意

    万事如意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万事如意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万事如意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陈述古辨盗》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陈述古辨盗 【原文】 陈述古密直,知建州浦城县。富民失物,捕得数人,莫知的为①盗者。述古绐②曰:“某寺有一钟,至灵,能辨盗。”使人迎置后阁祠之③。引囚立钟前,谕曰:“不为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