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言文
  • 初中《对牛弹琴》文言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初中《对牛弹琴》文言文翻译及阅读答案对牛弹琴【原文】公明仪为①牛弹清角之操②,伏③食如故④。非牛不闻,不合其耳⑤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⑥,即掉⑦尾奋⑧耳,蹀躞⑨而听。(选自汉·牟容《理惑论》 载于...

    初中文言文 发表于2022-11-03 阅读(134) 评论(0)

  • 猿子原文

    原 文 武平产猿,猿毛若金丝,闪闪可观。猿子尤奇,性可驯,然不离母。母黠,人不可逮。猎人以毒附矢,伺母间射之,母度不能生,洒乳于树,饮子。洒已,气绝。 猎人取母皮向子鞭之,子即悲鸣而下,敛...

    初中文言文 发表于2022-11-03 阅读(559) 评论(0)

  • 《姜太师认父》原文及译文赏析

    姜太师认父蜀有姜太师者,失其名,许田(今河南许昌市许田镇)人也。幼年为黄巾所掠,亡失父母。从先主(指五代时前蜀先主王建)征伐,屡立功勋,后继领数镇节钺(指节度使),官至极品(最高的官级,这里指太师)。...

    初中文言文 发表于2022-11-03 阅读(305) 评论(0)

  • 崔篆平反之初中文言文阅读

    崔篆平反【原文】崔篆,汉人也,为郡守,时王莽改制,爪牙遍及各地,严刑峻法,杀戮无辜。篆所至之囚系满狱。篆垂涕曰:“嗟乎,刑法酷烈,乃至于斯!此皆何罪!”遂为之平反,所出二千余人。吏叩头谏曰:“君诚仁者...

    初中文言文 发表于2022-11-03 阅读(530) 评论(0)

  • 《齐庄公出猎》原文及译文赏析

    齐庄公出猎齐庄公出猎,有一虫举足将搏其轮。问其御曰:“此何虫也?”对曰:“此所谓螳螂者也。其为虫也,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庄公曰:“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回车而避之。阅读训练及答案1、解...

    初中文言文 发表于2022-11-03 阅读(775) 评论(0)

  • 《勤训》“治生之道,莫尚乎勤”原文及译文赏析

    勤训《恒斋文集》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言虽近,而旨则远矣!大禹之圣,且惜寸阴;陶侃之贤,且惜分阴,又况圣不若彼者乎?1.文中表明观点的句子是...

    初中文言文 发表于2022-11-03 阅读(713) 评论(0)

  • 蒲松龄《山市》原文及译文赏析

    山市蒲松龄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

    初中文言文 发表于2022-11-03 阅读(789) 评论(0)

  • 螳螂捕蝉文言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螳螂捕蝉文言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我们在考虑问题,处理事情时,要通盘谋划,近忧远虑,居安思,不能顾此失彼。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思考一下。【相关推荐】《螳螂捕蝉》文言文《螳螂捕蝉》的整体含义螳螂捕蝉文...

    初中文言文 发表于2022-11-03 阅读(133) 评论(0)

  • 初中古诗文名句情境默写训练试题及答案(四)

    (31)《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刘禹锡)1、《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中饱含诗人无限的辛酸和愤怒的诗句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

    初中文言文 发表于2022-11-03 阅读(553) 评论(0)

  • “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原文及译文赏析

    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注解:田登,人名。 上元:元宵节 )1.解释加点词:(1)田登...

    初中文言文 发表于2022-11-03 阅读(855) 评论(0)

  •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昔伍子胥累谏吴王”原文及译文赏析

    【甲】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节选自...

    初中文言文 发表于2022-11-03 阅读(258) 评论(0)

  • “孙泰,山阳人”原文及译文赏析

    孙泰,山阳人,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泰妻即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为托,曰:“其长损一目,汝可娶其女弟。”姨卒,泰娶其姊。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众皆伏泰之义。尝于都市遇铁...

    初中文言文 发表于2022-11-03 阅读(490) 评论(0)

  • 鹦鹉灭火对义的理解

    鹦鹉灭火对义的理解鹦鹉飞到山上,受到善待。山林失火,它心怀感激,勇敢沾羽灭火。告诉我们:“义”就是懂得感恩,知恩图报;“义”就是帮助他人,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显示一片诚心。【相关推荐】鹦鹉灭火阅读...

    初中文言文 发表于2022-11-03 阅读(540) 评论(0)

  • 《王冕故事》原文及译文赏析

    王冕故事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①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

    初中文言文 发表于2022-11-03 阅读(160) 评论(0)

  • 唐太宗吞蝗原文

    原文 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

    初中文言文 发表于2022-11-03 阅读(402) 评论(0)

  • 《南歧之见》原文及译文赏析

    歧之见(明·刘元卿)南歧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①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②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 ③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

    初中文言文 发表于2022-11-03 阅读(273) 评论(0)

  • 《陈实与梁上君子》原文及译文赏析

    陈实与“梁上君子”陈实,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实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儿孙曰:“孰也?”...

    初中文言文 发表于2022-11-03 阅读(753) 评论(0)

  • 文言文《买椟还珠》原文及译文赏析

    买椟还珠原文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阅读训练及答案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一种香木/这里指小...

    初中文言文 发表于2022-11-03 阅读(829) 评论(0)

  • 黔之驴与鹦鹉灭火这两篇文言文给我们的启示

    黔之驴与鹦鹉灭火这两篇文言文给我们的启示 一、黔之驴1、老虎角度: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但面对突如其来的敌人不能贸然斗争,要深入调查探究底细,掌握了敌人的详...

    初中文言文 发表于2022-11-03 阅读(471) 评论(0)

  • “彭城王浟转都督、定州刺史”原文及译文赏析

    彭城王浟转都督、定州刺史。有老妇姓王,种菜三亩,数被偷。浟乃令人密往菜叶上书字。明日市中,见菜叶有字者,捕讯之,果为贼。后境内无盗。(选自《北齐书·宗室传》)【注释】①彭城王浟(yōu):即高浟,字子...

    初中文言文 发表于2022-11-03 阅读(550) 评论(0)

  • 《目贵明》原文及译文赏析

    目贵明【原文】目贵①明②,耳贵聪③,心贵智④。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辐辏⑤并进⑥,则明不可塞⑦。(选自《管子•九守》)【注释】①贵:以……为贵。...

    初中文言文 发表于2022-11-03 阅读(719) 评论(0)

  • 《爱莲说》《书幽芳亭记》阅读答案对比

    《爱莲说》《书幽芳亭记》【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

    初中文言文 发表于2022-11-03 阅读(366) 评论(0)

  • 《少年治县》文言文的意思翻译

    《少年治县》文言文的意思及道理原文 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既而齐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齐君曰:“何以知之?”曰:“共载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

    初中文言文 发表于2022-11-03 阅读(152) 评论(0)

  •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原文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

    初中文言文 发表于2022-11-03 阅读(786) 评论(0)

  • 楚庄王欲伐越的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楚庄王欲伐越的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够避免失误,立于不败之地。【你可能还想看的资料】楚庄王欲伐越的原因?原文作答《楚庄王欲伐越》阅读答案和解题思路...

    初中文言文 发表于2022-11-03 阅读(866) 评论(0)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