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求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王充求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王充求学
原文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选自范晔《后汉书·王充传》)
阅读训练及答案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徙焉(搬迁到这里) 师事(以老师的礼节侍奉) 辄(就) 遂(于是)
2、翻译文中“好博览而不守章句”(要求补出省略成分)。(王充)喜好读书且不被书中的句子所束缚。
3、王充的“好博览而不守章句”是指王充的(D)
A、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B、学习内容、学习方法
C、学习内容、学习态度 D、学习方法、学习范围
分析:本文叙述了王充求学的故事,其中的“好博览而不守章句”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译文
王充字仲任,是会稽上虞人,他的祖先从魏国元城郡迁徙而来。王充小时候是孤儿,在乡里以孝顺被称赞。后来到京师,在太学求学,跟一个叫班彪的扶风师学习。王充喜欢读书,而且无书不读,没有特别的限制。由于家里穷,没有书可读,他常在洛阳的市集上游走,看人家卖的书,看过一次后就能背诵,因此,对各家各派的学说都很熟悉。
注释
会稽上虞:古地名,今浙江绍兴一带。 先:祖先。
孤:指小的时候死了父亲。 称:以……被称赞。
徙焉:搬迁到这里。徙,迁移。焉,指示代词兼句末语气词,相当于“于是”、“于此”。
太学: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
而:而且。 辄:就。
遂:于是,就。 肆:店铺。
扶风班彪:扶风人班彪,汉代著名史学家,班固的父亲,《汉书》是他草创的。
王充:东汉时期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著有《论衡》,认为天是自然存在的,反对“天人感应”,认为世界上没有鬼神,批判迷信鬼神的思想。
京师:首都。东汉的首都是洛阳。
班彪:汉代著名学者、史学家。班固的父亲,草创了《汉书》
师事:以师礼相待。
寓意
《论衡·别通》: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多读书,读好书,面要广。要学会理解,不能死记硬背。
感受
我们应该珍惜现在学习的大好时光,学习王充爱学和好学的精神和灵活的学习方法。
王充简介
王充是东汉时期杰出的思想家。他小时候不但聪明而且用功。6岁开始识字读书,8岁被送入本乡书塾。20岁时,王充到洛阳的太学里去求学,他还感到不满足,就用课余时间读各种书。日子久了,他把太学里收藏的书几乎都读遍了,又去街市的店铺里找书来读。王充读书十分认真,记忆力又强,一部新书,读过一遍就能把主要内容记下来。就这样,他的知识越来越多。
因为王充对朝廷的腐败看不惯,所以不做官,一生大都在家里写书。《论衡》就是他的有名的著作。
以上就是查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小编整理的《王充求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也请大家继续支持查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如果有什么好的建议,欢迎随时和小编交流探讨qq:2757920787,也可以加入查字典诗词群486142169,和同学们一起共同参考讨论。
-
转型期中国向何处去,一直为世人瞩目。在有答案之前,必先对中国社会的隐性与显性的特点有所认识。为更好理解此一时期的时代特征,窥视未来前景,著名学者王学泰先生接受了访谈。 “小说教”里
-
文言文阅读理解之吴起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①,相田文②。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
-
文言文王太尉问眉子:“汝叔名士,何以不相推重?”眉子曰:“何有名士终日妄语?”庾元规语周伯仁:“诸人皆以君方乐。”周曰:“何乐?谓乐毅邪?”庾曰:“不尔。乐令耳!”周曰:“何乃刻画无盐,以唐突西子也。
-
我们在白天的时候,有时候会像很多的东西,想得事情一旦多了,到了晚上就可能会做梦。我们的梦境有时候可能虚幻,有时候也可能真实,也可能毫无逻辑等等。
-
对着盏碧荧荧短檠灯,倚着扇冷清清旧帏屏。灯儿又不明,梦儿又不成。窗儿外淅零零的风儿透疏棂,忒楞楞的纸条儿鸣。枕头儿上孤零,被窝儿里寂静。你便是铁石人,铁石人也动情。
-
原文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词句注释⑴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北部。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
-
【原题】:假守蓬州视事二十日以台章罢黜行至温汤作此以寄同僚二十韵
-
三十年,春,晋人侵郑,以观其可攻与否。九月,甲午,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
-
开宗明义章第一 【原文】 仲尼居[1],曾子侍[2]。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3],以顺天下[4],民用和睦[5],上下无怨[6],汝知之乎?” 【译文】 孔子在家中闲坐,曾参在一旁陪坐。孔子
-
任何一个王朝设官分职,都不是为了养人,反过来,养人是为了做事。在旧式的帝制结构中,官僚体系原本是王朝的支柱,但这个体系却有自己运行的轨迹和性格,只要按自己的逻辑走下去,就会慢慢从支柱变成蛀虫和赘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