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罴说》原文及译文赏析
柳宗元《罴说》
罴说⑴
鹿畏貙⑵,貙畏虎,虎畏罴。罴之状,被发人立⑶,绝有力而甚害人焉⑷。
楚之南有猎者⑸,能吹竹为百兽之音⑹。寂寂持弓矢罂火⑺,而即之山。为鹿鸣以感其类⑻,伺其至⑼,发火而射之。貙闻其鹿也,趋而至⑽。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⑾。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⑿。罴闻而求其类⒀,至则人也,捽搏挽裂而食之⒁。
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⒂,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阅读训练
1.与例句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水陆草木之花
A.发火而射之 B.辍耕之垄上C.楚之南有猎者 D.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2.下面句中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被发人立 被:同“披”,读“pī” B.而即之山 即:立即
C.因为虎而骇之 因为: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D. 貙走而虎至 走:走开
3.翻译句子:(4分)
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4.这则寓言含义深刻,它有力地讽刺了社会上那些 的人。(10字以内)(2分)
参考答案
1.答案:C.均译为“的”,结构助词。(2分)A.之:它,代鹿。 B.之:去,往,到 动词。D.之:助词,不译。
2.答案A。(2分)B.即:走近、靠近,可译为“来到”。C.因为:是两个词。因:就。为:吹出。D.走:跑。
3.答案:现在那些没有真正本领,却专门依靠外部力量的人,没有不被罴吃掉的。(4分)
4.答案:不学无术、缺少真本领(意思对即可)(2分)
注释
⑴罴(pí):哺乳动物,体大,肩部隆起,能爬树、游水。掌和肉可食,皮可做褥子,胆入药。亦称“棕熊”、“马熊”、“人熊”。
⑵貙(chū):一种像狐狸而形体较大的野兽。
⑶被(pī)发:披散毛发。被,同“披”。
⑷绝:极。害:伤害。
⑸楚:指今湖南、湖北一带,春秋战国时期其地属楚国。
⑹为:模仿。
⑺寂寂:清静无声。罂火:装在瓦罐中的灯火。罂(yīng):一种小口大肚的罐子。火:燃烧。
⑻为:模仿。感:召唤,引诱。
⑼伺:等候 。
⑽趋:快步行走。
⑾因:于是。为:模仿。
⑿亡:逃跑。
⒀而:表承接。
⒁捽(zuó):揪住。搏:搏击, 抓、扑。挽:拿来。
⒂善内:改善内部。
译文
鹿害怕貙,貙害怕虎,虎又害怕罴。罴的样子为头上披着长发,好像人一样站着,非常有力气而且害处非常大。
楚国的南部有个打猎的人,能用竹笛模仿出各种野兽的叫声。他悄悄地拿着弓、箭、装火的瓶子和火种来到山上。模仿鹿的叫声来引诱鹿出来,等到鹿一出来,就用火种向它射去。貙听到了鹿的叫声,快速地跑过来了,猎人见到貙很害怕,于是就模仿虎的叫声来吓唬它。貙被吓跑了,虎听到了同类的叫声又赶来了,猎人更加惊恐,就又吹出罴的叫声来,虎又被吓跑了。这时,罴听到了声音就出来寻找同类,找到的却是人,罴就揪住猎人,把他撕成碎块吃掉了。
现在那些没有真正的本领,却专门依靠外部力量的人,没有一个不成为罴的食物的。
创作背景
唐朝在安史之乱后出现藩镇割据局面,藩镇强大,威胁国家统一,朝廷无力讨平,只能采用“以藩制藩”的策略,利用藩镇之间的矛盾让他们互相攻伐,结果获胜的藩镇更加强大,对国家造成更大的威胁。唐代中央政府屡图削弱藩镇,收效甚微。这篇文章作于柳宗元贬官永州时期,就是针对这个社会局面而创作的寓言性杂文。
鉴赏
这是一篇借物托讽的文言文。这则故事说的是:一个人没有过硬的本领,却怀着侥幸的心理,依靠华而不实的手段,是不能获得成功的,甚至会导致灭顶之灾。寓言的基本特征是把动植物人格化,此篇亦然。文中出现了形象,有鹿、貙、虎、罴,作者一上来就揭示了它们之间的物物相克的关系:“鹿畏貙,貙畏虎,虎畏罴。”三句总领,以此为基础,构筑出生动有趣的情节。四者之中,罴是猎人的主要敌人,故作者对其外形及习性作了具体的描绘:“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因物肖形,又预伏下文。猎人是全文的主角,作者对其专长亦有交代:“能吹竹为百兽之音。”戏剧性的情节及由此而生发、展开。猎人吹竹为鹿鸣,本意是猎鹿,但愿望与结果相反,先引来貙,吹作虎吼以惊貙,又引来了虎;作罴叫又引来的罴,弄巧成拙,猎人招致了粉身碎骨的悲惨下场:被凶恶的罴“捽搏挽裂而食之”。
猎人的错误,在于只从良好的愿望出发,而没有防备吹竹可能引出的坏结果。正是在愿望与结果相背离这一点上,作者在文末加以点醒:“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这里的“罴”是一种象征,喻指最凶恶的敌人。
全文寓意很深刻,它有力地讽刺了社会上那些不学无术、缺少真本领的人。这种人虽然能依靠欺骗手段蒙混一时,但在紧要关头,难免原形毕露,以致害了自己。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这篇寓言也暗示着对腐朽无能的封建统治者的讽刺。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势力日趋膨胀,朝廷为了牵制那些跋扈的强藩,就有意识地扶植另一些节度使,企图以藩制藩。结果是甲藩未平,乙藩更强,对中央的威胁更为严重。柳宗元不赞成“以藩制藩”论,此文末句“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的告诫,道出此文的寓意,讥讽唐统治者不修内政、依赖外力的各种政策的弊害,隐喻朝廷如不加强中央集权的实力,而采取“以藩制藩”的错误做法,必将招致像文中猎人一样的覆灭命运。
这篇寓言是对当时重大的政治问题的讽喻,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可视为政论性寓言。而故事之生动与立论之严肃巧妙结合,寓言其表,论说其里,则是其主要特点。
-
鲁山[1]山行梅尧臣【原文】适与野情惬[2],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3],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4],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5]?云外一声鸡[6]。【注释】[1]鲁山:一名露山。故城在今河南鲁山
-
《欧阳修散文名篇·江邻几文集序》唐宋八大家名作鉴赏 余窃不自揆②,少习为铭章,因得论次③当世贤士大夫功行。自明道、景佑④以来,名卿巨公⑤往往见于余文矣。至于朋友故旧,平居握手言笑,意气伟
-
答友人赠乌纱帽全文:领得乌纱帽,全胜白接蓠。山人不照镜,稚子道相宜。答友人赠乌纱帽全文翻译:戴上了乌纱帽,真是比白色接篱好得多。我并不去照镜子,因为小儿子已经说很合适了。答友人赠乌纱帽字词句解释:领得
-
白头吟·锦水东北流李白【原文】锦水[1]东北流,波荡双鸳鸯。雄巢汉[2]宫树,雌弄秦草芳。宁同万死碎绮翼[3],不忍云间两分张[4]。此时阿娇[5]正娇妒,独坐长门愁日暮。但愿君恩顾妾深,岂惜黄金买词
-
窝囊废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窝囊废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窝囊废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文言文《太公望》阅读理解 (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太公望,东夷之士也,欲定一世而无其主。闻文王贤。故钓于渭以观之。 伍子胥欲见吴王而不得,客
-
出自先秦屈原的《离骚》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
-
蝶恋花欧阳修 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
脑筋急转弯题目:杀年猪的时候,人人都想吃猪的肉,那猪在想什么呢? 脑筋急转弯解析:猪当然正在想这个事情。 脑筋急转弯答案:猪正在想
-
裴光庭字连城,早孤。开元中,擢兵部郎中、鸿胪少卿。性静默,寡交游,虽骤历台省,人未□许,既而以职业称,议者更推之。玄宗有事岱宗,中书令张说以天子东巡,京师空虚,恐夷狄乘间窃发,议欲加兵守边,召光庭与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