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杨继盛七岁失母”原文及译文赏析
杨继盛七岁失母。庶母妒,使牧牛。继盛经里塾,睹里中儿读书,心好之。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兄言于父,听之学,然牧不废也。年十三岁,始得从师学。家贫,益自刻厉。
贬狄道典史①。其地杂番②,俗罕知诗书,继盛简子弟秀者百余人,聘三经师教之。鬻③所乘马,出妇服装,市田资诸生。县有煤山,为番人所据,民仰④薪二百里外,继盛召番人谕之,咸服曰:“杨公即须我曹⑤穹帐,亦舍之,况煤山耶!”番民信爱之,呼曰“杨父”。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九)
【注释】:①典史:知县下属最低级官吏。②杂番:指汉人和少数民族杂居。③鬻[yù]:卖。④仰:依赖、依靠。⑤我曹:我们。
14.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1)心好之()
(2)继盛简子弟秀者百余人( )
1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
16.“番民信爱之,呼曰‘杨父’”,可见杨继盛在番民心中很有威望。请写出番民“信爱”杨继盛的原因。(2分)
参考答案
14. (1)爱好、喜欢(2)选拔、挑选
15.于是告诉了哥哥,请求自己也能够跟着私塾老师一起学习。
16.兴办教育,聘请塾师,教化子弟,资助学生。
大意
七岁时,其母曹氏早逝,其父杨富另娶。继母陈氏妒嫉他,让他放牛。杨继盛经过里塾,看见里面的儿童读书,很是羡慕。因而对他的哥哥说,请求能够跟从塾师学习。哥哥将这些对父亲说了,父亲让他学习,但还要牧牛。杨继盛十三岁时,才能够从师学习。家庭贫困,学习越发刻苦自厉。
贬为狄道典史。狄道杂居番人,习俗很少懂得诗书,杨继盛挑选了子弟中出众的一百多人,聘请三位经师教授他们。卖掉所乘的马匹,拿出夫人的服装,卖掉田地资助生员。县里有煤山,被番人占据,百姓要到两百里外去砍柴,杨继盛召集番人教谕他们,都服从说:“杨公即使需要我们的营帐也给,何况煤山呢!”番民深信爱戴他,呼做“杨父”。
-
王粲文言文翻译 王粲的少年才气固然令人赞赏,但蔡邕不在乎年龄辈分,不讲究身份门第,唯才是举,礼贤下士,虚怀若谷的品格更为可贵。那大家知不知道王粲文言文要怎么翻译呢?接下
-
戊午上高宗封事原文注音版《 戊wù午wǔ上shàng高gāo宗zōng封fēng事shì 》 绍shào兴xīng八bā年nián十shí一yī月yuè日rì , 右yòu通tōng直zhí郎láng
-
谁能常美好 出自魏晋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 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二 二妃游江滨。逍遥顺风翔。交甫怀佩环。婉娈有
-
关于新诗的出路,毛泽东寄很大希望于民歌和古典诗词。在成都会议上,他说: “中国诗的出路,第一是民歌,第二是古典,在这个基础上产生出新诗来。"> 囊山德秀《尽情都说了》佛门禅诗分析与鉴赏
尽情都说了 囊山德秀[1] 天晴日头出,雨落地下湿, 尽情都说了,只恐信不及。 《续指月录》卷三页七十七 【白话新唱】 ">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出处】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译注】我们都怀着超逸的兴致和 宏大的志愿,飘然欲飞,想上青天把明 月抱在怀中。揽(lǎn):拉拢,抱住。逸兴:豪迈超
-
出自元代高文秀的《杂剧·刘玄德独赴襄阳会》 第一折(冲末刘备同赵云上,云)叠盖层层彻碧霞,织席编履作生涯。有人来问宗和祖,四百年前将相家。某姓刘名备,字玄德,乃大树娄桑人也。某在桃园结义了两个兄弟,二
-
密州通判厅题名记 苏轼(宋) 始,尚书郎赵君成伯为眉之丹棱令,邑人至今称之。余其邻邑人也,故知之为详。君既罢丹棱,而余适还眉,于是始识君。其后余出官于杭,而君亦通守
-
东方朔救母文言文翻译 东方朔救乳母文言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东方朔救乳母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供各位阅读,希望看完后内容让您有所收获和启示。 东
-
凹凸不平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凹凸不平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凹凸不平的出处、成语典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