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敬茶》原文及译文赏析
和尚敬茶
【原文】
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皆精。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贵官默然。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饮已将尽,并无赞语。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选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六·鸽异》)
【参考译文】
灵隐寺的某个和尚,凭借烹煮茶而得名,对烹茶的工具都精通。这样以后他储蓄的茶有几种,经常看客人的贵贱来烹茶进献给他;那些最上等的茶叶不是高贵的客人以及知心朋友,不会全部拿出来。一天,有高官到来,那个和尚恭敬地拜见,拿出好茶,和尚亲自动手烹煮进献给高官希望得到他的称攒,高官默不作声的样子。和尚感到很困惑,又用最上等的茶叶烹煮进献给他。高官已经喝完了,并没有称攒。和尚着急的不能在等待,鞠躬问道:“茶怎么样?”高官拿着茶杯手一抬说:“茶太热。”
【阅读训练】
1.解释:
(1)以:凭借,因为;(2)及:以及;(3)进:进献;(4)待:等待
2.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然所蓄茶有数等蓄:含蓄
B.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 恭:通“躬”
C.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 惑:迷惑不解
D.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热:热情
答案:C (A储蓄;B恭敬;D水的温度高,与“冷”相对。)
3.翻译:
(1)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
那些最上等的茶叶,不是高贵的客人以及知心朋友,(僧人)不会全部拿出来。
(2)手自烹进,冀得称誉。
僧人亲自动手烹煮进献给(贵官),希望得到(他的)称赞。
3.概括文中僧人的性格:
趋炎附势,攀附权贵,奉承拍马。
4.文末僧人听了贵官的话后的心情应是()
A.愉快、满意B.厌恶、不满
C.失望、沮丧D.仇恨、恼怒
答:C
-
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 出自宋代王雱的《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
-
出自宋代朱淑真的《菩萨蛮·山亭水榭秋方半》 山亭水榭秋方半,凤帏寂寞无人伴。愁闷一番新,双蛾只旧颦。 起来临绣户,时有疏萤度。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
-
蒙恬列传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秦庄襄王元年,蒙骜为秦将。伐韩,取成皋、荥阳,作置三川郡。二年,蒙骜攻赵,取三十七城。始皇三年,蒙骜攻韩,取十三城。五年,蒙骜攻魏,取二
-
文言文之家为您整理战国策·或为六国说秦王拼音版、注音版,欢迎阅读。战国策·或为六国说秦王注音版《 或huò为wéi六liù国guó说shuō秦qín王wáng 》 或huò为wéi六liù国guó说s
-
高考语文文言文固定句式 高考语文需要理解掌握文言句式及其特点。对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中不同的句式的理解。古今汉语之间又有发展性,在高考语文文言中,有时主谓宾定状补语
-
资治通鉴·陈纪·陈纪三《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所编著的,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成就最高的编年体通史。以下是资治通鉴·陈纪·陈纪三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文言文起昭阳协洽,尽柔兆阉茂,凡四年。世
-
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_《寄扬州韩绰判官》拼音注释和译文_寄扬州韩绰判官赏析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
【清晰】清楚明晰;清楚分明 【明晰】清楚,明确,一目了然 【昭晰】清楚;明白 【晰类】分别门类 【晰晰】清楚:清晰 【分晰】分辨清楚 【白晰】见白晳。 【
-
客夜与故人偶集/江乡故人偶集客舍全诗拼音、意思及解析_唐代戴叔伦
《客夜与故人偶集/江乡故人偶集客舍》由唐代戴叔伦所创作。以下是客夜与故人偶集/江乡故人偶集客舍全诗拼音、意思及解析,欢迎阅读。全诗原文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风枝惊暗鹊,露草覆
-
梦见食指,得此梦,五行主木,乃近期桃花不利,情缘难定,感情之事,切莫强求,顺其自然,乃是上乘之道,春天梦之吉利,冬天梦之不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