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侯问李克》原文及译文赏析
魏文侯问李克
【原文】
魏文侯问李克曰:“为国如何 ? ” 对曰:“臣闻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 文侯曰:“吾赏罚皆当,而民不与,何也 ? ” 对曰:“国其有淫民①乎 ?臣闻之曰: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其父有功而禄,其子无功而食之,出则乘车马,衣美裘,以为荣华,入则修竽琴钟之声,而安其子女之乐,以乱乡曲②之教。如此者,夺其禄以来四方之士,此之谓夺淫民也。”
【注释】①淫民:放纵游乐的人。②乡曲:乡里。
【参考译文】
魏文侯问李克:“怎样治理国家呢? ” 李克回答说:“治理国家的原则就是,给付出劳动的人以衣食,封赏有功劳的人,任用有能力的人,并且要赏就要实行、要罚就要得当。” 文侯问:“我赏罚都得当,但是国人还是不服(归依我),为什么 ? ” 李克回答道:“国内大概有放纵游乐的人吧! 我听说:应该取消放纵者的俸禄,用来招揽国家的有志之士。父辈因为有功勋所以国家给他俸禄,他的后辈没有功勋却享受着父辈的待遇(用国家的钱财),出门就乘着车马、穿着华美的衣衫,算得上荣华富贵;在家则沉迷于竽琴钟石一类乐器(演奏出的音乐),正因为这些人给他们的无功的子女的享受,打乱了乡里的礼教。像这样的人,应当取消他们的俸禄,用来招揽国家的有志之士,这就是所说的剥夺放纵游乐的人(的俸禄)。”
1.解释:
(1)使:任用(2)与:归附(3)其:大概(4)衣:穿
(5)修:讲究,此指 欣赏(6)乱:扰乱
2.翻译
(1)为国如何?
如何治理国家?
(2)此之谓夺淫民也。
这就叫做剥夺放纵游乐的人。
3.支出上文中三个使动词。
(1)食(有劳)(2)禄(有功)(3)来(四方之士)
4.李克认为魏文侯在治国上的当务之急是什么?请用原句回答。
夺其禄以来四方之士
-
中国历史的发展,如同陀螺的运动,不停地旋转,一圈又一圈,周而复始。在这种周期性的运动中,有某种恒定的东西,始终保持不变。 杜牧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后人
-
二犬情深文言文注音版《 二èr犬quǎn情qíng深shēn 》 咸xián溪xī童tóng镛yōng家jiā , 畜chù二èr犬quǎn , 一yī白bái一yī花huā , 共gòng出chū一
-
时陟涅盘山,或玩香林寺 出自唐代拾得的《诗》 诸佛留藏经,只为人难化。不唯贤与愚,个个心构架。造业大如山,岂解怀忧怕。那肯细寻思,日夜怀奸诈。嗟见世间人,个个爱吃肉。碗碟不曾干,长时道不足。昨日
-
出自唐代董思恭的《相和歌辞。王昭君》 琵琶马上弹,行路曲中难。汉月正南远,燕山直北寒。髻鬟风拂散,眉黛雪沾残。斟酌红颜尽,何劳镜里看。
-
出自唐代包佶的《客自江南话过亡友朱司议故宅》 交臂多相共,风流忆此人。海翻移里巷,书蠹积埃尘。奉佛栖禅久,辞官上疏频。故来分半宅,惟是旧交亲。
-
四更了也 出自元代刘君锡的《杂剧·庞居士误放来生债》 楔子(冲末扮李孝先上,诗云)心头一点痛,起坐要人扶。况是家贫窘,门前闻索逋。小生姓李,双名孝先,祖居襄阳人氏。自幼父母双亡,习儒不遂,去而为
-
飞鹊台前晕翠蛾。千金新买帝青螺。最难如意为情多。几处泪痕留醉袖,一春愁思近横波。远山低尽不成歌。
-
文言文之家为大家整理庄子天下篇注音版、庄子天下篇拼音版,欢迎阅读。庄子天下篇注音版《 庄zhuāng子zǐ · 杂zá篇piān · 天tiān下xià 》 天tiān下xià之zhī治zhì方fān
-
文言文作文:记吾父 天雁落,孤鸿起,红竹清影,碧水斑驳。带华阳而披鹤氅,着谢屐而高歌所向。夕阳浅浅,晬容阳阳,屈神府而降百灵,舍簪笏以求清萍。便携秋杖,缓登绵山。山之所在,乃吾
-
出自唐代薛奇童的《和李起居秋夜之作》 过庭闻礼日,趋侍记言回。独卧玉窗前,卷帘残雨来。高秋南斗转,凉夜北堂开。水影入朱户,萤光生绿苔。简成良史笔,年是洛阳才。莫重白云意,时人许上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