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道元《三峡》原文及译文赏析译文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0.本文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 (1分)
1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虽乘奔御风( ) (2)属引凄异( )
12.文章第1段描写群峰占据天地,只有正午、半夜才见日月光辉。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2分)
答:
13.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三峡夏、秋两个季节“水”的特点。(2分)
答:
14.春冬之时,三峡清奇秀脱,深幽隽逸,趣味良多。请从第3段中找出一处描写“趣景”的句子,并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3分)答:
【答案】10.郦道元(1分)
11.(1)飞奔的马 (2)延长(共2分,每小题1分)
【解析】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要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奔”动词作名词,意为“奔马”,要根据语境仔细辨析。
12.围绕“侧面描写及其作用”回答即可。(共2分,侧面描写手法1分;作用1分,答出一点即可)示例:作者这样写是为了侧面烘托出三峡山高(岭连、山多、峡窄)的特点。
【解析】试题分析:本文为所学课文,根据所学所记理解课文内容。从作文描写的文字中不难理解作者是用只有正午、半夜才见日月光辉这一现象来侧面烘托山高谷峡,点明侧面描写,说明作者突出三峡的山峰的特点即可。
13.围绕“三峡夏季水大(急、凶险、迅疾等);秋季水枯(寒、凄凉、凄寒等)即可(共2分.每方面1分)
【解析】试题分析:本文是所学课文,本问题是学习的重点问题,根据所学所记理解文章内容,找到作者描写夏秋江水的句子即“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林寒涧肃”理解子的内容,抓住其中的字词来概括.
14.找出原文语句,适当描写即可。(共3分。原文语句1分,描写2分)
示例1: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白色的急流回旋看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树木的影子,真是美极了。
示例2:绝 生怪柏。怪柏把根扎在悬崖螭壁上,倾斜着躯干,真是情态百出。
示倒3: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那些挂在山崖上的大大小小的瀑布,正带着欢的笑声,从高处飞冲而下。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扩写题,本题要求“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白领所示文段中景物描写中的句子,发挥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我角度的描写山、水、树的特点,表达自己的感受。
翻译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中间没有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 如果有时皇上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每到春季和冬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瀑布冲荡在岩石山涧中,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时候,树林山涧一片清凉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啸,叫声不断,声音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孔孟论文言文家庭作业 一、字词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不亦说()乎不思则罔()不学则殆()思援弓缴() 流杵()一日暴()之辟()若九轫() 2.解释下列加点
-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出自宋代苏轼的《阳关曲·中秋月》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参考翻译翻译及注释翻译夜幕降临,云气收尽,
-
出自先秦孔子的《论语·四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
王充求学 原文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
-
《守株待兔》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①,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②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韩非子》 [
-
出自唐代许敬宗的《同前拟》 游人倦蓬转,乡思逐雁来。偏想临潭菊,芳蕊对谁开。
-
琅琅上口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琅琅上口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琅琅上口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文言文教学摭谈 钱梦龙先生撰写的《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是探讨文言文教学出路的一篇很重要的文章。钱先生指出:“目前文言文教学最大的弊病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曰:有‘言’
-
出自唐代王勃的《圣泉宴》 披襟乘石磴,列籍俯春泉。 兰气熏山酌,松声韵野弦。 影飘垂叶外,香度落花前。 兴洽林塘晚,重岩起夕烟。
-
书黄子思①诗集后 苏轼 (1)予尝论书,以谓钟、王②之迹萧散简远,妙在笔画之外。至唐颜、柳始集古今笔法而尽发之,极书之变,天下翕然以为宗师,而钟、王之法益微。 【参考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