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宋史·张威传》原文及翻译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29 05:09:28阅读:310

宋史

原文:

  张威,字德远,成州人。策选锋军骑兵也。常被总领裁抑,逃去。帅郭杲使其父招之归,送隆庆府后军效用。吴曦既诛遣将收复李贵复西和州威率众先登败金人战于板桥遂取西和升统制由是威名大振天水县当金人西入路,乃升县为军,命威为守,屡立奇功,擢充利州副都统制。丁父忧,服除,带御器械。久之,调荆鄂都统制。

  嘉定十二年,金人分道入蜀,犯湫池堡,又犯白环堡。威部将石宣、董炤连却之。既而金人犯成州,威自西和退保仙人原。时兴元都统制吴政战死黄牛堡,李贵代政,亟走武休,金人已破武休,遂陷兴元,又陷大安军。先是,利州路安抚使丁焴闻金人深入,亟遣书招威东入救蜀,又檄忠义总管李好古北上捍御。好古出鱼关与统领张彪遇,以彪弃迷竹关故,斩之。彪,威弟也。焴闻之,谓僚佐曰:“金人所惮惟威。今好古擅杀其弟,失威心,奈何?且金人在东,非威地分,今可无好古,不可无威。”遂因好古入见,数其擅杀彪罪,斩之,遣书速威进救蜀。威感激,夜半调发,鼓行而前,破金人于金斗镇。

  西夏来约夹攻金人,制置司安丙许之。威谓:“金人尚强,夏人反覆,未可轻动。”丙不听,卒遣威,威黾勉而行,令所部毋得轻发,诸将至城下,无功而还。丙怒,奏罢其兵柄。是岁,卒于利州,终扬州观察使。

  威初在行伍,以勇见称,临陈战酣,则精采愈奋,两眼皆赤。每战不操它兵,有木棒号“紫大虫”,挥之掠阵,敌皆靡。荆、鄂多平川广野,威乃意创法,名“撒星陈”,闻鼓则聚,闻金则散。骑兵至则声金,散卒随则又鼓而聚之。以此辄胜。威御军纪律严整,兵行常若衔枚,罕闻其声。每与百姓避路,买食物则贾倍于市,迄无敢喧。张威善于御众,隐然有尊俎折冲之风。故所至立功云。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二),有改)

译文:

  张威,字德远,成州人。是正式挑选的锋军骑兵。张威曾经被总领制裁而逃跑。主帅郭杲让张威的父亲把他招回,送到隆庆府后军中效力。吴曦被诛杀后,朝廷派遣将领收复失地,李贵收复西和州,张威率领军队先登上城楼,打败金人。后来在板桥与敌人激战,然后攻取西和州,升任统制,从此张威名声大振。天水县正对着金人从西边入侵的要道,于是朝廷把这个县升级为军,命令张威为太守,张威屡立奇功,被提升为利州副都统制。因为父亲去世,回家守丧,守丧期结束,担任带御器械。很久之后,调任荆鄂都统制。

  嘉定十二年,金兵分路进入蜀,侵犯湫池堡,又进犯白环堡。张威的部将石宣、董炤接连击退他们。此后金兵侵犯成州,张威从西和退守仙人原。这时兴元都统制吴政战死于黄牛堡,李贵代替吴政,紧急奔赴武休,金兵已将武休攻破,接着攻陷兴元,又攻陷大安军。在这之前,利州路安抚使丁焴听说金人已深入中原,立即派人送信招张威从东边入蜀救援,又下命令让忠义总管李好古北上防御。李好古出鱼关后,与统领张彪相遇,因为张彪放弃了迷竹关的缘故,斩杀了他。张彪,是张威的弟弟。丁焴听说这件事,对手下的幕僚说:“金人所忌惮的只有张威。如今李好古擅自杀了他的弟弟,伤了张威的心,怎么办?况且金人在东边,不是张威管辖的地方,如今可以没有李好古,但不可以没有张威。”(丁焴)于是趁着李好古入城拜见,列举他擅自杀死张彪的罪行,将其斩杀,并派人送信敦促张威进兵救蜀。张威十分感激,半夜调兵出发,击鼓前进,在金斗镇打败金人。

  西夏来约请宋朝夹击金人,制置司安丙答应了他们。张威认为:“金人还很强大,西夏人又反复无常,不可以轻举妄动。”但安丙不听,最终派遣张威出征,张威勉强出征,命令部下不要轻易出动,诸将到了城下,无功而还。安丙大怒,上奏罢免了张威的兵权。这年,张威在利州去世,最终的官职是扬州观察使。

  张威当初在军队中,凭借勇敢被称赞,上阵杀敌打到激烈的时候,就越来越精神振奋,两眼都是红的。每次打仗他不拿其他兵器,只拿一根木棒,号称“紫大虫”,挥动它去横扫敌阵,敌人纷纷后退。荆州、鄂州都是平坦的原野,张威就创造了阵法,名叫“撒星阵”,士兵听到鼓声就聚集,听到锣声就分散。敌人的骑兵到了就鸣锣,步兵到了又击鼓聚集。因此经常胜利。张威管理军队纪律严明,士兵行军常常嘴里衔着枚,很少听到声音。(让士兵)常常给百姓让路,买食物就给双倍于市面的价钱,始终没有人敢喧哗。张威善于驾驭士兵,隐隐有尊俎折冲的风范。所以所到之处都立下战功。

相关练习:    


宋史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威,字德远,成州人。策选锋军骑兵也。常被总领裁抑,逃去。帅郭杲使其父招之归,送隆庆府后军效用。吴曦既诛遣将收复李贵复西和州威率众先登败金人战于板桥遂取西和升统制由是威名大振天水县当金人西入路,乃升县为军,命威为守,屡立奇功,擢充利州副都统制。丁父忧,服除,带御器械。久之,调荆鄂都统制。

嘉定十二年,金人分道入蜀,犯湫池堡,又犯白环堡。威部将石宣、董炤连却之。既而金人犯成州,威自西和退保仙人原。时兴元都统制吴政战死黄牛堡,李贵代政,亟走武休,金人已破武休,遂陷兴元,又陷大安军。先是,利州路安抚使丁焴闻金人深入,亟遣书招威东入救蜀,又檄忠义总管李好古北上捍御。好古出鱼关与统领张彪遇,以彪弃迷竹关故,斩之。彪,威弟也。焴闻之,谓僚佐曰:“金人所惮惟威。今好古擅杀其弟,失威心,奈何?且金人在东,非威地分,今可无好古,不可无威。”遂因好古入见,数其擅杀彪罪,斩之,遣书速威进救蜀。威感激,夜半调发,鼓行而前,破金人于金斗镇。

西夏来约夹攻金人,制置司安丙许之。威谓:“金人尚强,夏人反覆,未可轻动。”丙不听,卒遣威,威黾勉而行,令所部毋得轻发,诸将至城下,无功而还。丙怒,奏罢其兵柄。是岁,卒于利州,终扬州观察使。

威初在行伍,以勇见称,临陈战酣,则精采愈奋,两眼皆赤。每战不操它兵,有木棒号“紫大虫”,挥之掠阵,敌皆靡。荆、鄂多平川广野,威乃意创法,名“撒星陈”,闻鼓则聚,闻金则散。骑兵至则声金,散卒随则又鼓而聚之。以此辄胜。威御军纪律严整,兵行常若衔枚,罕闻其声。每与百姓避路,买食物则贾倍于市,迄无敢喧。张威善于御众,隐然有尊俎折冲之风。故所至立功云。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二),有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曦既诛遣将/收复李贵/复西和州/威率众先登/败金人/战于板桥/遂取西和/升统制/由是威名大振/

B.吴羲既诛/遣将收复/李贵复西和州/威率众先/登败金人/战于板桥/遂取西和/升统制/由是威名大振/

C.吴羲既诛/遣将收复李贵/复西和州/威率众先登/败金人/战于板桥/遂取西和/升统制/由是威名大振/

D.吴羲既诛/遣将收复/李贵复西和州/威率众先登/败金人/战于板桥/遂取西和/升统制/由是威名大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服除,指古代官员父母去世,同家守表,守表期满将表服去除,出来做官。

B.行伍,是古代军队编制,每五人为伍,二十五人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C.声金,即鸣金,指古代打仗时敲击铜钲表示退兵号令,击鼓则是进军号令。

D.尊俎,指古代盛酒肉的器皿,后为宴席代称,尊是置肉之几,俎是盛酒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威作战勇敢,屡立战功。收复西和州失地时,张威率领军队首充登上城楼,打败金人;在戌守天水县时,屡立奇功。

B.张威不计恩怨题,顾全大局。他弟弟丢弃了迷竹关,李好古杀了他的弟弟,张威感激上司处理,没有忘记抗金大业,接受上司命令,在金斗镇打败金兵。

C.张威遇事谨慎,思虑周全。西夏约请宋朝夹击金人,张威认为金人强盛,西夏反复无常,不可轻举妄动,但主帅不听,导致张威无功而被罢兵权。

D.张威智勇双全,善创阵法。他每战亲临战场,战时喝酒壮胆,两眼赤红;他打仗不拿其他兵器,而是拿一根木棒;他创立“撒星阵”,经常以此获胜。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遂因好古入见,数其擅杀彪罪,斩之,遣书速威进救蜀。(5分)                    

(2) 兵行常若衔枚,罕闻其声。每与百姓避路,买食物则贾倍于市,迄无敢喧。(5分)   

答案:

10. D(“吴曦既诛”意思是吴曦被诛杀之后,不是吴曦已经诛杀遣将,因此“既诛”后停顿;“遣将收复”省略主语“朝廷”以及宾语“失地”,“李贵”前面要停顿;“先登”意思是率先登上城楼,因此中间不能停顿;综合来看,应该选D项。)

11. D(“尊是置肉之几,俎是盛酒器”错误,应该是“尊是盛酒器,俎是置肉之几”。)

12. D(“战时喝酒壮胆”错误,文中是“临阵战酣,则精采愈奋,两眼皆赤”,意思是在战斗激烈时,精神更加振奋,两眼赤红。)

13.(1)(丁焴)于是趁着李好古人城拜见,列举他擅自杀死张彪的罪行,将其斩杀,并派人送信敦促张威进兵救蜀。(得分点:因;数;擅;速;每点1分,语句通顺1分)

(2)士兵行军常常嘴里衔着枚,很少听到声音。(让士兵)常常给百姓让路,买食物就给双倍于市面的价钱,始终没有人敢喧哗。(得分点:衔枚;与;贾倍;迄;每点1分,语句通顺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张威,字德远,成州人。是正式挑选的锋军骑兵。张威曾经被总领制裁而逃跑。主帅郭杲让张威的父亲把他招回,送到隆庆府后军中效力。吴曦被诛杀后,朝廷派遣将领收复失地,李贵收复西和州,张威率领军队先登上城楼,打败金人。后来在板桥与敌人激战,然后攻取西和州,升任统制,从此张威名声大振。天水县正对着金人从西边入侵的要道,于是朝廷把这个县升级为军,命令张威为太守,张威屡立奇功,被提升为利州副都统制。因为父亲去世,回家守丧,守丧期结束,担任带御器械。很久之后,调任荆鄂都统制。

嘉定十二年,金兵分路进入蜀,侵犯湫池堡,又进犯白环堡。张威的部将石宣、董炤接连击退他们。此后金兵侵犯成州,张威从西和退守仙人原。这时兴元都统制吴政战死于黄牛堡,李贵代替吴政,紧急奔赴武休,金兵已将武休攻破,接着攻陷兴元,又攻陷大安军。在这之前,利州路安抚使丁焴听说金人已深入中原,立即派人送信招张威从东边入蜀救援,又下命令让忠义总管李好古北上防御。李好古出鱼关后,与统领张彪相遇,因为张彪放弃了迷竹关的缘故,斩杀了他。张彪,是张威的弟弟。丁焴听说这件事,对手下的幕僚说:“金人所忌惮的只有张威。如今李好古擅自杀了他的弟弟,伤了张威的心,怎么办?况且金人在东边,不是张威管辖的地方,如今可以没有李好古,但不可以没有张威。”(丁焴)于是趁着李好古入城拜见,列举他擅自杀死张彪的罪行,将其斩杀,并派人送信敦促张威进兵救蜀。张威十分感激,半夜调兵出发,击鼓前进,在金斗镇打败金人。

西夏来约请宋朝夹击金人,制置司安丙答应了他们。张威认为:“金人还很强大,西夏人又反复无常,不可以轻举妄动。”但安丙不听,最终派遣张威出征,张威勉强出征,命令部下不要轻易出动,诸将到了城下,无功而还。安丙大怒,上奏罢免了张威的兵权。这年,张威在利州去世,最终的官职是扬州观察使。

张威当初在军队中,凭借勇敢被称赞,上阵杀敌打到激烈的时候,就越来越精神振奋,两眼都是红的。每次打仗他不拿其他兵器,只拿一根木棒,号称“紫大虫”,挥动它去横扫敌阵,敌人纷纷后退。荆州、鄂州都是平坦的原野,张威就创造了阵法,名叫“撒星阵”,士兵听到鼓声就聚集,听到锣声就分散。敌人的骑兵到了就鸣锣,步兵到了又击鼓聚集。因此经常胜利。张威管理军队纪律严明,士兵行军常常嘴里衔着枚,很少听到声音。(让士兵)常常给百姓让路,买食物就给双倍于市面的价钱,始终没有人敢喧哗。张威善于驾驭士兵,隐隐有尊俎折冲的风范。所以所到之处都立下战功。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战国策·秦五·谓秦王文言文翻译

    战国策·秦五·谓秦王《谓秦王》是一篇创作于战国时期的文言文,出自西汉刘向编著的《战国策》。下文是文言文之家(www.wywzj.cn)整理的《谓秦王》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文言文谓秦王曰:“臣窃

  • 梦见装潢

    梦见装潢是什么意思梦见装潢,表示你心过度紧张,须放松心情。年轻人梦见装潢房间,意味着由于自己不够诚恳,倒霉的日子要到来。梦见装潢房子,预示着你近期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需要虚伪的面对或者遮掩起来;此外

  • 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三节原文及译文

    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三节【原文】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译文】孟子说:“人们的毛病,在于总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 上一篇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六节原文及译文 下一篇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十节原文

  • 梦见父亲、爸爸

    梦里听到父亲去世的消息,虽然是有好消息传来的征兆,但实际上可能听到讣告。

  • 画鸭古诗拼音版 揭傒斯画鸭注音版

    揭傒斯画鸭注音版 画huà鸭yā 春chūn草cǎo细xì还hái生shēng , 春chūn雏chú养yǎng渐jiàn成chéng 。 茸róng茸róng毛máo色sè起qǐ , 应yīng解j

  • 云水散人——贾仲明

    云水散人——贾仲明贾仲明,元末明初杂剧作家,自号云水散人,淄川(今山东淄博)人。他善吟咏,尤精于词曲、隐语。所作传奇戏曲、乐府极多,骈丽工巧,后徙官兰陵。著有《云水遗音》等。撰《录鬼簿续编》,为82位

  • 留别西河刘少府全文翻译及字词句解释(李白)

    留别西河刘少府全文:秋发已种种,所为竟无成。闲倾鲁壶酒,笑对刘公荣。谓我是方朔,人间落岁星。白衣千万乘,何事去天庭。君亦不得意,高歌羡鸿冥。世人若醯鸡,安可识梅生。虽为刀笔吏,缅怀在赤城。余亦如流萍,

  •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翻译与原文赏析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充,日昃始食,

  • 《新五代史·高季兴传》原文及翻译

    新五代史原文: 高季兴字贻孙,陕州人也。本名季昌,避后唐献祖庙讳,更名季兴天复二年,梁兵攻凤翔,李茂贞坚壁不出,太祖议欲收军还河中。季兴独进曰:“天下豪杰窥此举者一岁矣,今岐人已惫,破在旦夕,而大王

  • 宗泽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和译文

    宗泽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和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  宗泽,字汝霖,婺州①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靖康②元年,命知磁州③。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