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新五代史·豆卢革传》原文及翻译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29 05:06:51阅读:365

新五代史

原文:

  豆卢革,父瓚,唐舒州刺史。豆卢为世名族,唐末天下乱,革避地之中山,唐亡,为王处直掌书记。庄宗即位,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革虽唐名族,而素不学问,除官吏,多失其序,常为尚书郎萧希甫驳正,革颇患之。庄宗已灭梁革乃荐韦说为相说唐末为殿中侍御史坐事贬南海后事梁为礼部侍郎。革以说能知前朝事,故引以佐己,而说亦无学术,徒以流品自高。是时,庄宗内畏刘皇后,外惑宦官、伶人,郭崇韬虽尽忠于国,而亦无学术,革、说俯仰默默无所为,唯诺崇韬而已。是时唐新灭梁,朝廷纪纲未立,议者以为宜革以渐,而崇韬疾恶太甚,果于必行,说、革心知其未可,而不能有所建言。是岁,大水,四方地连震,流民殍死者数万人,军士妻子皆采稆以食。庄宗日以责三司使孔谦,谦不知所为。枢密小吏段徊曰:“臣尝见前朝故事,国有大故,则天子以朱书御札问宰相。水旱,宰相职也。”庄宗乃命学士草诏,手自书之,以问革、说。革、说不能对,第曰:“水旱,天之常道,不足忧也。”二人各以其子为拾遗,父子同省,人以为非,遽改他官,而革以说子为弘文馆学士,说以革子为集贤院学士。庄宗崩,革为山陵使,以故事当出镇,乃还私第,数日未得命,而故人宾客趣使入朝。枢密使安重诲诟之于朝曰:“山陵使名尚在,不俟改命,遽履新朝,以我武人可欺邪!”谏官希旨,上疏诬革纵田客杀人,说坐与邻人争井,遂俱罢。革贬辰州刺史,说溆州刺史,所在驰驿发遣。既而革复坐请俸私自入,说卖官与选人,责授革贵州司户参军,说夷州司户参军,皆员外置同正员。已而窜革陵州,说合州。天成二年夏,诏陵、合州刺史监赐自尽。

(选自《新五代史·豆卢革传》,有删改)

译文:

  豆卢革,父亲豆卢瓒,唐舒州刺史。豆卢为世代名族,唐末天下大乱,豆卢革迁家避祸来到中山,唐灭亡后,任王处直的掌书记。唐庄宗即位,被拜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豆卢革虽然是唐的名门望族,但向来不学无术,任命官吏,多不合规矩,常常被尚书郎萧希甫驳斥纠正,豆卢革很担心这事。唐庄宗消灭梁后,豆卢革于是推荐韦说任相。韦说,唐末任殿中侍御史,因罪贬官南海,后来在梁任礼部侍郎。豆卢革因韦说熟悉前朝旧事,因此推荐他辅佐自己,而韦说也不学无术,只是以门第自负。这时,唐庄宗在宫内怕刘皇后,在外受宦官、伶人的蛊惑,郭崇韬虽然对国家竭尽忠诚,但也不学无术,豆卢革、韦说随人俯仰,默默无所作为,只是附和郭崇韬罢了。这时唐刚刚消灭梁,朝廷的规章制度还没有建立,议事的人认为应当逐渐革除弊端,而郭崇韬嫉恶如仇,办事很果断,韦说、豆卢革心中明白这样做不行,却不能提出什么好建议。这年,大水成灾,四面八方都连续发生地震,流亡的百姓饿死的有几万人,士兵和他们的妻子儿女都采野谷子来吃。唐庄宗天天以此责问三司使孔谦,孔谦不知所措。枢密院小官段徊说:“我曾见前朝旧例,国家有大灾难,那么天子就用红色书札责问宰相。水灾和干旱,归宰相管。”唐庄宗于是命令学士起草诏书,亲手书写,用来责问豆卢革、韦说。豆卢革、韦说不能回答,只是说:“水灾干旱,是老天常要发生的事情,不值得忧虑。”豆卢革、韦说二人各自都任用他们的儿子做拾遣,父子同在一个省,人们认为不对,于是改任别的官职,于是豆卢革任用韦说的儿子为弘文馆学士,韦说任用豆卢革的儿子为集贤院学士。唐庄宗死,豆卢革任山陵使,按照旧例他应当外出任职,于是回到家中,几天都没有得到任命,而他的朋友宾客们催他上朝。枢密使安重诲在朝廷上骂他说:“山陵使的官名还在,不等到另外任命,就迫不及待到新朝任职,认为我是武臣好欺骗吗!”谏官迎合安重诲的意旨,上疏诬告豆卢革放纵田客杀人,韦说因和邻居争夺水井有罪,于是都被罢官。豆卢革被贬为辰州刺史,韦说被贬为淑州刺史,一路上用驿马遣送。不久豆卢革又因请求俸禄私财归自己,韦说卖官给候选的官吏,责授豆卢革为贵州司户参军,韦说为夷州司户参军,都在编制外安置,待遇同正式编制。不久放逐豆卢革到陵州,韦说到合州。天成二年夏,诏令陵、合二州刺史监督他们二人自杀。

相关练习:    


新五代史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豆卢革,父瓚,唐舒州刺史。豆卢为世名族,唐末天下乱,革避地之中山,唐亡,为王处直掌书记。庄宗即位,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革虽唐名族,而素不学问,除官吏,多失其序,常为尚书郎萧希甫驳正,革颇患之。庄宗已灭梁革乃荐韦说为相说唐末为殿中侍御史坐事贬南海后事梁为礼部侍郎。革以说能知前朝事,故引以佐己,而说亦无学术,徒以流品自高。是时,庄宗内畏刘皇后,外惑宦官、伶人,郭崇韬虽尽忠于国,而亦无学术,革、说俯仰默默无所为,唯诺崇韬而已。是时唐新灭梁,朝廷纪纲未立,议者以为宜革以渐,而崇韬疾恶太甚,果于必行,说、革心知其未可,而不能有所建言。是岁,大水,四方地连震,流民殍死者数万人,军士妻子皆采稆以食。庄宗日以责三司使孔谦,谦不知所为。枢密小吏段徊曰:“臣尝见前朝故事,国有大故,则天子以朱书御札问宰相。水旱,宰相职也。”庄宗乃命学士草诏,手自书之,以问革、说。革、说不能对,第曰:“水旱,天之常道,不足忧也。”二人各以其子为拾遗,父子同省,人以为非,遽改他官,而革以说子为弘文馆学士,说以革子为集贤院学士。庄宗崩,革为山陵使,以故事当出镇,乃还私第,数日未得命,而故人宾客趣使入朝。枢密使安重诲诟之于朝曰:“山陵使名尚在,不俟改命,遽履新朝,以我武人可欺邪!”谏官希旨,上疏诬革纵田客杀人,说坐与邻人争井,遂俱罢。革贬辰州刺史,说溆州刺史,所在驰驿发遣。既而革复坐请俸私自入,说卖官与选人,责授革贵州司户参军,说夷州司户参军,皆员外置同正员。已而窜革陵州,说合州。天成二年夏,诏陵、合州刺史监赐自尽。

(选自《新五代史·豆卢革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庄宗已灭梁/革乃荐韦说 相/说唐末/为殿中侍御史/坐事贬南海/后事梁/为礼部侍郎/

B. 庄宗已灭梁/革乃荐韦说为相/说/唐末为殿中侍御史/坐事贬南海/后事梁/为礼部侍郎/

C. 庄宗已灭梁/革乃荐韦说为相/说/唐末为殿中侍御史/坐事贬南海后/事梁/为礼部侍郎/

D. 庄宗已灭梁/革乃荐韦说 相/说唐末/为殿中侍御史/坐事贬南海后/事梁/为礼部侍郎/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除,指授予官职。文中豆卢革身居要职,常常突破既定的规矩授予别人官吏职务。

B. 三司使,后唐始设盐铁、户部、度支三司,三司使为总管国家财政的最高行政长官。

C. 崩,本意是崩裂、倒塌,古代一般用于指称帝王或诸侯王之死。这里指称庄宗之死。

D. “驰驿”中的“驿”指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亦指供传递公文用的马。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豆卢革出身名族,不学无术。他的父曾任唐舒州刺史。他在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随意任免官吏,不少官吏和他一样“无学术”。

B. 豆卢革随人俯仰,无所作为。唐初,议事的人认为应当逐渐革除弊端,但郭崇韬坚决反对此事,豆卢革只是附和,提不出什么好建议。

C. 豆卢革身居相位,佐君乏术。庄宗时,洪水泛滥,地震不断,饿殍遍野,但豆卢革却以“天之常道”推脱,拿不出有效对策。

D. 豆卢革任人唯亲,屡遭贬谪。豆卢革曾任命其子做拾遗,庄宗死后,他先被罢免山陵使,接着被贬为刺史、司户参军,后来被流放至陵州。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尝见前朝故事,国有大故,则天子以朱书御札问宰相。(5分)

(2)山陵使名尚在,不俟改命,遽履新朝,以我武人可欺邪!(5分)

答案:

10. 【答案】B  【解析】划线句子的大意是:唐庄宗消灭梁后,豆卢革于是推荐韦说任相。韦说,唐末任殿中侍御史,因罪贬官南海,后来在梁任礼部侍郎。句中,“说”指“韦说”,后面是对“韦说”的介绍,中间需要断开。排除AD两项。“后”指“后来”,应与后句相连,“后事梁”。排除C项。

11. 【答案】C  。C项解说错误,“诸侯王之死”只能用“薨”,“崩”还可用于“太后之死”。故选C。

12. 【答案】B  【解析】B项,“豆卢革随人俯仰,无所作为,唐初,议事的人认为应当逐渐革除弊端,但郭崇韬坚决反对此事,豆卢革只是附和,提不出什么好建议。”分析错误,“郭崇韬坚决反对此事”表述原文无据,原文只是说“郭崇韬痛恨恶人太厉害,办事很果断”。故选B。

13. (1)我曾见前朝旧例,国家有大灾难,那么天子就用朱墨御批诏令责问宰相。

(2)山陵使的官名还在,不等到另外任命,就迫不及待到新朝任职,认为我是武臣好欺骗吗!

【解析】(1)“故事”:旧例;“大故”:大的变故,大的灾难;“朱书御札”:朱墨御批诏令。

(2)“俟”:等待,“履新朝”:到新朝任职,“以”:认为。“以我武人可欺邪!”是省略句。

参考译文:豆卢革,父亲豆卢瓒,唐舒州刺史。豆卢为世代名族,唐末天下大乱,豆卢革迁家避祸来到中山,唐灭亡后,任王处直的掌书记。唐庄宗即位,被拜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豆卢革虽然是唐的名门望族,但向来不学无术,任命官吏,多不合规矩,常常被尚书郎萧希甫驳斥纠正,豆卢革很担心这事。唐庄宗消灭梁后,豆卢革于是推荐韦说任相。韦说,唐末任殿中侍御史,因罪贬官南海,后来在梁任礼部侍郎。豆卢革因韦说熟悉前朝旧事,因此推荐他辅佐自己,而韦说也不学无术,只是以门第自负。这时,唐庄宗在宫内怕刘皇后,在外受宦官、伶人的蛊惑,郭崇韬虽然对国家竭尽忠诚,但也不学无术,豆卢革、韦说随人俯仰,默默无所作为,只是附和郭崇韬罢了。这时唐刚刚消灭梁,朝廷的规章制度还没有建立,议事的人认为应当逐渐革除弊端,而郭崇韬嫉恶如仇,办事很果断,韦说、豆卢革心中明白这样做不行,却不能提出什么好建议。这年,大水成灾,四面八方都连续发生地震,流亡的百姓饿死的有几万人,士兵和他们的妻子儿女都采野谷子来吃。唐庄宗天天以此责问三司使孔谦,孔谦不知所措。枢密院小官段徊说:“我曾见前朝旧例,国家有大灾难,那么天子就用红色书札责问宰相。水灾和干旱,归宰相管。”唐庄宗于是命令学士起草诏书,亲手书写,用来责问豆卢革、韦说。豆卢革、韦说不能回答,只是说:“水灾干旱,是老天常要发生的事情,不值得忧虑。”豆卢革、韦说二人各自都任用他们的儿子做拾遣,父子同在一个省,人们认为不对,于是改任别的官职,于是豆卢革任用韦说的儿子为弘文馆学士,韦说任用豆卢革的儿子为集贤院学士。唐庄宗死,豆卢革任山陵使,按照旧例他应当外出任职,于是回到家中,几天都没有得到任命,而他的朋友宾客们催他上朝。枢密使安重诲在朝廷上骂他说:“山陵使的官名还在,不等到另外任命,就迫不及待到新朝任职,认为我是武臣好欺骗吗!”谏官迎合安重诲的意旨,上疏诬告豆卢革放纵田客杀人,韦说因和邻居争夺水井有罪,于是都被罢官。豆卢革被贬为辰州刺史,韦说被贬为淑州刺史,一路上用驿马遣送。不久豆卢革又因请求俸禄私财归自己,韦说卖官给候选的官吏,责授豆卢革为贵州司户参军,韦说为夷州司户参军,都在编制外安置,待遇同正式编制。不久放逐豆卢革到陵州,韦说到合州。天成二年夏,诏令陵、合二州刺史监督他们二人自杀。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文言文名句

    文言文名句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  富贵不能*,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陈子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闻一多《兽·人·鬼——1946年在国民党制造“一二·一”血案后发表的演讲》全文与赏析

    闻一多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又名多、亦多、一多,字友三、友山。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诗人,学者。新月派代表诗人,作

  • 范云《巫山高》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范云巫山高巫山高不极,白日隐光辉。霭霭朝云去,溟溟暮雨归。岩悬兽无迹,林暗鸟疑飞。枕席竟谁荐?相望空依依。作者简介 范云(451—503年),字彦龙,南乡舞阴(今河南泌阳北)人。年八岁即能赋诗,南朝齐

  • 关于祖国风光的谚语 人家半凿山腰住,车马都在屋顶过

    关于祖国风光的谚语有很多,也有很多精美的句子,通过这些祖国风光谚语能够让我们了解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以下是小编整理出的关于祖国风光的谚语,让大家一起感受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吧。 祖国风光谚语 例: ldq

  • 乾隆与香妃的故事_乾隆与香妃有没有孩子?

    乾隆与香妃的故事 这是发生在乾隆盛世,被后人广泛传颂的一个民族和亲、民族融合的动人的爱情故事。 乾隆初年,我国西疆维部伊斯兰圣裔阿里和卓家生下一位满身溢香的奇女,取名伊帕尔,这女孩被

  • 儒家文化的精髓及其现代意义

    【摘要】儒家文化强调仁、义、礼、智、信、忠、孝、廉。儒家文化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指导人们崇尚和平、追求自强、实现自我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发掘儒家文化,对于现今时代有着重要意义。 儒家文化

  • 勃勒东,安德烈作品分析

    【生卒】:1896—1966【介绍】: 法国超现实主义*的创始人和诗人。他生于法国奥思省丹勃莱的一个小城。他原是巴黎医科大学生,通过阅读海特雷亚蒙的诗集和诗人阿波利奈尔*的交往,开始写诗,并对文学产生

  • 《夜别韦司士》高适原文及翻译_注释_赏析

    作品原文作品注释作品译文创作背景作品鉴赏作品点评作者简介目录作品原文夜别韦司士[唐] 高适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只言啼鸟堪求侣,无那春风欲送行。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莫怨他乡暂离别

  • 《本草纲目草部贯众》文言文

    《本草纲目草部贯众》文言文   释名  亦名贯节、贯渠、百头、草 头、黑狗脊、凤尾草。  气味  (根)苦、微寒、无毒。  主治  鼻血不止。用贯从根研末,取一钱,水冲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出处】唐·张继《枫桥夜泊》。【意思翻译】明月沉落,乌鸦啼叫,寒霜 满天,旅居的人对着江边的枫树和点点 渔火,伴着缕缕轻愁,渐渐入眠。霜满 天:霜生于地而非天降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