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裴宣传》原文及翻译
魏书
原文:
裴宣,字叔令,通辩博物,早有声誉。少孤,事母兄以孝友称。举秀才,至都,见司空李欣,与言自旦及夕,欣嗟善不已。司空李冲有人伦鉴识,见而重之。
高祖初,征为尚书主客郎,与萧赜使颜幼明、刘思效、萧琛、范云等对接。转都官郎,迁员外散骑侍郎。旧令与吏部郎同班。高祖曾集沙门讲佛经,因命宣论难,甚有理诣,高祖称善。迁都洛阳,以宣为采材副将。奉使称旨,遥除司空谘议参军。府解,转司州治中,兼司徒右长史,又转别驾,仍长史。宣明敏有器干,总摄州府,事无凝滞,远近称之。
世宗初,除太中大夫,领本郡中正,仍别驾。又为司州都督,迁太尉长史。宣上言曰:“自迁都已来,凡战陈之处,及军罢兵还之道,所有骸骼无人覆藏者,请悉令州郡戍逻检行埋掩。并符出兵之乡其家有死于戎役者使皆招魂复魄祔祭先灵复其年租调身被伤痍者免其兵役。”朝廷从之。
出为征虏将军、益州刺史。宣善于绥抚,甚得羌戎之心。复晋寿,更置益州,改宣所莅为南秦州。先是,有阴平氐酋杨孟孙,拥户数万,自立为王,通引萧衍,数为边患。宣乃遣使招喻,晓以逆顺,孟孙感恩,即遣子诣阙。武兴氐姜谟等千馀人上书乞延更限。世宗嘉焉。
宣家世以儒学为业,常慕廉退。每叹曰:“以贾谊之才,仕汉文之世,不历公卿,将非运也。”乃谓亲宾曰:“吾本闾阎之士,素无当世之志,直随牒推移,遂至于此。禄后养亲,道不光国,瞻言往哲,可以言归矣。”因表求解。世宗不许,乃作《怀田赋》以叙心焉。永平四年,患笃,世宗遣太医令驰驿就视,并赐御药。宣素明阴阳之书,自始患,便知不起,因自克亡日,果如其言。时年五十八。世宗悼惜之。赠左将军、豫州刺史,谥曰定。寻改为穆。
节选自《魏书·裴宣传》
译文:
裴宣字叔令,知识广博颇有辩才,早年就很有声誉。少年时丧父,侍奉母亲和兄长,以孝友著称。裴宣举为秀才之后,来到京都,拜见司空李欣,同他在一起谈话,从早上谈到夜晚,李欣对他嗟叹不已,称赞不绝。司空李冲颇有鉴识人才的能力,见到裴宣后对他十分器重。
高祖在位之初,征召裴宣为尚书主客郎,令他与萧赜派来的使者颜幼明、刘思效、萧琛、范云等人对应交接。后来裴宣转任都官郎,迁任员外散骑侍郎。旧有的法令规定这个职位与吏部郎同班。高祖曾经聚集佛门僧人宣讲佛经,命裴宣论证疑难,他的议论很有造诣,高祖非常赞赏。迁都洛阳的时候,朝廷以裴宣为采材副将。裴宣承奉使命很合皇帝的意旨,朝廷让他担任司空咨议参军的官职。这个官职解除以后,转授他为司州治中,兼司徒右长史,又转任别驾,仍旧任长史。裴宣聪明敏锐而有才干,总摄州府的事,从来没有迟滞和差错,远近的人都称道他。
世宗在位之初,授任裴宣为太中大夫,兼本郡中正,仍任别驾之职。又任司州都督,迁太尉长史。裴宣向朝廷进言说:“自从迁都以来,凡是布阵作战之处,以及收军回兵的道路上,所有尸体骸骨没有被人掩埋的,请求下令各州郡戍派人巡检,妥为掩埋。并且明令各个送出兵丁的乡里:谁家有人死于戎役的,都让其招魂复魄,祭祀其亡灵,免除其一年的租调;家人受伤残废的,免去其兵役。”朝廷同意了他的建议。
裴宣后出任为征虏将军、益州刺史。他善于绥靖安抚,甚得羌戎百姓之心。朝廷克复晋寿之后,改置为益州,把裴宣所任之州改为南秦州。起先,有阴平的氐族首领杨孟孙,据有民户数万,自立为王,勾结萧衍,屡次侵犯边地。裴宣就派使者前去招抚晓谕,用逆顺祸福的道理来教育他,杨孟孙感恩,就派他的儿子来到朝廷(以示归附)。武兴的氐人姜谟等一千多人联名上书请求朝廷延长裴宣的任职期限。世宗对他十分赞赏。
裴宣之家世代以儒学为业,他常常羡慕清廉退让之士。经常感叹说:“以贾谊的才能,出仕汉文之世,却不曾历公卿之任,难道不是他的时运吗?”于是对他所亲近的宾客说:“我本来是一个民间士人,向来就没有入世之志,仅只是因为朝廷文书下达催促,才使我走到这一步。接受俸禄用以养亲,懂得学问又不能用来为国争光,瞻顾往昔哲人的言论,我也可以辞官归民了。”因而上表请求免官。世宗不予准许,裴宣就写作《怀田赋》以表述自己的心志。永平四年(511),裴宣患了重病,世宗派太医令从驿道骑马前往探视,并赐给御药。裴宣一向喜读阴阳之书,自从开始得病,就知道自己不会痊愈,因而自己算定了死亡的日期,结果证实了他的预言。时年五十八岁。世宗对他之死感到悲伤和惋惜。追赠他为左将军、豫州刺史,定谥号为定。不久又将谥号改为穆。
相关练习:
魏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原创)
裴宣,字叔令,通辩博物,早有声誉。少孤,事母兄以孝友称。举秀才,至都,见司空李欣,与言自旦及夕,欣嗟善不已。司空李冲有人伦鉴识,见而重之。
高祖初,征为尚书主客郎,与萧赜使颜幼明、刘思效、萧琛、范云等对接。转都官郎,迁员外散骑侍郎。旧令与吏部郎同班。高祖曾集沙门讲佛经,因命宣论难,甚有理诣,高祖称善。迁都洛阳,以宣为采材副将。奉使称旨,遥除司空谘议参军。府解,转司州治中,兼司徒右长史,又转别驾,仍长史。宣明敏有器干,总摄州府,事无凝滞,远近称之。
世宗初,除太中大夫,领本郡中正,仍别驾。又为司州都督,迁太尉长史。宣上言曰:“自迁都已来,凡战陈之处,及军罢兵还之道,所有骸骼无人覆藏者,请悉令州郡戍逻检行埋掩。并符出兵之乡其家有死于戎役者使皆招魂复魄祔祭先灵复其年租调身被伤痍者免其兵役。”朝廷从之。
出为征虏将军、益州刺史。宣善于绥抚,甚得羌戎之心。复晋寿,更置益州,改宣所莅为南秦州。先是,有阴平氐酋杨孟孙,拥户数万,自立为王,通引萧衍,数为边患。宣乃遣使招喻,晓以逆顺,孟孙感恩,即遣子诣阙。武兴氐姜谟等千馀人上书乞延更限。世宗嘉焉。
宣家世以儒学为业,常慕廉退。每叹曰:“以贾谊之才,仕汉文之世,不历公卿,将非运也。”乃谓亲宾曰:“吾本闾阎之士,素无当世之志,直随牒推移,遂至于此。禄后养亲,道不光国,瞻言往哲,可以言归矣。”因表求解。世宗不许,乃作《怀田赋》以叙心焉。永平四年,患笃,世宗遣太医令驰驿就视,并赐御药。宣素明阴阳之书,自始患,便知不起,因自克亡日,果如其言。时年五十八。世宗悼惜之。赠左将军、豫州刺史,谥曰定。寻改为穆。
节选自《魏书·裴宣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并符出兵之乡/其家有死于戎役者使/皆招魂复魄/祔祭先灵/复其年租调/身被伤痍者/免其兵役
B、并符出兵/之乡其家有死于戎役者/使皆招魂复魄/祔祭先灵/复其年租调/身被伤痍者/免其兵役
C、并符出兵之乡/其家有死于戎役者/使皆招魂复魄/祔祭先灵/复其年租调/身被伤痍者/免其兵役
D、并符出兵之乡/其家有死于戎役者使/皆招魂复魄祔祭/先灵复其年租调/身被伤痍者/免其兵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举秀才”即考起了秀才。古代科举考试一般分为四级,即院试、乡试、会试、殿试,通过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分别获得“秀才” “举人” “贡士” “进士”。
B、“征”常常与“辟”连用,都是古代选用官员的一种制度,一般皇帝征召称为“征”,公府、州郡征召称为“辟”,张衡就曾经“连辟公府不就”,后来“公车特征拜郎中”。
C、“求解”就是请求解除官职退休,在古代其实与“致仕”是一个意思。古代官员达到一定级别,需要皇帝准许才能辞官退休,不是谁都能像陶渊明那样挂冠而去的。
D、“谥”是给谥号的意思。古代谥号一般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裴宣很年轻就名声远播,早年丧父之后,侍奉母亲很孝顺,对待兄长很尊敬,后来在拜见司空李欣的时候,李欣对他这一点很感叹,很称赞。
B、高祖有一次聚集佛门僧人宣讲佛经的时候,叫裴宣解说其中的疑难之处,他的议论很有道理很有造诣,高祖非常赞赏。
C、裴宣为政,体恤百姓,善于安抚。做太尉长史时,曾经上书朝廷要求各地官府派人掩埋无主的尸骸;做益州刺史时,很受羌戎等少数民族的拥戴。
D、裴宣学识渊博,懂得进退之道。曾经写作《怀田赋》来表达自己的归隐之愿。他还读过一些阴阳书籍,算定了自己的死期,最终果然一天不差。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宣明敏有器干,总摄州府,事无凝滞,远近称之。
(2)宣乃遣使招喻,晓以逆顺,孟孙感恩,即遣子诣阙。
答案:
10、C
11、A “举秀才”此处为被推荐为秀才,科举制到隋朝才开始
12、 A “李欣对他这一点很感叹”错,李欣是与他从早到晚长谈之后才对他赞叹不已的。
13、(1)裴宣聪明敏锐而有才干,总摄州府的事,从来没有迟滞和差错,远近的人都称道他。
(2)裴宣就派使者前去招抚晓谕,用逆顺祸福的道理来教育他,杨孟孙感恩,就派他的儿子来到朝廷(以示归附)。
文言文译文:
裴宣字叔令,知识广博颇有辩才,早年就很有声誉。少年时丧父,侍奉母亲和兄长,以孝友著称。裴宣举为秀才之后,来到京都,拜见司空李欣,同他在一起谈话,从早上谈到夜晚,李欣对他嗟叹不已,称赞不绝。司空李冲颇有鉴识人才的能力,见到裴宣后对他十分器重。
高祖在位之初,征召裴宣为尚书主客郎,令他与萧赜派来的使者颜幼明、刘思效、萧琛、范云等人对应交接。后来裴宣转任都官郎,迁任员外散骑侍郎。旧有的法令规定这个职位与吏部郎同班。高祖曾经聚集佛门僧人宣讲佛经,命裴宣论证疑难,他的议论很有造诣,高祖非常赞赏。迁都洛阳的时候,朝廷以裴宣为采材副将。裴宣承奉使命很合皇帝的意旨,朝廷让他担任司空咨议参军的官职。这个官职解除以后,转授他为司州治中,兼司徒右长史,又转任别驾,仍旧任长史。裴宣聪明敏锐而有才干,总摄州府的事,从来没有迟滞和差错,远近的人都称道他。
世宗在位之初,授任裴宣为太中大夫,兼本郡中正,仍任别驾之职。又任司州都督,迁太尉长史。裴宣向朝廷进言说:“自从迁都以来,凡是布阵作战之处,以及收军回兵的道路上,所有尸体骸骨没有被人掩埋的,请求下令各州郡戍派人巡检,妥为掩埋。并且明令各个送出兵丁的乡里:谁家有人死于戎役的,都让其招魂复魄,祭祀其亡灵,免除其一年的租调;家人受伤残废的,免去其兵役。”朝廷同意了他的建议。
裴宣后出任为征虏将军、益州刺史。他善于绥靖安抚,甚得羌戎百姓之心。朝廷克复晋寿之后,改置为益州,把裴宣所任之州改为南秦州。起先,有阴平的氐族首领杨孟孙,据有民户数万,自立为王,勾结萧衍,屡次侵犯边地。裴宣就派使者前去招抚晓谕,用逆顺祸福的道理来教育他,杨孟孙感恩,就派他的儿子来到朝廷(以示归附)。武兴的氐人姜谟等一千多人联名上书请求朝廷延长裴宣的任职期限。世宗对他十分赞赏。
裴宣之家世代以儒学为业,他常常羡慕清廉退让之士。经常感叹说:“以贾谊的才能,出仕汉文之世,却不曾历公卿之任,难道不是他的时运吗?”于是对他所亲近的宾客说:“我本来是一个民间士人,向来就没有入世之志,仅只是因为朝廷文书下达催促,才使我走到这一步。接受俸禄用以养亲,懂得学问又不能用来为国争光,瞻顾往昔哲人的言论,我也可以辞官归民了。”因而上表请求免官。世宗不予准许,裴宣就写作《怀田赋》以表述自己的心志。永平四年(511),裴宣患了重病,世宗派太医令从驿道骑马前往探视,并赐给御药。裴宣一向喜读阴阳之书,自从开始得病,就知道自己不会痊愈,因而自己算定了死亡的日期,结果证实了他的预言。时年五十八岁。世宗对他之死感到悲伤和惋惜。追赠他为左将军、豫州刺史,定谥号为定。不久又将谥号改为穆。
-
不成抛掷,梦里终相觅。出自清代王国维的《点绛唇·屏却相思》屏却相思,近来知道都无益。不成抛掷,梦里终相觅。醒后楼台,与梦俱明灭。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参考翻译注释①屏却:放弃。②“醒后楼台”二
-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作品赏析塔指绍兴城南飞来山(又名宝林山、塔山)上的应天塔①②句写景,①句实写,②句虚写,虚实结合,组成一幅壮丽的美景。“千寻”写其高。
-
失马塞翁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失马塞翁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失马塞翁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汉江临眺 王维 楚塞三湘接[1],荆门九派通[2]。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3],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 "> 岁月三友小古文拼音版及翻译
岁月三友小古文注音版 岁suì寒hán三sān友yǒu 儿ér侍shì父fù , 立lì庭tíng前qián 。 见jiàn梅méi树shù著zhù花huā , 松sōng 、 竹zhú并bìng茂m
-
关公战秦琼,一听就是一件“瞎扯”出来的事情,关羽生活在汉末三国,秦琼是隋末唐初,这中间相差了好几百年呢,两个人怎么可能碰到一起来一场战斗?实际上,这句话本身也就是用来讽刺那些不懂装懂,自以为是的人。
-
长相思·其一 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①秋啼金井阑②,微霜凄凄簟色寒③。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
修竹尊者高节长身老不枯,平生风骨自清臞。爱君修竹为尊者,却笑寒松作大夫。不见同行木上座,空余听法石为徒。戏将秋色供斋钵,抹月披云得 "> 潘岳《秋兴赋并序》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潘岳:秋兴赋并序 潘岳晋十有四年,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以太尉掾兼虎贲中郎将,寓直于散骑之省。高阁连云,阳景罕曜。珥蝉冕而袭纨绮之士,此焉游处。仆,野人也。偃息不过茅屋茂林之下,谈话不过农夫田父之
-
玉楼春(凤楼郁郁成嘉瑞) 凤楼郁郁成嘉瑞。降圣覃恩延四裔。醮台日夜洞天严,公燕凌晨箫鼓沸。保生酒劝椒香腻。延寿带垂金缕细。几行鹓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