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不见全文翻译及字词句解释(李白七言律诗)
独不见全文:(李白七言律诗)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独不见全文翻译:(李白七言律诗)
卢家年轻的主妇,居住在以郁金香浸洒和泥涂壁的华美的屋宇之内,海燕飞来,成对成双地栖息于华丽的屋梁之上。九月里,寒风过后,在急切的捣衣声中,树叶纷纷下落,丈夫远征辽阳已逾十载,令人思念。白狼河北的辽阳地区音信全部被阻断,幽居在长安城南的少妇感到秋日里的夜晚特别漫长。她哀叹:我到底是为哪一位思而不得见的人满含哀愁啊?为何还让那明亮的月光照在帏帐之上?
独不见字词句解释:(李白七言律诗)
独不见: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乐府解题》:"独不见,伤思而不见也。"
卢家少妇:泛指少妇。郁金堂:以郁金香料涂抹的堂屋。堂,一作"香"。梁朝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
海燕:又名越燕,燕的一种。因产于南方滨海地区(古百越之地),故名。玳瑁(dàimào旧读dàimèi):海生龟类,甲呈黄褐色相间花纹,古人用为装饰品。
寒砧(zhēn):指捣衣声。砧,捣衣用的垫石。古代妇女缝制衣服前,先要将衣料捣过。为赶制寒衣妇女每于秋夜捣衣,故古诗常以捣衣声寄思妇念远之情。木叶:树叶。
辽阳:辽河以北,泛指辽东地区。
白狼河:今辽宁省境内之大凌河。音:一作"军"。
丹凤城:此指长安。相传秦穆公女儿弄玉吹箫,引来凤凰,故称咸阳为丹凤城。后以凤城称京城。唐时长安宫廷在城北,住宅在城南。长安大明宫正南门为丹凤门(见《两京城坊考》卷一)。
谁为:即"为谁"。为,一作"谓"。
教(jiāo):使。流黄:黄紫色相间的丝织品,此指帷帐,一说指衣裳。更教:一作"使妾"。照:一作"对"。
-
浅析文言文教学改革论文 现在的语文教学过程比较枯燥,形式也较单调,特别是在文言文教学上,致使学生对语文提不起学习兴趣,认为教师只知道让他们背背背,浅析文言文教学改革—
-
鄂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课文译文 三峡 在三峡七百里中,两岸山连着山,完全没有空缺之处。层层叠叠的山岩峰峦,遮蔽了天空,挡住了日光。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
-
周平王东迁洛阳,为春秋之肇始,典型特征就是“中央”说话不怎么管用了,诸侯林立,各自为政。约百年后,一代霸主齐桓公傲立群雄,周王室顿感压力山大。吊诡的是,来自齐国的压力转瞬即逝,而晋国的一
-
【3870】可复制的领导力:樊登的9堂商业课(樊登著,中信出版社,20.2万字,2018年1月第1版,49元)△共9章:①80%的管理者能达到80分;②明确角色定位,避免亲力亲为;③构建游戏化组织,让
-
太阳刚刚冒出来,小村就罩着一片亮光,不是那种洁净的亮,而是水润润、毛茸茸的。村前路上人来人往的,也带着一种毛茸茸的光,远处看来很是清晰,却又看不清眉眼。女人已经早早起来开始忙碌了,扫着门前的场地,甚至
-
戴望舒:中国灵魂的世纪病我是青春和衰老的集合体,我有健康的身体和病的心。——戴望舒:《我的素描》在中国现代新诗史上,戴望舒的形象包含着一系列有待清理的异样因素:一方面,他以《诗论零札》建构了现代派诗歌
-
涑水记闻文言文翻译 《涑水记闻》比较详尽地记载了北宋六朝的国故时政,内忧外患,揭示矛盾,反映了许多社会问题,为后世留下极其珍贵的史料,下面为大家整理了涑水记闻节选文言
-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出自宋代王禹偁的《点绛唇·感兴》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栏 通:阑)参考翻译翻译及注释翻译雨绵绵
-
文言文之家为您整理聊斋志异·狐惩淫拼音版、聊斋志异·狐惩淫注音版,欢迎阅读。聊斋志异·狐惩淫注音版《 狐hú惩chéng淫yín 》 某mǒu生shēng购gòu新xīn第dì , 常cháng患hu
-
《百家姓潘》文言文 《百家姓.潘》 作者:佚名 历史来源 「潘」源出 ; 一 ﹕「潘」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据《广韵》和《元和姓纂》所载,周文王后毕公之子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