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29 04:08:29阅读:649

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

出自唐代张籍的《没蕃故人》

前年伐月支,城上没全师。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

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前年出征月支,在城下全军覆没。

吐蕃和唐朝断了音讯,我与你生死两隔,长久别离。

战场上无人收拾废弃的营帐,归来的战马还认识残破的军旗。

想祭奠你又怀疑你还活着,此时只能朝着天边痛哭沈涕。

注释

1.没蕃(fán):是陷入蕃人之手,古代称异族为“蕃”,此处当指大食,即阿拉伯帝国。蕃,吐蕃,我国古代藏族建立的地方政权,在今青海、西藏一带。当时唐、蕃之间经常发生战争。

2.戍(shù):征伐。

3.月支:一作“月氏”。唐羁縻都督府名。龙朔元年(661)在吐火罗境内阿缓城置。故地在今阿富汗东北部孔杜兹城附近。约公元8世纪中叶因大食国势力东进而废弃。

4.没全师:全军覆没。

5.蕃汉:吐蕃和唐朝。

6.废帐:战后废弃的营帐。

7.残旗:残留的军旗。

参考赏析

鉴赏

诗人的一位老友在守卫月支的战役中,因全军覆没而生死未卜,下落不明。故以“没蕃”为题写诗表达伤怀。

首联交代全军覆没的时间和地点。时间是“前年”,前年战败,现今才写诗。这是因为作者在等侯确切的生死消息。在这次战斗中,唐军全师覆灭,友人是生是死,由于消息断绝,无法肯定,故诗人不敢贸然动笔。这种感情在亲密的朋友之间是很通常的。然而,老友的消息都一直没有听到。“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蕃汉之间消息已完全断绝,两年之中一无所获,则友人无论是死是生,都意味着永运离别了。死了,固不用说;活着,也是做了蕃人的奴隶,不能回还了。沉痛之情,溢于言表。

领联是通过想象,描写战败的惨状:“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因为是全军覆没,不是战死就是被俘,所以唐军的营帐无人去收拾,散乱地堆在战场上,任凭风撕雨浇,惨象令人触目惊心。“归马”是指逃归的战马,战马能辨认出己方的军旗,故能逃归旧营。人是一个没剩,只有几匹马逃脱回来,这—笔真如雪上加霜,令人想见战争的残酷。

尾联“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是写自己矛盾、痛苦的心情,想设奠祭祀友人,却又希望他还活着。若还活着.祭奠是大不敬;若确实已死,不祭奠也是大不敬。诗人两为其难,当此之时,也只有遥望天涯而放声大哭了。此联揭示诗人内心活动,曲折而又深刻。

此诗感情真挚,且层次清晰,由“戍”而写到“没”,由“消息”断而写到“死生”不明,由“死生”不明而写到“欲祭”不忍,终以无可奈何的放声大哭为结,一路写来,入情入理。而诗人借用这种过期的追悼,适足增添了全诗的悲剧性。正因为是“前年”的事件,所以有“断消息”的感受,有“疑君在”的幻想,痛慨、痴情,欲绝惨深。废帐残旗,归马踽凉,是诗人的揣想,却真实地再现了“没番”的战罢情形。其缺点是语言过于直朴,缺乏蕴含,前四句只是铺叙事情经过,占了一半的篇幅,倘若把这些内容移入题目中去,腾出地方集中抒情,效果会佳。

作者介绍

张籍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隋书·皇甫绩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隋书·皇甫绩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皇甫绩,字功明,安定朝那人也。绩三岁而孤,为外祖韦孝宽鞠养。尝与诸外兄弈棋,孝宽以其惰业,督以严训,愍绩孤幼,特舍之。绩叹曰:“我无庭训,

  • 中秋为“女人节” 源于远古对女阴生殖崇拜

    中秋节,从严格内涵来说,其实是个女人节,或者说是生育节,因为对月亮的崇拜是源于远古,对女阴的生殖崇拜。 《老子》道德经中第六章有这么一句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玄是幽

  • 许世友将军的故事:曾经五跪慈母

    许世友非常孝顺,曾经五跪慈母。 许世友未到10岁时父亲便去世了,母亲更加辛勤劳动。一天,许世友到山上挖野菜回家晚了,母亲迎着寒风站在村口等他,他一阵心酸,流出了眼泪,心疼地跪在地上对母亲说:l

  • 浅析唐诗宋词中楼台“愁”意象的人文情怀

    楼台作为古代文人的生活空间,不仅精致优雅,更寄寓着文人的诗情诗意。楼是眼前的景,可是关于楼的诗情却又是楼外的事了,可以说诗在楼台,情却不在楼台。"> 两小儿辩日 / 两小儿辩斗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辩日 一作:辩斗)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

  • 高中文言文《季氏将伐颛臾》知识点归纳

    高中文言文《季氏将伐颛臾》知识点归纳   一、 词类活用  1.则修文德以来之(使动,使……来)  2.既来之,则安之(使动,使……来;使……安定下来)  3.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使动,使…

  • 宫刑是什么_女子宫刑_古代女人宫刑_司马迁为何受宫刑

    宫刑是什么: 在古代中国,阉割术的渊源是相当久远的。有证据表明,至迟在殷商时代就有了阉割男性生殖器的意识与行为。当时的阉割术可能是将阴茎与睾丸一并割除的,秦汉时期的阉割技术已较为完备,并已经

  • 故居留芳

    【4423】故居留芳(刘未鸣、刘剑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16.1万字,2018年8月第1版,42元)天津租界里的名人旧居。鲁迅人生驿站寻迹。冰心的福州故居。燕东园28号,永久的记忆。张恨水京华旧居寻踪

  • “高智耀,字显达,世仕夏国”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高智耀,字显达,世仕夏国。曾祖逸,夏大都督府尹;祖良惠,右丞相。智耀登进士第,夏亡,隐贺兰山。太宗访求河西故家子孙之贤者,众以智耀对,召见将用之,遽辞归。 皇子阔端镇西凉,儒者皆隶役

  • 曾国藩《冰鉴·十七·人之声音,天地之气》译文与赏析

    十七 人之声音,天地之气 【原文】 人之声音,犹天地之气,轻清上浮,重浊下坠。始于丹田(1),发于喉,转于舌,辨于齿(2),出于唇,实与五音(3)相配。取其自成一家,不必一一合调,闻声相思,其人斯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