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为“女人节” 源于远古对女阴生殖崇拜
《老子》道德经中第六章有这么一句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玄是幽远微妙之意。牝(pìn)乃母性、雌性生殖机能的代名词,指女性生殖器。老子以一个巨大深远却又神秘而可以生产万物的生殖器作为“道”的象征。他把“道”称作“天下母”,又比之为女阴(玄牝之门),看来,老子也是具有女阴崇拜思想的。在《老子》中,“负阴而抱阳”、“牝常以静胜牡”、“知其雄,守其雌”等这样贵柔崇阴的例子是很多的。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于魏晋时期,盛于唐宋。《东京梦华录》对北宋赏月盛况有这样的描写:“中秋夕,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我连坐至晓”。明清以后,每逢中秋,人们摆设酒脯时果,赏月畅谈,有些地区还举行“拜月”、“闹月”、“跳月”、“偷月”等有趣的活动。
俗语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有的地方,女人是不祭灶的,据说,灶王爷长得像个小白脸,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中秋是女人的节日,月亮属阴,月光菩萨是女人,女人敬奉女人,女人保佑女人。当月亮升起来以后,妇女们要依次跪拜,男性一般不参与。拜完之后撤供,然后把“月宫神马”与千张、元宝一起在院子中焚化。之后,一家老小都聚在院子里,分食月饼、水果等供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求子”是一个永恒的母题,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中秋求子的习俗主要表现为“照月得子”和“偷瓜得子”。中秋之夜,久婚不孕的妇女可在月行中天之际,独自坐在庭院中,让月光照耀自己。人们相信,不久,不孕的妇女就会怀孕。偷瓜得子的方法是,中秋之夜,无子的妇女可到别人的菜园中偷一个冬瓜,并在冬瓜上插一个红辣椒。无子的妇女便可喜得贵子。在湖南则是偷南瓜,中秋节晚上,趁主人赏月不在屋时,要好的邻居就秘密地为他送子。送子的人必须是已经有儿女的人。他们先选中村里最恶的一户人家,从园中偷只大南瓜,在瓜上画娃娃的面目,再用一节五寸长的小竹管插入冬瓜腹内,顺着竹管往里灌水,直到灌满为止。送子人将南瓜藏在主人的被窝中,等主人回房睡觉时用手拉被,南瓜娃娃一动,水便顺着竹管流了出来,就像小孩尿床一样。而丢瓜的人家一早起来便骂,据说,骂得越凶,将来生的娃娃越健壮。如果第二年真的生了儿女,便要儿女拜送子的人“干爹”、“干妈”。
中秋节的特色元素有月宫、月饼、嫦娥、玉兔、月桂等,都跟月亮有关,这些纪念物或者说象征符号丰富、浪漫、富于情趣。民间也有许多跳月、走月等月下行游的习俗。至此,中秋拜月的女性生殖崇拜意味慢慢淡出历史舞台,为“花好月圆人团圆”的主题所取代。
月神崇拜的传说记录着母系社会往古岁月的云烟,反映着寻找母亲温暖怀抱的文化主题,月亮的升起在漫漫长夜里唤起跨越时空的亲切慰藉。
-
予得此于定海[1],命谢子大周钞别本以归[2],凡五、七言近体若干首[3],今久失之矣,聊忆其大概,为之序以藏之。呜呼!天地晦冥,风霾昼塞[4],山河失序,而沉星殒气于穷荒绝岛之间[5],犹能时出其光
-
相信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很多,里面有一段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情节。写得太好太经典了,经典到没看过三国的人也都听说过。 关羽温酒斩华雄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五回“发娇诏诸
-
寿阳曲·潇湘夜雨 马致远 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 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 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人。他少年时追求功名,未能得志。曾参加元贞书会,与李
-
保卫国家领导人,是各个朝代的头等大事。如何做好安保工作,各朝有各朝的条例和做法。明朝,对国家领导人的保卫最为严密。然而,偏偏明朝有5个皇帝被俘虏,奈何是卫士挡得住刺客,却挡不住昏君佞臣自作孽。
-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作品赏析[注释](1)艨艟[音“蒙冲”]:古代战船。也作蒙冲。(2)向来:从前。指春水未涨之时。(3)中流:水流的中央。[译文]昨天晚
-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
-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辨疑 卓正昌 细细地咀嚼《唐诗鉴辞典》中“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一诗的析文,觉得有些令人难以置信的问题。析文中说:“首句写
-
本文摘自:《周汝昌评说四大名著》,作者:周汝昌,出版:中华书局 《水浒传》里什么人给我的感动最多?可以说第一个就是鲁智深,鲁达。你说这个人物可爱不可爱?他为什么使我感动?他不过就是搭救了一
-
彩袖殷勤捧玉钟,[2]当年拚却醉颜红。[3]舞低杨柳楼心月,[4]歌尽桃花扇底风。[5]从别后,忆相逢,[6]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7]犹恐相逢是梦中。 作品赏析【注释】:[1]此调取名于
-
无因同拨地炉灰,想见柴荆晚未开。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