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出自唐代刘长卿的《送方外上人 / 送上人》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孤云陪伴着野鹤,怎么能在人间居住。不要买下沃洲山,现在已经有人知道那儿了。
韵译
你是行僧象孤云和野鹤,怎能在人世间栖居住宿?
要归隐请别买沃洲名山,那里是世人早知的去处。
注释
上人:对 僧人的敬称。
孤云、野鹤:都用来比喻方外上人。将:与共。
沃洲山:在浙江新昌县东,上有支遁岭,放鹤峰、养马坡,相传为晋代名僧支遁放鹤、养马之地。时人:指时俗之人。
将:伴随。
参考赏析
赏析
诗人送僧人归山,两个人的关系亲密吗?言语间颇有调侃的味道,充满了惜别与挽留之情。这首诗风趣诙谐,意蕴深厚,妙趣横生。
这是一首送行诗。诗中的上人,即[2],以野鹤喻灵澈,恰合其身份。后二句含有讥讽灵澈入山不深的意味,劝其不必到沃洲山去凑热闹,那地方已为时人所熟知,应另寻福地。
作者介绍
刘长卿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
很多人都曾梦到过已经过世的人,多数是和自己关系亲密的家人或者朋友,也有陌生人。梦中的他们不仅音容不改,而且精神状态好像还不错,一切都像是从前相处时候一样。
-
余英时:为儒学的21世纪前景忧心 盛邦和 “我只是一个学历史的人,又曾幸运地参与了儒学文化的最后阶段”.余英时作为当代海外卓有建树的历史学家,以丰富的史料,对中国文化演进历史、
-
纳兰词·鹧鸪天 冷露无声夜欲阑,栖鸦不定朔风寒,生憎画鼓楼头急,不放征人梦里还。 秋淡淡,月弯弯,无人起向月中看。明朝匹马 "> 伊戈尔远征记(1185—1187)
中世纪俄罗斯英雄史诗。作者不详。十八世纪末发现这部史诗的十六世纪抄本。史诗根据一一八五年罗斯王公伊戈尔一次失败的远征史实写成。史诗除序诗外,主要部分分为三篇。第一篇描写伊戈尔不成功的远征、他的被俘及其
-
龙马精神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龙马精神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龙马精神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玉笥山人——王沂孙王沂孙,字圣与,号碧山、中仙、玉笥山人。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王沂孙最工于咏物。他现存64首词,咏物词即占了34首。在宋末词人中,王沂孙的咏物词最多,也最精巧。他的咏物词善于隶事用典
-
张绪字思曼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
-
亭林先生文言文翻译 亭林先生出处《清代名人轶事》,下面请看小编带来的亭林先生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亭林先生文言文翻译 【原文】 顾亭林先生勤学 亭林先生
-
红毛毡 原文: 红毛国,旧许与中国相贸易。边帅见其众,不许登岸。红毛人固请赐一毡地足矣。边帅思一毡所容无几,许之。其人置毡岸上仅容二人;拉之容四五人;且拉且登,顷刻毡大亩许,已数百人矣
-
离开故乡,想着的还是故乡,最忘不了的,是一棵常常走进梦里的树。那是一棵槐树,不大,比我还小几岁。今年槐树应该三十岁,三十岁的一棵树,人们有时候称其为老树,我却感觉它一点都不老,因为比我还小几岁。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