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跸老臣身万里,天寒来此听江声!
扈跸老臣身万里,天寒来此听江声!
出自宋代陆游的《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
中原草草失承平,戍火胡尘到两京。
扈跸老臣身万里,天寒来此听江声!
参考翻译
注释
翻译
当年,中原一下子失去了往日的太平,安史叛军燃起的战火,烧到了东西两京。
随驾回京的老臣呵,又孤身流落万里之外,在那秋冬间寒冷的时节,来听这滔滔的江声!
注释
①中原,关中地区,今陕西、河南等地,唐代东都洛阳、西京长安在此地,是国家的中心地带。草草:仓卒。承平:继承已往治平之世,后泛指太平。这句是说唐代安史之乱一起。广大的中原地区在仓卒间就失去了以往的太平。
②戍火,边疆的战火。胡尘。唐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据范阳叛变。率领由契丹、奚、突厥等族所组成的军队攻陷了洛阳。第二年攻陷长安,当时人称北方的少数民族为胡人,胡尘即指由少数民族带来的战乱。两京。唐代的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
③扈跸(hù bì)老臣:指杜甫。扈:护卫。跸:帝王出行的车驾。身万里:指杜甫跟随肃宗的车驾。辗转万里。安禄山陷长安后,唐玄宗逃到四川,太子李亨即位灵武。为唐肃宗。杜甫听到消息,从沦陷地长安奔到风翔。谒见肃宗。拜左拾遗。肃宗还长安后。杜甫又随从回京。后来因救房瑁被调出京。穷困流离。辗转万里,来到忠州。
④“天寒”句:陆游诗中自注:“以少陵诗考之,盖以秋冬间寓此州也。寺门闻江声甚壮。”杜甫一生为国颠沛漉离。晚年却流落西南。在落木萧萧,天寒水冷的秋季。面对滚滚长江。心中无限感慨。而这种感慨几百年后又在诗人陆游的心中响起。
作者介绍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
原文翻译注释⑴瑶池阿母:《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
-
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出自清代曹雪芹的《残菊》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参考翻译注释⑴倾
-
爱莲说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 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直
-
快速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文言文翻译是考试必考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快速翻译文言文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增 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
晋平公炳烛而学注音版《 晋jìn平píng公gōng炳bǐng烛zhú而ér学xué 》 晋jìn平píng公gōng问wèn于yú师shī旷kuàng曰yuē :“ 吾wú年nián七qī十shí
-
唐宋八大家《苏轼·上梅直讲{1}书》散文名篇鉴赏 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②,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
-
纸上谈兵文言文及其翻译 纸上谈兵的故事大家都听过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纸上谈兵文言文及其翻译,欢迎大家阅读! 赵括纸上谈兵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
【注释】 ①夜阑:夜深。 ②阳关:即《阳关曲》。王维诗:“西出阳关无故人”。 【评解】 此词写宴别。上片写宴会上的情景。下片写别后相思。海棠开后,谁与共赏?双燕来时,庭院寂然。
-
一行尊法文言文翻译 大家看的懂一行尊法文言文吗?下面小编整理了一行尊法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一行尊法文言文翻译 【原文】 初,一行幼时家贫,邻有王姥儿,
-
原文予乡王蒲今之仆吕奉宁,性嗜蛇。每得小蛇,则全吞之,如啖葱状。大 者,以刀寸寸断之,始掬以食。嚼之铮铮[1],血水沾颐[2]。且善嗅,尝隔墙闻蛇香,急奔墙外,果得蛇盈尺,时无佩刀,先噬其头,尾尚婉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