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意思翻译、赏析
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出自宋代苏轼的《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耳、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参考翻译
翻译及注释
翻译
三年间我的梦魂时时飞向吴中故园路。我送只传信的黄犬,随你返回故土。若到松江呼唤小舟摆渡,切莫惊吓了鸥鸟白鹭。吴中四桥的河湾渡口,当年都是我常游的去处。
我曾像王维描绘《辋川图》那样,细细品味吴中暮春景物,也常常吟诵王右丞的诗句。定个还乡的归期天公已应许,身上春衫还是小蛮的细针密线,曾浸湿了西湖依依的泪雨。
注释
①伯固:苏轼诗友苏坚,字伯固,随苏轼在杭州三年。
②黄犬:狗名。据《晋书·陆机传》载,陆机有犬名黄耳,陆机在洛阳时,曾将书信系在黄耳颈上,黄耳不但送到松江陆机家中,还带回了回信。这里用此典表示希望常通音信。
③《辋川图》:唐王维于蓝田清凉寺壁上曾画《辋川图》。
④小蛮:歌妓名。这里指苏轼侍妾朝云。
参考赏析
赏析
这是首送人之作,作于公元1092年(元祐七年)。此词上阕抒写作者对苏坚归吴的羡慕和自己对吴中旧游的思念。用“黄犬”这一典故,表达出盼伯固回吴后及时来信。“呼小渡”数句细节传神,虚中寓实,给对方一种“伴你同行”的亲切感。下阕抒发了自己欲归不能的惋惜,间接表达对官海浮沉的厌倦。就伯固之“归”,抒说自己之“归计”。
在众多的送别词中,苏轼的这首《青玉案》可谓别具一格。一方面作者为送客而作,一方面自己还客居他乡,是为“客”中送客之作。整首词中心在于一个“归”字,既是羡慕苏坚归吴中,亦是悲叹自己归梦难成。“作个归期天定许”一句,奇境别开,明知不可归而犹言“天定许”,思归之情,倍见殷切。“小蛮针线”则显出宦游天涯之可衰,情真意切,其意境绝非柳永“针线闲拈伴伊坐”(《定风波》)之类小儿女语所可比拟。“作个归期天定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归期天定许”写苏轼迫切思归与亲人爱侣团聚,特借白居易所宠爱的善舞妓人小蛮,喻指其爱妾朝云,朝云亲手缝制的春衫“曾湿西湖雨”,为“天注定”做一注脚:天公有情,为朝云之相思而洒泪雨,淋湿词人春衫,岂非“天定许”吗?全词写词人思念朝云,写法婉曲,含蓄深沉。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译文]青山能遮住人们的望眼,但毕竟遮不住江水,它势不可挡地向东流去--抗金恢复志不移。 [出典]南宋辛弃疾《菩萨蛮》 注: 1、《菩萨蛮》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
海瑞文言文翻译 海瑞文言文翻译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海瑞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阅读! 海瑞文言文翻译 原文: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
-
【原题】:池上近作假山引水穿石撒珠其上亦有可观因成拙句
-
原文: 毛羽健,字芝田,公安人。天启二年进士。崇祯元年,由知县征授御史。好言事,首劾杨维垣八大罪及阮大铖反覆变幻状,二人遂被斥。 王师讨安邦彦久无功。羽健言:“贼巢在大方,黔其前门
-
嗷嗷待食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嗷嗷待食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嗷嗷待食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从善卷洞出发 头一回知道宜兴这个地方,是在1979年年初。那时在江苏师范学院上学,因为经历了“文革”和插队,再上大学时,年纪倒也不小了,二十大几了,却是十分的闭目塞听、孤陋寡闻。之前没有听说过宜兴,
-
李燮字德公。其父固逆梁冀,知不免祸,乃遣三子归乡里。时,燮年十三,姊文姬为司郡赵伯英妻,贤而有智,见二兄归,具知事本,默然独悲曰:“李氏灭矣!自太公已来,积德累仁,何以遇此?”密与二兄谋预藏匿燮,托言
-
【题 解】又名《任光禄竹溪记》。作者唐顺之的舅父任光禄在荆溪上修筑园林,园中遍植绿竹,而不种其他树木。他请唐顺之为其园林作“记”。唐顺之就写下了这篇《竹溪记》。文章借助对竹子生长特性及一般人对其喜好不
-
好之忍第四十二好之忍第四十二 楚好细腰,宫人饿死。吴好剑客,民多疮痏。 好酒好财好琴好笛好马好鹅好锻好屐,凡此众好,各有一失。人唯好学,于己有益。 有失不戒,有益不劝,玩物丧志,人之通患。噫,可
-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韩愈 【原文】 “伯乐一过冀北之野①,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群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