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出处】唐·刘方平《月夜/夜月》。
【意思翻译】今夜小虫开始感受到春天 暖和的气息,它们的叫声初次透进绿色 的窗纱。偏知:犹言方知。新:初、刚。
【赏析】在这样一个斗转月斜、夜寒袭人的深夜,却偏偏能够感觉到 暖暖春意,虫儿的鸣叫声透过绿色的窗纱稀稀疏疏地传了进来。春天刚 刚到来,万物便已经感应到。此句从听觉着眼:虫感觉到春意而自然鸣 叫,诗人闻虫儿鸣叫声而知春暖。诗人用一句话传达出两层意思。“绿” 字的运用也使得诗句带有春天万物复苏、芳草如茵的气息。因今夜传来 的虫鸣声,表现了诗人因春的到来而感到喜悦和希望。诗句构思独特,立 意新颖。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春夏之夜屋 外虫声唧唧的情景。[例]朦胧中,觉得 雨住了,代替它的却是窗外唧唧的虫 声,似远似近,如唱如吟。这使我想起 了唐代诗人刘方平的“今夜偏知春气 暖,虫声新透绿窗纱”的佳句,感到春天 的确来了。(刘允嘉《花潮》)
【全诗】
《月夜/夜月》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释】
1.更深:旧时夜间计时单位称“更”,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更深指夜半三更以后。北斗、南斗:皆为星宿名。阑干:横斜的样子。
【赏析】
唐代诗人刘方平(开元、天宝在世)作。这首诗描写月夜中透露的春意。由于观察敏锐,感受细腻,构思新颖,笔墨清丽,而为后世传诵。
诗的前两句:“更深月夜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夜半更深,月亮西斜,月光照着院落,一半儿明亮一半儿暗淡;天上,北斗星和南斗星都已横斜。这两句以星月的移动、明暗的对比,表现月夜静谧,夜色已深。三、四句:“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在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际,诗人听到清脆、欢快的虫声透进了绿窗纱,因而感觉到夜气中已散发出春暖的信息。
诗人敏感地捕捉住了刚刚响起的虫声,并借助它来表现春天的来临,从料峭夜寒中写出了春天的暖意,这样的构思是新颖独创、不落俗套的。诗人用笔又极准确、细致。写虫声,用“新透”,既表现出自己听到虫声时的新鲜感和愉悦感,又与上句的“今夜”、“偏知”紧相呼应。“绿”字则从色彩上进一步衬出“春气暖”。在结构上,本是听虫声而知春暖,却先写春暖,后出虫声,有意倒叙,使人读来倍感亲切有味,新鲜别致。
-
刘郎浦口号 吕温 吴蜀成婚此水浔,明珠步障幄黄金。 谁将一女轻天下,欲换刘郎鼎峙心? 【注释】 ⑴浔(xun寻):水边。 ⑵步障:古代贵族出行时用来遮避风尘的幕布
-
缑山仙子,高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客槎曾犯,银河波浪,尚带天风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译文缑山仙子王子乔性情高远,不像牛郎织女要下凡人间。皎洁的月光中停
-
在去米仓山的路上,我就想一个人与一座山的缘分,是在前世修来的,还是在今生等来的。也是十月,也是红叶,一路燃烧着秦巴山脉的时候,我曾走进米仓山。那是它蜿蜒起伏的最东边,米仓山,绝对没有让我失望。那次,在
-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
-
凡是第一次去过的地方,一般都用一个字叫“走”;凡是曾经生活过或者住过的地方再次踏访,一般也用一个字“回”。所以贺敬之的名诗叫《回延安》。“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这是我少年时期记下的名句。
-
纳兰词·生查子 短焰剔残花,夜久边声寂。倦舞却闻鸡,暗觉青绫湿。天水接冥,一角西南白。欲渡浣花溪,远梦轻无力。 词译 惦 "> 丈夫不作儿女别,临歧涕泪沾衣巾:高适《别韦参军》赏析
别韦参军 高适 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 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 国风冲融迈三五,朝廷礼乐弥寰宇。 白璧皆言赐近臣,布衣不得干明主。 归来洛阳无负郭,东过梁宋
-
梦见纸箱,五行主木,得此梦事业多有贵人相助,聪明伶俐之人,财帛丰厚,财源广进之预兆,凡事应多听从他人劝解,如因小事引来纷扰者,生活不安之迹象,春天梦之吉利,夏天梦之不吉利。
-
作者: 梁立基 【作品简介】《杭·杜亚传》是一部最富有马来民族特色和最能体现马来民族性格的古典长篇传奇小说,被人誉为马来
-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出处】唐·白居易《琵琶行》【意思翻译】不要告辞,请坐下再弹一只曲子,我替你谱写歌词,题目就叫作《琵琶行》。 上一篇“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全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