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惟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惟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
【出处】唐·李白《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意思翻译】只见桥下淌过清清的流水,桥上却没有出现黄石公。叹息这位人物离去后,徐州泗州只留下了萧条和虚空。
【全诗】
《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唐].李白.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
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
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
潜匿游下邳,岂曰非智勇。
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
惟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
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
【赏析】
九、十两句“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这才通过长存的圯桥古迹,把今人、古人结合起来了。诗人为何“怀古钦英风”呢?其着眼点还是在现实:“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此两句,句法有似五律中的流水对。上句切合圯桥,桥下流水,清澈碧绿,一如张良当时。岁月无常,回黄转绿,大有孔子在川上“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之慨。下句应该说是不见张子房了,可是偏偏越过张子房,而说不见张子房之师黄石公。诗人的用意是:当代未尝没有如张良一般具有英风的人,只是没有象黄石公那样的人,加以识拔,传以太公兵法,造就“为王者师”的人才罢了。表面上是“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再也没有这样的人了;实际上,这里是以曲笔自抒抱负。《孟子·尽心下》云:“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表面上孟子是喟叹世无孔子,实质上是隐隐地以孔子的继承人自负。李白在这里用笔正和孟子有异曲同工之处:谁说“萧条徐泗空”,继张良而起,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哉!诗人《扶风豪士歌》的结尾说:“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可以看作此诗末两句的注脚。
-
作者: 任书来 【本书体例】 清凉道人清凉道人(生平事迹不详),浙江德清人。姓徐
-
资治通鉴·晋纪·晋纪二十一《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所编著的,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成就最高的编年体通史。以下是资治通鉴·晋纪·晋纪二十一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文言文起重光大渊献,尽阏逢摄提格
-
吕氏春秋乐成原文带拼音版【 乐lè成chéng 】 五wǔ曰yuē : 大dà智zhì不bù形xíng , 大dà器qì晚wǎn成chéng , 大dà音yīn希xī声shēng 。 禹yǔ之zhī决
-
在古人的咏物诗中,有一些纯然吟咏客观事物的种种情状,而没有诗人的寄托寓意;但更多的是,“咏物”只是一种表现手法,诗中借物寄托着诗人深刻的寓意或者感慨。后者与现代的寓言诗很相似。李贺这首《艾如张》就
-
《尔雅》的价值 《尔雅》是中国第一部内容较系统完备的语词词典和小百科词典,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类书的开创性的着作。它把先秦各个时期的训诂资料汇编在一起,用来解释文献中的语词和名物。 到了汉代,读经、
-
竹枝词四首(其一) 瞿唐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暗鸟一时啼。 【注释】 竹枝词:为巴渝间民歌,由 "> “舜发于畎亩之中”“越国大饥,王恐”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
-
1904年11月16日,农历甲辰年十月初十,这一天正值慈禧太后的70大寿。为讨得“老佛爷”慈禧太后的欢心,清廷上下竟然无视列强入侵、国难当头的紧迫形势,大肆糜费民脂民膏隆重操办慈禧太后的70大寿庆典
-
语义说明:轻易答应别人的请求,却很少实践诺言。贬义。 使用类别:用在「言语无信」的表述上。 轻诺寡信造句:01一个轻诺寡信的人,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02老李说话一言九鼎,从来不会轻诺寡信。 03老王从
-
《长安怀古》为咏史之作。“骊山横岫,渭河环秀,山河百二还如旧”,作者居高临下地鸟瞰了长安的险要形势和壮丽风光。紧接着,又用激昂的带议论性的语言揭示出:秦始皇、隋炀帝这些暴君役使人民修建起来的离宫、